漢寶德《風情與文物》印度建築文化之觸思 2

我看了那麼多印度中世紀廟宇之後,認為我國密簷塔的來源是它們的前身。現在的廟宇,大多建於八世紀之後,當然不可能是模仿的對象。但依據歷史發展的原則,在既有形式之前,一定有類似的建築。在南北朝時代,我國與印度的交往很多。撰寫於六世紀的《洛陽伽藍記》,記載了若干僧人往西土考察的故事。也記載過印度饅頭形的佛塔(窣屠婆)。我想中國塔既然可以自漢代的望樓取樣,這些往印度留學的僧人,看多了印度的方錐形廟,難免混淆,把它當作塔而抄襲過來。這種式樣的「張冠李戴」,在形式轉換期是很平常的。

最漂亮的一座密簷塔,是唐代長安薦福寺的小雁塔。建造的年代在八世紀,已經是玄奘取經之後的事,幾乎可以斷定受印度教方錐形廟的影響。唐朝的中國人胸襟寬闊,在文化方面吸收很多外來的因素,均加以融化,並不因自卑感而予以排斥。 

在密簷塔的下部,垂直的三分之一處,與印度廟宇一樣,是佛像的雕刻的位置,只是不似印度廟上那樣密密麻麻而已。以我推想,在八世紀以前的印度廟上,其雕刻一定也是比較簡單的。

 

說到雕刻,凡是去過印度,看過卡紀拉哈的神廟的人,大都印象深刻,因為廟上的雕飾,不僅是神像,而且有很多當時生活的寫照,其中有一部分刻了性交的各種姿勢,連現代西方人看了都臉紅。中國人喜歡稱它們為「性廟」,是很不公道的。因為那些廟都是奉祀印度教的神,是很認真的。我要談的,不是這些,而是印度人體雕刻的典型姿態。

我年輕時,孤陋寡聞,在國外大博物館裏,看到古代菩薩雕像,有點難於接受。其中最使我不了解的就是菩薩的姿態。因為我當時所知道的菩薩像,多是仙女一般,白衣飄飄,手執淨瓶的樣子。那有半裸著身體,做出一副慵懶的、不正派的樣子的女人,能稱之為菩薩的?其實這種不正派的姿態,就是印度的姿態。我翻翻,發現印度人在佛教未發生的時代,就把女神雕成肉感的形象,站立的姿勢,成S形,胸脯取正,臀部扭向一邊,一腿直立,一腿微彎的迷人架式。這種典型,後來為佛教所借用,然後又傳到我國來,是十分順理成章的。直到明代以後,我國民間實在看不慣,才把它改為白袍的樣子。


自唐末到宋代,出現一種菩薩坐姿,除了上身半裸外,左腿高擡,右腿下垂,身子半倚在座位扶臂上,一副貴妃浴罷的神態,非常動人,但十分不雅,為文明國家的女性所不取,根據我的了解,這種姿態原也來自印度,只是到了中國就貴妃化了。

這次在印度中古的廟宇上,處處可見擺出S形姿態的女像。由於廟的下部環周一圈都是女像,而每一女像均呈S形或反S形,第一眼的印象,予人以群女一起左右扭動的感覺。但是我找了很久,只發現了一個類似菩薩坐姿的例子。大概這種姿勢不適於刻在廟壁上做裝飾吧!

Views: 4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