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木:“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政治意義 1

【內容提要】 在新的國際形勢下,我們提出“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對於維護中國政治安全有著極大的政治意義。它的最高政治目標,就是讓我們的朋友多多的,讓我們的敵人少少的,為我們的國家發展戰略創造一個良好的外交環境。中國要汲取歷史上俄國在中東鐵路上越幫越忙、交友不成反為仇的教訓,深入體會和總結毛澤東“坦讚鐵路”將中國和非洲人民友誼聯結迄今的成功經驗,用絲綢之路聯起中國與世界,尤其是與第三世界的友誼。亞投行的設立,標志著世界經濟政治重心及與此相應的權力體系正在發生著轉移。亞投行是歷史賦予中國的機遇,更是挑戰。機遇是我們有了學習管理國際金融本領的機會,挑戰是我們不得不接受可能產生的國際資本對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更大的傷害。避免傷害的辦法不是躲避,而是向它學習並掌握戰勝它的本領。


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的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簽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截至2015年4月15日,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確定為57個。這是兩件近期發生並對未來中國將產生重大深影響的大事件。為此,我們特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張文木教授就其中的政治意義與讀者分享自己的想法。

記者: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在您看來,“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是在什麽樣的國際背景下提出的?

張文木:我認為,目前提出這一戰略構想的國際背景是世界地緣政治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中俄戰略合作面更加廣闊。


俄羅斯在烏克蘭和北極通航這兩個方面,出現了巨大的安全壓力。烏克蘭事件牽制住了俄羅斯的許多重要力量。俄羅斯在歷史上面臨的多是東、西、南三方面的壓力,北部沒有問題,如今俄羅斯前所未有地面臨了由北極通航帶來的北方壓力。最近,它成立了北極戰略司令部,這一方面表明俄羅斯雄心勃勃,另一方面表明這個方向要耗掉它的大量國防資源,因為這個方向邊界太長且不能回避。而俄羅斯的人口增長緩慢,在西面烏克蘭的牽制之上,又增加了俄羅斯北面守邊的壓力。守邊要靠陸軍。2009年俄羅斯的人口才開始正增長,俄羅斯的領導人就很高興。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光靠高科技、攝像探頭還是不行的,得靠人,而人口增長緩慢又是俄羅斯國防短期不能彌補的一個“瓶頸”因素。如果再考慮到中國東部壓力日重的因素,這兩方面具有較長時段的牽制因素將使中俄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有著廣闊的利益聚交面及其合作空間。



第二,歐美關系出現裂痕,歐俄關系出現新調整。


今天的法、德領導人也認識到,張伯侖思想即歐洲內部聯合的思想遺產的深遠意義。歐洲人要自己問題自己來解決,不能再犯20世紀30年代拒絕蘇聯卻相信並依賴美國解決歐洲沖突的錯誤。


2014年3月17日,克裏米亞宣布獨立並申請加入俄羅斯聯邦;3月21日,普京正式簽署批準克裏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條約的法律,克裏米亞正式成為俄羅斯一個聯邦區。當時有文章說,“普京贏得克裏米亞,卻失去烏克蘭。”而半年後的事實卻是:普京憑實力和意志已經贏得了克裏米亞。2015年2月15日午夜零點,德、俄、法、烏四國簽署了《明斯克協議》,這表明俄羅斯將進一步得到高度自治且與俄聯系更為緊密關系的東烏克蘭。目前,歐洲已意識到今天的俄羅斯已不是可以隨意怠慢的戈爾巴喬夫時期的蘇聯,必須給予俄羅斯足夠的尊重。2015年2月6日,法、德首腦屈尊來到莫斯科與普京開展為時六小時的談判,這表明今天的歐盟已吸取當年因張伯倫的阻止而使法國總理達拉第怠慢了斯大林,由此造成蘇美聯手並由此使歐洲失去世界霸權的教訓。會議將美國和英國完全排除外,其“自家的事自家處理”、不容他人置喙的意思已不言而喻。引發歐洲內鬥是英國繼而美國控制歐洲的傳統套路,歐洲人對此更是心知肚明。


俄、法、德在明斯克的妥協引起了英美兩國的酸意。2月25日,俄羅斯2000空降兵在邊境地區緊急軍演,演練防禦作戰;美國國務卿克裏當天抨擊俄總統普京在烏克蘭問題上“違反了所有有關主權的國際準則”,指責停戰協議沒得到遵守,威脅對俄發起新制裁,而當天是2014年4月烏克蘭沖突爆發以來第一個零死亡日,這場沖突已經造成5 700人死亡。此前不到24小時,北約多國士兵出現在愛沙尼亞邊境小鎮參加閱兵,插著星條旗的美國軍車隆隆駛過,距離俄羅斯領土不到300米。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已決定向烏克蘭派遣英軍幫助烏政府打擊東部武裝。當地時間4月19日,美國五角大樓宣布,將於下月向烏克蘭派遣近300名士兵幫助訓練烏克蘭軍隊。同一天,英國國防部宣布,英國士兵已經在烏克蘭境內展開培訓烏軍的工作。值得註意的是,不管英美如何積極,始終沒有得到德國和法國的正面呼應。德國和法國畢竟是過來人,它們明白,英美的真實目的並不在烏克蘭,而在於通過烏克蘭事件引起歐洲大陸國家的內戰,並像前兩次世界大戰那樣再次從中漁利。


2015年2月6日,法、德首腦屈尊在莫斯科就烏克蘭問題解決方案與普京進行了長達六小時的談判,其間被排斥在外的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一定也有了1938年9月被排斥在慕尼黑會議之外的捷克總統貝奈斯無奈等候祖國任由大國宰割結果的屈辱感受。而2月15日法、德、俄、烏簽署的《明斯克協議》,則是歐洲大國以犧牲烏克蘭甚至英美的利益為代價與俄羅斯達成妥協。


接踵而來的事更讓美國尷尬。2015年5月9日,俄羅斯舉辦據稱史上最大規模的閱兵式,慶祝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日。事先俄羅斯向許多國家首腦發出了邀請。邀請首先遭到美國的拒絕。早在2月初,美國白宮就宣布,“總統奧巴馬沒有前往莫斯科的計劃”。隨後,美國多次呼籲盟國在就出席莫斯科“二戰”勝利慶祝活動做決定時應註意“俄羅斯繼續侵犯烏克蘭主權的事實”。此後,英國、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等歐洲國家及加拿大、日本等美盟國直接或間接地拒絕了莫斯科的邀請。雖然英、法、德領導人抵制5月9日的紅場閱兵,但歐盟28個國家也都派出代表參加慶典活動。德國總理默克爾更是於5月10日到訪俄羅斯,先到無名烈士墓獻花,然後到克裏姆林宮同普京會談。默克爾的補訪表明德國要繼續保持與俄羅斯的良性互動關系,這種與美國拉開距離的做法讓美國十分尷尬。

Views: 13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