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愛東·理想故事的遊戲規則(1)

摘要:所有故事都有明確邊界,都是限定在密閉時空、特定關係之中的虛擬語言遊戲。故事中驅動或約束人物行為的遊戲規則,我們稱之為“驅動設置”。從故事的最簡結構圖看,故事情節的形態標誌就是轉折。轉折意味著主人公現有的狀態和軌跡發生了變化。在民間故事中,引起狀態改變的原因,一定是外在因素的變化,也就是說,在既有條件和主人公希望達成的目標之間,出現了新的“障礙”。障礙成為誘發或促成情節發生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在故事中,障礙的設置必須同時包括出題和解題兩個方面,我們稱之為“系鈴方案”和“解鈴方案”。無論系鈴還是解鈴,都必須遵循一定的遊戲規則,利用規則來推進情節,實施解鈴步驟。如果按照正常的故事邏輯無法實現轉折,就需要通過打破常規來實現。

 

所謂“理想故事”,指的是符合故事邏輯、適合於重復生產和講述、超越於個別講述之上的故事範本,類似於“精校本”“完整版”的故事,相當於語法教程中的“句式”。 

故事邏輯與生活邏輯不是一回事,平常事件不能成為故事,能夠成為故事的一定是反常事件。比如,某位西醫用手術刀治好了白內障不會被視作神醫,但如果某位中醫靠著針灸、按摩或中藥治好了白內障,那一定被奉為神醫。

 

故事生產的關鍵步驟不是意識形態,而是結構形態。結構框架設計好了,倫理正當性、思想意義、宗教情懷,都可以通過平庸的背景交待來解決。比如,在一個戲弄殘疾人的“惡作劇故事”中,我們只要把殘疾人身份由普通殘疾人轉換成作惡多端的官員或地主,故事的倫理缺陷馬上得以補救;兩個黑社會之間“狗咬狗”的惡鬥,我們只要將失敗一方設置成漢奸惡霸,“狗咬狗”的惡鬥事件,馬上就變成了“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正能量教化故事。也正是從這個角度,普羅普認為,故事的結構和功能才是最需要關注的問題。“對於故事研究來說,重要的問題是故事中的人物做了什麽,至於是誰做的以及怎樣做的,只不過是要附帶研究一下的問題而已。”陳泳超也說:“相對於倫理而言,敘事的趣味性要強烈得多。” 

明確了以上幾點前提,我們將圍繞故事的封閉特征、故事的結局、故事的最簡結構、情節的核心設置、打破常規等幾方面,對故事的邏輯法則展開分析,看看一則理想故事是如何進行情節設置的。

 

一、故事的封閉特征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聯系的方式是無限多樣的。但在故事世界中,只有有限的人物、有限的事物、有限的聯系。所有故事都有明確的邊界,都是密閉時空中、特定關係中的虛擬遊戲,一切行為的因、果,都要落實在有限的時間、空間、事件、人物及其關係當中。我們甚至可以說,故事是限定在密閉時空之中,依照特定規則運行的虛擬遊戲。 

金庸小說構築的就是這樣一個封閉的江湖世界。江湖世界沒有法律,武林中的殺人、傷人事件,絲毫不受法律約束;江湖世界不存在生計問題,你永遠不知道這些江湖中人怎麽賺錢,靠什麽謀生,故事主人公只負責打架和談戀愛,其他一概不負責。他們一身輕功,飛檐走壁,上刀山下火海,行走江湖數十年,輕鬆得連一個行李箱都沒有;甚至有些普通的生活邏輯,都被排斥在故事邊界之外。比如,他們懷揣一本武林秘笈,就算在水里潛一天的水,秘笈也能完好無損。盡管故事世界與生活世界的差距如此之大,我們卻很少去質疑故事的真實性。為什麽?因為我們在聽故事之前,就已經預設了這是“故事”而不是“新聞事件”。我們從一開始就是以故事的邏輯來進入閱讀的。(作者簡介:施愛東,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作者:施愛東 | 中國民俗學網發布日期:2019-09-17

Views: 4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