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嘉健:我們需要寬容私域情欲嗎?(上)

——現代社會中的性和愛欲


性構成了享樂主義消費社會的核心這一提法聽起來是有道理的。——安東尼·吉登斯[1]




中國社會變革以來,觀念的變化,最前列之一者,是性觀念。這件事可以從幾方面進行觀察和判斷:其一,夫妻之間的性已經進入性享受(追求性高潮)階段,越來越多人會因為缺乏性滿足而離婚,或者尋找婚外戀,嫖娼,為了克服枯燥、單調或尋找新鮮感,一夜情、一夜性(約炮)和換妻、小三等狀態在某些人的圈子成為了生活結構的輔助形式;其二,性交易已經成為雖隱蔽但較廣泛存在的社會現象;其三,失婚、獨身人士並不守身如玉,人們漸漸具有這樣的共識:享受性是深入人心的自然權利;其四,性媒體觸目皆是,互聯網上性是最有傳播影響力的;其五,同性戀走出了公眾視野。等等。

性觀念最主要的觀察坐標是女性。在1983年流氓罪要判死刑,到2013年車展上的車模可以衣不蔽體。多少年輕女性爭先恐後把自己的身體作為網絡上爭奪眼球和職業上位的利器工具,堂皇而妖孽地獻身,為潛規則買單。潘綏銘說,性革命在中國已經成功,性的精神禁欲主義已然逝去,而性的時尚則是現在這一代年輕人的主要敵人:日常生活中鋪天蓋地對於性方面的流行文化與時髦表現的描述、推崇與引導,正潛移默化影響著每個人。(一個性社會學家的自我修養,愛思想2015-2-10)——本文立論就基於今天性社會學觀察下的事實:性本身成為了目標,性“去意義化”,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消費“性”的時代。

但是,中國現象總是很矛盾且分裂的,因為表裏不一的結果:道德和政治表述方面的保守僵化與實際行為方面的靈活無序並行不悖,這既是社會政治的本色,也是國民性的慣例表征。性觀念表現在行為上十分潛規則,但在輿論上卻依然顯得道學化。一些人早已經把色性視為飲食冷暖一樣稀松平常,但依然有很多人對性忌諱如魔,用“道貌岸然”來概括中國人始終不會過時。公共媒體依然沿用傳統的思維方式和老調子,是習見為常路徑依賴的強大慣性。

2014年9月17日,共識網轉載了一篇幾個財經新媒體記者的道德文章。這是一篇頗有代表性的、帶有社會學判斷而傾向性過度的銳文。現在時的媒體人已經學會了富於煽動性的曖昧手法,欲擒故縱,善於在宏大敘事和質疑性問題之間走私自己的主觀性結論,不無嘩眾取寵的效果。當然,在中國,利用道德心理學的潛意識影響力,總是屢試不爽的。該文最大的問題是違背了就事論事的行規,化身為道德審判官,誇張地對幾個男人的婚外情欲行為進行了道德化的定性和對一個階層群體存在狀態的概括性批判:

“其實,三個中年男人(引者註:指王全安、金巖石和嚴介和)醜態的背後是一群中年男人的危機,他們大多受過良好教育,屬於收入頗豐的“中產”及其以上階層,所以他們絕對有條件衣著光鮮,整潔大方。但這無助於漂白他們的迷失和無所適從。危機背後,是一群該死的成功者的浮世繪,一群“窮途末路”的中年男人。那些“正襟危坐”的中年男人,有“衣冠楚楚”的商人,有在體制內長期生存造就出的諂媚面孔和鄙俗靈魂的人,有社會和教育塑造出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記者這樣情緒化的表達,例如“醜態”、“危機”、“迷失”、“無所適從”、“該死”、“窮途末路”、“諂媚面孔”、“鄙俗靈魂”、“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等概念和用語,不但是非理性的、主觀的、武斷的、上綱上線的,而且是擴大事實目標而牽涉人身攻擊,無意識地代表了全社會強大傳統的道德觀。當然因為有著社會多數人未經反思的“道德共識”,才會這樣舉一反三地否定了當事人以至整個階層人群的全部價值。——像這類由此及彼、從個案概括出普遍性結論的推理方式,是中國式邏輯和整體主義道德政治的慣例。

其實這幾個記者自己不是沒有意識到自己言論的過度,所以趕緊通過略微的反思緩和自己過激的言辭,今日年輕的媒體知識人畢竟讀過一些名著,聯想某些思想家的觀點,對於增加自己意見的高端裝飾成分,不是難事,但是掩蓋不住他們內在意識形態和陳腐思想的底子本色:“說這群‘窮途末路’的中年男人是‘醜陋’的,社會認同嗎?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裏說:‘各個人的教育和知識越高,他們的見解和趣味就越不相同,而他們讚同某種價值觀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我們希望找到具有高度一致性和相似性的觀念,我們必須降格到道德和知識標準比較低級的地方去,在那裏比較原始和‘共同’的本能與趣味占統治地位。’”[2]

這篇文章的女性主義色彩溢於言表。作為媒體,站在某一性別立場運用道德批判武器大作文章,道德過度會有煽動公眾非理性情緒的嫌疑。“艷遇”和“嫖娼”總是被大張撻伐追究罪錯,以公權力的審視侵入私域,然而最過度的攻擊性概念還是“窮途末路的中年男人”的說法,至少,這是自以為是的性別和年齡攻擊,毫無事實根據。

這兩年來在私淫問題上中槍的名人們是時代的犧牲品,不無無辜擔當社會罪過之嫌。薛蠻子、黃海波、王全安、金巖石和嚴介和等人的事情都屬於私人情欲問題,不值得拿全社會的道德衰落和壞社會狀況讓他們做負罪的擋箭牌。耶穌對法利賽人的勸喻值得重溫:“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指行淫的婦人)。”法利賽人還算誠實、懂得自省,於是從老到少,一個一個地都出去了。耶穌對婦人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新約-約翰福音》8)

冷靜反思一下,發現我們在性的問題上,行為上做的和道德上的態度,處在嚴重沖突的狀態。公域情欲做得很瘋狂,連帶私域情欲也被道德過度猛烈批判,分不清公域私域,也不能實事求是,嚴於表演式的批判,“道德聲討依舊,人格行為下流”。越是善於表態,就越是可以掩蓋自己的劣品。愈是這樣分裂,社會愈加虛偽。利用公權力道貌岸然,偷偷摸摸的多,把私域情欲與公域情欲混為一談,對公域情欲不能監督的,轉向私域情欲發泄,以滿足偷窺和嫉妒的渴望。

Views: 9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