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外地質旅行的方法

室內的準備工作就緒以後,就可以出發旅行了。但由於要求和目的不同,旅行的具體方法也必然有所差別。換言之,根據不同的地質旅行的目的,選擇不同的交通方式,採用不同的考察方法,現敘述如下:


1. 坐火車的地質旅行


所謂坐火車的地質旅行,一般而言,不是有意識地去佈置的。只是趁旅途之便,利用坐火車的機會,憑窗注視沿途的地質概貌而已。特別是在陌生的鐵路線上旅行時,也可算是額外的收穫吧!對於地質工作者以及地質愛好者來說,應該利用一切可充實自己地質見識的機會。

當然,坐火車看地質,是極為粗糙的,可稱為宏觀觀察法。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採取遠近結合的辦法來瞭解沿途地質概貌是可行的。

遠看,著重於觀察山形、山峰的特點,大致可以分辨出視野之內的山脈是由哪些岩石構成的。比如山嶺高峻、尖峰刺天,有如「萬笏朝天」,而且巖壁面上顯現出黃色、褐色,或微帶粉紅色者,並有古松自懸崖伸出,奇株蒼勁,則此山可能是花崗岩類、火成岩類或較為堅硬的變質岩類之岩層構成。如若峰巒圓潤、群山林立,而諸山相連之鞍部常以「U」形接壤,山色青灰,蔥鬱深沉,很少有古松盤桓,代之以雜樹迴環,並可見採石燒製石灰,此類山體多為石灰岩層構成。若山勢不高,常見懸崖峭壁,峰林疊嶂,蒼松在紅巖之間相映成趣,渦洞於斷崖之處凹凸造奇,頗似巖溶地貌,則多為火山岩系或中、新生代的紅色砂礫岩層構成,如武夷山或粵北丹霞地區所見。若在沉積岩區穿行,高山與低山相間出現,山勢有一定走向,則可能是不同時代的堅硬的砂岩、石英砂岩與較軟弱的泥巖、頁岩地層相間出現之故,車行之處,或者是褶皺構造區,有背斜與向斜出現。


岩石情況瞭解以後,結合已知的區域地層分佈,大致可以判別遙望所在處的地層組合情況了。如能在近處看出岩層的產狀,根據其傾斜方向,恢復其層位的上下(新老)關係,也許能確定其背斜和向斜的分佈位置,結合山脈延伸方向,推測當地的構造線方向。

若山坡常由峭壁構成,坡下有低山緊偎,如此景觀,延伸相當距離,則可能是較近地質時期發生的斷層所致。與此類似,大河谷地與山體相交之處,成排的「三角面山」構成山麓,並有固定的延展方向,則此谷地可能系斷層陷落而成。此處如有泉水出露,更可證明無疑是斷層了。若河谷兩側均有類此地貌,則此谷地或系地塹構造造成的。

近看的目的是瞭解鐵路旁的岩石露頭,能夠比較正確地觀察岩石的類別名稱及其特性、地層的產狀、傾斜的方向、地層的接觸關係、岩層受地殼變動影響的程度、沿途的水文地質(如泉水出露,不一定見到泉眼,可根據綠野流水判斷)與工程地質的情況,特別在人工開挖的隧道洞口附近、邊坡上,這些都是觀察的好地點。

如果沿途地層排列齊整,鐵路線穿越地層走向前進,當你初步確定地層的新老關係以後,還能預測迎面而來的前方岩層應屬某種地層的可能。

將遠處與近處的所得材料相互結合、相互印證以後,至少對所經之處的區域地質概貌會有所瞭解,例如是地台區,地槽區,古陸區,還是沉降區。

列車在河谷谷地前進時,還應注意階地地貌特點,如階地的級數、階地面的寬度,甚至瞭解階地的類型,由此推測當地新構造運動的特徵。如在山西汾河兩岸所見。

如列車在山區行駛,沿著某些河流上游谷地前進時,還可注意那裡的河曲是否深切?是否還是正常的?例如在天寶路上,從寶雞到天水,火車沿渭河上游谷地前進,可以看到明顯的深切河曲,這一帶正是新構造運動的劇烈上升區。

要是鐵路穿越較大的、由丘陵起伏構成的盆地,當走過一段較長的路途以後,回過頭來小結一下,也許會瞭解到若干中、新生代盆地的發育情況——諸如它們受什麼樣的斷裂控制(可用羅盤測量方向),從盆地邊緣到盆地中心的岩層性質有什麼樣的變化規律,進而找到研究盆地發育過程中的古環境和古地理面貌的線索。

Views: 1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