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之自由,若從它的積極意義看來,是在獲得人性尊嚴及個人力量。當中產階級擡頭,舊制度瓦解之時,像英、法、美、德等國情形大致相同,人都在追求人性尊嚴及個人力量。像康德及黑格爾等均極力主張個人自由。而法國大革命時期及十九世紀之哲學家如富爾拜、馬克思、史汀諾及尼采等均一致主張,個人除了為自己尋求快樂及享受人生外,不應為他人作任何服務,而與他們同時期的一般理性主義的哲學家們並認為,除了充分發展個人自由外,並應講求精神滿足與生活保障,自由主義至此發展至頂峰狀態,不僅中產階級為其中堅,勞工階級亦群起響應,為個人乃至整個社會的經濟成長而奮鬥。

但由於近數十年來資本主義猛速振興,使得人類追求人性尊嚴及個人力量的兩種自由觀念不得不隨而消失。人類的孤寂感與仿徨感與日俱增,所謂“自由”,已受限制,個人經濟成長亦被削弱,環境與許許多多外在的力量時時給予嚴重的威脅。

主要的原因,是獨家資本主義壓制了個人能力的發揮和勇氣及智慧的施展,原有的勇氣與信心,已完全代之以灰心和一種無力可施之感。權力只由少數集團所掌握,他們也同時能左右社會的命運,一九二三年的德國通貨膨脹及一九二九年的美國經濟崩潰,愈使人類失去安全感,並全然打消了“自我努力即可成功”的傳統觀念。

小資本和中等資本的商人,雖或也受到大資本家的威脅,但仍能保障其利潤及獨立經營而不受影響,可是一種不安全感卻始終存在著,於是他就想盡方法,總要與那個比自己龐大很多的資本家相抗衡。這些在現代工業社會中所產生的中小型獨資經營的商人是現代經濟發展的特色,亦自有其貢獻,他們與舊有的中小型商人在心理狀態和心理反應上是不同的,譬如說,從前的一個雜貨店商人,必須具備做生意的技巧和一些必備的嘗試,他必須選擇買哪一個批發商的貨,並且知道行情和識貨,他同時要了解顧客的需要,然後選擇要買的貨品,大體上說,舊式的商人不但要獨自挑起經營的擔子,還須具備技巧、知識,及勤勉的好習慣。而一個現代的加油站商人則不同了,他只售一種貨——汽油,他也只與石油公司打交道,每天只是機械地為別人加油,無須任何技巧,他的利潤所得來自於兩種因素之差額:一、購買汽油的本錢。二、賣出的汽油的價款。兩者之差額即為其利潤,但是,他對於這二者之任何一種均無法有把握,非自己能控制,他不過是個經手人而已。從心理反應上看,說他是獨自經營的商人也好,說他是受雇於人也好,在根本上無差別,一如大機器中之小零件一般。

 而現代的各級工作人員情形也不同,他處在一個覆雜的社會當中,隨時在與別人競爭,所謂優勝劣敗,絲毫沒有人情,他時時沒有安全感及獨立感,同時,在他所服務的機構中職員上千百,所謂“董事長”,“總經理”對他已成抽象名詞,一年難得見到一次面,久之則愈覺得自己是一個毫無重要性的小職員罷了!

 但是,以上所述有關個人的孤寂感及無力可施的苦悶並不是社會中每一個人都能明確地感受到或細心地去體驗的。一般人工作之余,盡量參加社團活動,與外界建立各種社會關系,不斷接觸,盡情享樂,到處遊歷,而孤寂感暫時不會產生。然而,在心靈的深處,仍充滿了空虛,恐懼,與孤寂感,迫使我們時時企圖掙脫這種精神上的壓力。而去爭取新自由。有關個人在社會中究將如何,以及如何對這種心理反應來適應自己的生存,我們將在下一章裏繼續討論。 

 

第四章 逃避的心理機構


我們的討論已從中世紀一直到現代,現在開始討論法西斯主義的心理重要意義及在民主或獨裁下自由之意義,然而我們論斷的適當與否完全視所談心理的大前提是否正確而定,因此我們願意暫時不按一貫的想法,而另辟一章來詳細及更實在的談論一下這些心理上的機構,這個大前提之需要詳細討論,主要因為其立論之根據是一種與非意識力量有關而卻以一種很合理的方式表達出來的觀念。

 在此章中筆者願特別一提個人心理學和心理分析所用的觀察法。精神分析雖非遵行多年來一直以試驗法為準的學院派心理學的理想,是以經驗法則,對個人的夢境,幻想及未經檢查的思想之努力觀察而得的,我們今日所面對著令人混淆的合理化行為,無論對個人或整個的文化而言,只有用非意識力量觀念的心理學才能透徹地了解。我們如果放棄一種觀念,即人類常相信自己的思想,感覺和行動是誘發動機引起的,則很多類似不能解決的問題都會霍然消失。

 有些讀者更提出問題,問是否對個人的觀察可導致對群眾心理的了解,我們的答覆是肯定的,任何團體或群眾都是個人組成的,我們發現任何群眾的心理機構也就是支配其個體的機構,研究個體的心理學也就是研究社會心理學的基礎,我們有時做著許多如在顯微鏡下觀察物體的事情,這樣可以使我們更進一步了解操縱社會生活的所謂心理機構,如果我們研究社會心理的現象不以個體行為的精確為基礎時,則其結果必失去經驗的特性及其確實性。

 但是研究個體行為既然這樣重要,有人便會要問,在對一般認為精神病者所做的研究是否有助於解決社會心理學的問題,我們的回答仍然是肯定的,因為精神病者的研究與一般正常者沒有什麽不同,惟一不同的,只是這種現象在精神病中較正常人更突出,明顯而易受影響。

 為了更易明了起見,對神經質,正常或健康及區別應予進一步的解釋。

 所謂正常或健康其定義可分為二,第一站在社會功用的立場言,一個正常或健康的人只要履行其社會上應盡的義務即可。更具體的講,即一個只要能符合其特定社會需要,能參與其社會的再造,換言之,即是能夠養家,便是一健康之人。另外,從個人的觀點看,對個體的成長與幸福最適宜的條件即為健康與正常。

 如果某一社會能供給個人使其獲得幸福最適宜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兩種觀點即可合而為一,大多數的社會都夠不上這個條件,雖然在程度上有所不同,畢竟欲使社會功能更圓滿的達成及對個人發展獲得滿足,這兩者之間還是存在著相當的矛盾。因此這種事實使得兩種健康的觀念有著很大的差別,一個是以社會需要為準則,另外一個則以與個體生存之目的有關的價值與標準為準則。

Views: 7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