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 萬水千山尋路難

在人們被迫接受了“地球是扁平的”這一理論的那個年代,很必然,全部的算術都無可奈何地同客觀真實相背離。到16世紀初,終於結束了這種尷尬局面,圓球理論取代了圓盤理論。地理學家也終於得以主持真理,讓地理以本來面目示人。

首先,地理學家用一個平面(這個平面同連接南北極的中軸線垂直)把地球平均劃分成南北兩部分,分界線就叫赤道,赤道至南北兩極的距離一樣長。接著,他們又把赤道與兩極之間均分為90等份,這樣,90條平行線(由於地球是圓形的,所以,每一條平行線都是一個圓圈)平均地分布在赤道與兩極之間,每條線之間的距離為極點至赤道距離的九十分之一,是69英裏長。

然後,這些圓圈被地理學家編上了號,從赤道起,直至極點,赤道是0°,極點是90°。這就是緯度(如圖所示)。

所以,緯度的確立是地理學一大進步的標志。不過,即使這樣,航海仍然是很危險的。在所有船長都知道計算緯度之前,為了搜集與太陽運行有關的數據,為了把太陽每年每月每天在每一個地點的準確方位記載下來,一代又一代的數學家和航海者傾盡了心血。

最終,任何一個較聰明的航海者,只要會讀書識字,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判斷出自己的位置在北緯幾度(赤道以北的緯度稱北緯,以南稱南緯)或者南緯幾度,簡而言之,就是他距極點和赤道多遠。過去,海船越過赤道到南半球航行很不容易,因為北極星在南半球是看不見的,這樣,船就失去了導航的參照物。這一問題最終被科學解決了。到了16世紀末,航海者就再不必為緯度問題而困惑了。

但是,經度問題還懸而未決(你應當知道,經線與緯線垂直)。人類把這個謎團成功地解開又花了兩個多世紀。在確定緯度時,科學家們是以南極點和北極點這兩個定點為基準的。他們說:“它們是永遠固定不變的,這就是人類的‘教堂尖頂’。”

但是,地球既無東極點也無西極點,地軸也不在那個方向。當然,子午線,即穿過兩個極點,環繞整個地球南北方向的圓圈,人們能夠畫出無數個。但是,該把哪一條子午線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呢?因為有了這條線,水手們就可說:“我現在位於本初子午線以東(或以西)100英裏。” 由於在許多人的傳統觀念中,耶路撒冷作為世界中心是根深蒂固的,他們就要求把穿過耶路撒冷的經線定為本初子午線來劃分東西半球,即縱向的“赤道”。但是,這個計劃因民族的自尊而破產了,因為,各國都想把本初子午線據為己有,讓世界從自己的首都開端。即使在現在,人類自認為自己的胸襟已開闊了很多,但分別把本初子午線定在柏林、巴黎和華盛頓,仍然分別在一些德國、法國和美國的地圖出現。最終結果呢,穿過格林威治的那條經線被選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這是因為英格蘭在17世紀(經度確定的年代)為航海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又因為當時的航海業都是在1675年建立於倫敦附近格林威治的英國皇家天文台的監管之下。

這樣,航海者在經度上就有了“教堂尖頂”,但還面臨一個問題:身處浩瀚的大海之中,他們將怎樣把自己與格林威治經線之間的距離確定下來呢?為了最終解決這一問題,1713年,英國政府成立了“海上經度確定委員會”。為了獎勵那些能使人類在茫茫大海上確定經度的最佳發明,這個專門委員會懸設了巨獎。10萬美元,在兩個多世紀前的確是一筆巨款,許多人為它而做出了努力。當這個委員會在19世紀上半葉解散時,對那些稱得上“發明”的發明,它已發放了50多萬美元的獎金。

Views: 1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