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文化英雄(Culture Hero)在人類學上被認為“是指在民俗學上具有光榮的人物,他們被認為對古代的特殊生活方式具有教化之功”①。在神話學上被認為是在古代文明創建的過程中有傑出貢獻者,即神話傳說中的發明創造者。他們集中體現了上古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推動了人類文化的進程,代表人類文明的曙光,因此被大家紀念和歌頌。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是著名的文化英雄,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類似的英雄也不少,他們的事跡,很值得中華兒女傳頌,並發揚光大。這一類神話傳說,在原始社會的每個階段都能產生,從中可以了解人類文化的進程。


註釋:①《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十冊,《人類學》,第32頁,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第一節 漁獵之神

這大概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化英雄。《抱樸子·對俗篇》說:“太昊〔hao浩〕師蜘蛛而結網。”後來,太昊與伏羲合為一體,有時合稱為太昊伏羲,死於東方,被東方人所祭祀,是東方的天帝。因為此神居於東方,掌管著春天和生命。東方臨海近水,伏羲學蜘蛛結網制作了打魚捕獸的網罟〔gu古〕。此神與女媧有婚配關系,本來就是人類的始祖。始祖同時兼漁獵之神,具有多重功能,神話中屬於常見現象。在現存的資料裏,此神的資格很古老。

最早的漁獵之神是漁獵社會的產物,那時乃婦女統治的天下。按說,原始的漁獵之神應是女性,但漢文古籍中卻說是伏羲。大概伏羲“剽竊”了女祖先之功。古希臘的女獵神阿耳特彌斯(Artemis)在諸神中便占重要地位。希臘羅馬的藝術作品,將此神塑造為年輕的女獵人,身著獵裝,背負箭筒,身旁帶有一只神獸赤牝鹿。因為她是野獸的主宰者,祭祀的犧牲主要是熊和鹿。中國的漁獵女神到哪裏去了呢?讓我們還是先把視角投向少數民族。

雲南怒族居於崇山峻嶺之中,常受虎、蛇所威脅,又渴望捕獲野獸。他們的獵神是雌羚羊的化身,每獵到巨獸,便要把婦女身上配戴的珠子掛在野牛角或熊身上,再掛一只雞,然後祭獵神。民間傳說,有一位年輕的姑娘被野獸牽走了靈魂,她向大家告別後,獨自進了深山。從此,深山的野獸都歸她管。她告訴獵人哪裏有巨獸,獵人按她所說去做,肯定滿載而歸。人們便奉她為獸神,每次出獵之前,都要向她唱《獵人之歌》。又有的民間傳說,獵神曾化身為一少女,與一獵人成婚。每當客人光臨,她能很快地獵回大麂子和野豬等。他們在一塊生活了一段時間,生了孩子,獵神又回到山裏去了。獵人如果上山,次次不會落空,總能獵到一兩只羚羊,原來這是女獵神送獵人的禮品。人們甚至還發現,只要有羚羊群走過的地方,後邊必然還有女人的腳印,人們說,這是獵神的腳印。這位獵神不僅是女性,而且尚未完全人格化,還處於女獵神與羚羊相互轉換的階段,可見其形態十分古老。

雲南部分傈僳族信奉的女獵神叫“花茲瑪”,漢譯意是“掌管狩獵的女神”。她用孔雀和山鷲的羽毛裝飾脊背,肚臍下蓋著紅、綠、黃三色的黃鸝和鸚鵡的羽毛,前胸、肚子、雙臂、大腿全部裸露,頭發披散,如烏鴉翅膀,說話卷舌,聲音婉轉得如鳥叫似的,很好聽。她用梭鏢擊猛禽,沒有不中的。她用銳牙撕裂虎皮。取火的方式,是用大石頭往樹膠上猛一砸,發出一聲清脆的爆炸聲,隨著火星四濺,樹膠便燃起了火苗。那時,她所在的氏族每個男人都屬於每個女人,每個女人也都屬於每個男人,誰若對誰偏愛,就要被殺掉,由酋長主持祭祀,然後大家便把被殺的人分著吃了。

花茲瑪卻在山野中打獵時與一外族的男子結合在一起。她教給對方如何打獵、剝皮、取火,以及如何用羽毛裝飾自己,率先過著一夫一妻的生活。他們生了一個男孩,長大後也是獵人。花茲瑪又教給兒子打熊、躲熊與打蛇、躲蛇的技能。

不幸,女獵人部落的人終於找到了她。她被那些人殘暴地拖進了草莽中。從此,父子倆再也看不見花茲瑪了。花茲瑪被打死了。

據說,傈僳族各種打獵的方法,如絆扣、鳥扣子、捕虎陷阱、捕猴竹籠……都是花茲瑪傳下來的。

花茲瑪死後,他的丈夫與兒子阿咕咕搭了兩間竹草房定居下來,燒了幾片火山地,種上蕎麥和麻。不久這個山頭又來了不少人,他們都是從頭人手下逃出的。於是,阿咕咕父子便成立了一個鳥氏族,奉花茲瑪為女祖先,給她雕了像,當作神物,代代相傳。祭花茲瑪的習俗由鳥氏族傳到了其他各氏族。他們每逢進行氏族戰爭的時候,或者集體狩獵的時候,便把刻有女獵神像的木板擡出來,擺上鳥蛋、酒和糯米粑粑宣誓。一面呼喚她的名字,一面用低沈的調子唱著“花西尼①”(狩獵的鬼靈)祭歌:

啊!我們正在把你呼喚,花茲瑪呵!我們正在對你祭奉!

啊!我們正在把你呼喚,花茲瑪呵!我們正在對你祭奉,擺下玉米煮的米酒,斟滿小米釀制的佳醇,請你享用!招你降臨!擺上的是新鮮雞蛋,獻上的是糯米甜品,萬籟消失了聲音,請伴隨夜露來臨,樅樹已經葉落紛紛,請踏著落葉降臨……賜予香獐的肚臍吧!賞予公熊的苦膽吧!香獐肚臍醫治蛇咬,公熊苦膽為垂死者招魂。賞予山雞吧,勿令它飛奔。賜予巖羊吧!最好是成群。我們就在巖縫中等待,獵者就在叢林邊藏身,驅它自己出現,莫等追逐,趕它躍出叢莽,勿令追尋……祭禮你!求你庇佑,請賞肉食與後輩子孫。

傈僳族有的氏族對花茲瑪篤信無疑,認為她神通廣大,來無影,去無蹤,掌握山林及各種動物。只有得到花茲瑪的準許,狩獵才會有收獲,如觸犯了她,即使不被野獸咬死,也有可能暴屍山林。

古帝王舜與射手羿,還保留了獵神的影子,不過他們都是父系制的產物。前一章已交待,羿既射日,也射各種動物。舜則馴象有功。據說舜姓虞。對“虞”有兩種有關連的解釋。《說文》謂:“虞,騶〔zou鄒〕也,白虎黑文,尾長於身。”是一種長得似虎的神獸。《易·屯六三》說:“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意思是獵鹿如果沒有獵人當向導,就會迷失在森林裏。這裏的虞指的是獵人。這兩種解釋都說明舜與動物和打獵有關系,虞舜連用,也就是說他是獵人舜。

圖10 花茲瑪


舜在神話傳說中的真實身份被淹沒,是因為在封建社會完全被倫理道德化,並被載入《史記》和《列女傳》,說他不但繼承了帝堯的位子,而且娶了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為妻。舜的母親早死,父親是個瞎子,弟弟名象,是繼母之子。父子倆經常加害於舜,未能得逞;舜則孝順父親和繼母,對弟弟更是無微不至地照顧。舜被描繪為孝子,行仁悌。加上《史記》影響很大,因此這個故事廣為流傳。我國當代神話學家袁珂先生不拘泥於舊說,提出了新的見解:“舜和象的鬥爭,實際上就是舜和野生象的鬥爭,靠了兩個天女的幫助,獵人舜才把幾番險遭它毒手的狡悍兇譎〔jue決〕的野生象擒獲並且馴服了,使它開始為人類服役。”

根據《山海經》的記載,舜是住在深山野林之中的。《海內北經》說舜住的台子有兩座,都是四四方方的,在昆侖山的東北。《大荒南經》則說,舜洗澡的地方是一個四方的深水潭,四角通向別的河流,北有黑水與少淵,南是荒野和從淵。其它古書文獻中說到,舜常在雷澤捕魚,進入高山野林狩獵,即使遇到迅雷暴雨,都不能使他迷路。他耕種的地方叫歷山。死後,葬在蒼梧山,其墓地周圍有各種野禽和野獸,大家還經常來耕耘舜墳墓周圍的田地。舜是服象的人。這都透露了舜最初是獵人的身份。所以有說舜在高山深林之中,即使碰到大風大雨,也不會迷路。(《尚書·舜典》)後世稱管理山林的官職稱“虞”,可能與此有關。

舜是人名,也是氏族名,屬於東夷系,崇拜虎圖騰。東夷與炎、黃融合,一部分進入黃河流域,一部分乃在歷山從事農業。上古黃河流域氣候溫暖,曾有過象。舜積獵虎之經驗,又獵象馴象,所以還有象為舜種田的傳說。

註釋:

①花西尼,即花茲瑪,意為“”狩獵的鬼靈。

Views: 12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