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永文·行走在宋代的城市~贏錢賭物的遊戲(2 下)

當時的著名相撲者有撞倒山、鐵板踏、宋金剛、曹鐵凜、周急快、楊長腳、金重旺、韓銅柱、鄭排、廣大頭、黑八郎、蓋來住、武當山、一拔條,等等,名字很能體現出相撲的急、快、狠、重等技術特點,可想他們本領端的不凡!

還有喚張關索、嚴關索、小關索、賽關索的,顯然是在刻意模仿三國武將關羽之子關索之神韻。據傳:關索年少美容儀,故有“花關索”之稱。他武藝高強,又有“英雄男子”之譽,真是美勇兼具。

到了宋代,龔聖從“病關索楊雄”生發,作出了“關索之雄,超之亦賢”的崇高評價,關索更是被市民奉之若神明。故余嘉錫先生認為:“蓋凡綽號皆取之街談巷語,此必宋時民間盛傳關索之武勇,為武夫健兒所忻慕,故紛紛取以為號。”

北宋政府在金兵入侵的時候,怕城中善於相撲的“小關索”李寶鬧事,將他和其他16人急捕入獄,後梟首示眾。一個相撲手在宋政府眼中就可以構成這樣可怕的威脅,這就比較容易理解,宋代城市中的相撲手為什麽紛紛以“關索”命名自譽了。

遺憾的是,宋代的歷史著作家並未記下“小關索”李寶的具體情況,這使我們無法了解到更為細致的相撲場景。在這方面,要求助於小說《水滸傳》。基於二十余年不懈的考證,筆者堅認:《水滸傳》相當真實地反映了宋代市民生活。在《水滸傳》中所看到的相撲場景,比正史在《水滸傳》中,相撲手和好相撲者很多,如蔣門神就是靠相撲本事奪了“快活林”,武松則又靠相撲的“玉環步,鴛鴦腳”,奪回了“快活林”。“閑漢”出身的高俅也會相撲,自誇“天下無對”。只一跤便摔翻了李逵的焦挺,則

是“祖傳三代相撲為生”的職業相撲手,他們家是“父子相傳,不教徒弟”……

所有這些,都是對宋代城鎮相撲運動真實的描寫。最為精彩的是,《水滸傳》中《燕青智撲擎天柱》一回,展現了宋代城市相撲的具體場景——

這次相撲在山東泰安州的岱岳廟內舉行,時值三月二十八日,天齊聖帝降誕之辰,天下香客如風雲聚匯。在此時此地相撲,是應“獻聖”的美名,寄寓祭神禮佛的美意,這與東京市民每年六月六日,要舉行相撲以祝賀崔府君的生日是一樣的。

先是一位年老的“部署”,即相撲的裁判員,拿著“竹批”,即比賽時的指揮標示,走上相撲賽場——數根粗大柱子支橕起來的“獻台”上。他先“參神”,然後才請今年相撲的對手“爭跤”。

著名相撲力士的身份是非常尊貴的,連續兩年蟬聯相撲冠軍的任原,為他揚名的“兩條紅標柱,恰與坊巷牌額一般相似”。任原在客店教徒弟時是“面前遍插鋪金旗牌,錦繡帳額,等身靠背”,儼然戲劇中的“霸王”。任原奔赴賽場時更是雄糾糾、氣昂昂,“卻早十數對哨棒過來,前面列著四把繡旗。那任原坐在轎上,這轎前轎後三二十對花胳膊的好漢,前遮後擁”,這排場不弱於出巡的高官。到了比賽場地,主持相撲的“部署”,要把他請下轎來,“開了幾句溫暖的呵會”,慰問一番,任原這才上台

獻藝。

因為是為了祭神禮佛表演相撲,所以任原先“喝了一聲參神喏,受了兩口神水”,再摘了巾幘,脫下棉襖,露出一身這樣的裝束:

頭綰一窩穿心紅角子,腰系一條絳羅翠袖。三串帶兒拴十二個玉蝴蝶牙子扣兒,主腰上排數對金鴛鴦踅褶襯衣。護膝中有銅鐺銅褲,繳臁內有鐵片鐵環。紮腕牢拴,踢鞋緊系。

燕青則是:

除了頭巾,光光地梳著兩個角兒,脫下草鞋,赤了雙腳,蹲在獻台一邊,解了腿繃護膝,跳將起來,把布衫脫將下來,吐了架子。

以上可見,相撲者,頭發都要綰成角兒,要赤裸上身,下身似應脫褲,可能任原是多年冠軍,身上可以佩戴些冠軍標志的飾物,如今日日本相撲冠軍身上懸掛的飾物一般。

明刊本《水滸全傳》插圖:燕青智撲擎天柱燕青和任原的相撲姿勢,可和宋代筆記、出土文物互證。如《葆光錄》所記:相撲者成雙結對,披著銀畫衫子,唱啖而出,裸身相撲。山西晉城南社宋墓室南頂《相撲圖》還可證明——

四個相撲漢子,上身赤裸,下身短褲露腿,黑色頭巾,穿靴,兩側各有一旁觀者,中間兩人則全力相撲,左邊者頭被右邊者夾在臂下,右邊者左腿卻被左邊者抱住,雙方相持不下……

從這幅《相撲圖》觀察,四位漢子身材均同,看來相撲是要有級別的。任原身長一丈,貌若金剛,約有千百斤氣力,對手也應膀大腰圓,可燕青身材卻瘦小,許多人加以嘲笑,嫌他分量不夠。部署也制止燕青相撲,並從“懷中取出相撲社條,讀了一遍”。

這說明宋代的相撲,對什麽樣的人方可參加,有沒有“保人”,要註意哪些事項,如“不許暗算”之類,已有明細規定。因燕青抱著“輸了死,永無怨心”的念頭,任原則“恨不得把燕青丟去九霄雲外,跌死了他”,弄得部署無法,只好拿著竹批,兩邊分付已了,叫聲“看撲”!

獻台上只有部署、任原、燕青三人,先是“燕青做一塊蹲在右邊,任原先在左邊立個門戶”。這是遵循“各占一半,中間心裏合交”的相撲規則。而一旦相撲起來,“正如空中星移電掣相似,些兒遲慢不得”,一來一往,勝負只在剎那間。

所以,任原依靠著身大力壯,采取了“逼”、“拿”的相撲戰術。燕青則借身材瘦小,靈活地在任原的左、右肋下鉆來鉆去,利用任原轉身不便的缺點,擾亂他的步子。接著燕青搶將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襠,用肩胛頂住他胸脯,把任原直托將起來,頭重腳輕,借力便旋”,一共旋了四五旋,“旋到獻台邊,叫一聲:‘下去!’把任原頭在下,腳在上,直攛下獻台來。這一撲,名喚做鵓鴿旋”。

燕青一連串頗有力度的穿、躍、搶、探、扭、頂、托等相撲動作,相當準確地表現出了宋代相撲運動的主要特點,這是富有歷史價值的,並給人以美的享受。如果《水滸傳》作者沒有經過長期的對宋代相撲運動細致入微的追蹤觀察和研究分析,一言以蔽之,如果沒有對宋代城市相撲運動及其風俗的深入了解,是絕對寫不出這樣絲絲入扣、傳神逼真的作品來的。如燕青與任原的相撲比賽,“四百座軍州,七千余縣治”,“都助將利物來”。這一數字雖有些小說家的誇飾,但驗之南宋臨安經常舉行的這樣的有“利物”的相撲比賽,還是很真實的。

這種在露台高處的相撲,主持者以旗帳、銀杯、彩緞、錦襖、官會、馬匹等大宗財物為誘餌,使諸道州郡膂力高強、天下無對的相撲高手來奪其賞。有奪得頭賞者不僅能獲得豐厚獎品,而且還可以補軍佐之職。理宗時,就有一號為“溫州子”的韓福,勝了所有相撲對手,得了頭獎,授了軍職。

這樣的相撲比賽活動,是由政府支持開辦的,其用意是活躍城市的體育運動,以引導市民參與到相撲中來。它與民間發起的燕青與任原的相撲比賽略有不同。不過,一政府,一民間,猶似雙峰對峙,二水分流,映襯得宋代城市相撲運動更加壯觀迷人,商品化傾向亦越來越濃,人們的興趣也多集中到相撲的“利物”上來。《水滸傳》中燕青與任原的相撲圖就可看出:露台下幾位市民乘亂將手伸向“利物”,這不經意間之筆似乎在告訴人們相撲的含義已不全在力量的比賽上。

Views: 15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