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丁丁 賈擁民:社會偏好的神經基礎及微觀結構(上)

一、引言

根據主流經濟學的理性經濟人假設,行為主體能夠選擇保證自己利益或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為。這意味著,行為主體除了擁有完全信息並具備強大的理性計算能力之外,其偏好還必須滿足以下兩個要求:第一,行為主體的偏好是給定的、一致的;第二,行為主體的偏好是自利的。然而,來自現實生活和行為實驗的大量證據表明,這兩個要求都無法滿足。

偏好不變假設是建立在我們無法掌握人類行為背後的偏好的細節這一囿見的基礎上的。例如,直到20世紀40年代,薩繆爾森還認為“效用或偏好作為一種主觀心理狀態是觀察不到的,我們所能觀察到的只是人們的行為”。

今天,我們對人腦和神經系統的研究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知識和技術,可以直接對思想和情感進行測度了。如果行為是意識的結果、意識是人腦的功能,我們就應該追溯偏好的神經基礎及其微觀結構。進而,我們還應該追溯各種親社會行為背後的社會偏好及其微觀結構。


二、社會偏好的神經基礎

從神經科學和心理學角度看,偏好是人類(以及部分靈長類動物)大腦的一種功能。人類的行為傾向可以在神經元及神經元網絡的層次上被編碼,並在特定條件下被激活,從而使人們做出特定的行為。 偏好不是給定的,而是被決定的、有結構的。打開社會偏好的“黑箱”,是神經經濟學研究的主要目標之一,這涉及兩個問題:第一,社會偏好的神經基礎是什麼,即親社會行為激活的腦區與自利行為激活的腦區有什麼不同?第二,社會偏好的微觀結構是什麼,即社會偏好是如何被激發出來、如何“被決定的”。本節先回答第一個問題。


(一)公平偏好的神經基礎

當受到不公平對待時,人們會表現出不滿和怨恨。桑費是最早利用腦成像技術進行該研究的學者。在最後通牒博弈實驗中,桑費等人對被試面對不公平和公平分配方案時的腦成像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不公平的方案不同程度地激活了三個腦區:背外側前額葉皮質(Dorsal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前扣帶回(anteriorcingulate)和腦島皮質(insular cortex)。背外側前額葉皮質是負責計劃、協調和抑制利益沖動的腦區,腦島是痛苦和惡心等負面情緒的體驗中心,前扣帶回則從其他許多腦區接受輸入信息並處理這些信息之間的沖突。實驗表明,被試是否接受不公平的方案,可以相當可靠地根據其腦島激活程度來預測,二者之間的相關性高達0.45,這意味著腦島可能是拒斥不平等或不公平待遇的關鍵腦區。

克諾赫等人的腦成像研究進一步證明背外側前額葉皮質的調節作用。 他們利用局部經顱磁刺激(TMS)使被試的左右背外側前額葉皮質暫時失去活動能力,結果發現,當右背外側前額葉皮質暫時喪失功能時,被試更願意接受不公平的分配方案,更難抑制經濟利益對自己的誘惑。

上述兩項研究提示了處於劣勢地位時,公平偏好的神經基礎。進一步研究證明,當人們處於優勢地位時,公平偏好仍相當強烈。特里科彌等人的腦成像研究給出了這方面的證據:40位互不相熟的男性被試(20對)參加了實驗,被隨機賦予50美元(“富人”)或0美元(“窮人”),然後再由實驗者進行“財富再分配”。每一輪再分配都是隨機的,每對被試中,其中一人多得,另一人少得,數額從0到50美元不等。在每一輪實驗中,他們都讓被試對自己和他人的分配結果打分(-5分至+5分),同時利用磁共振成像觀察被試打分時的腦區反應。結果表明,當被試看到不公平分配現象時,大腦腹側紋狀體(ventral striatum)和腹正中前額葉皮質(ventromedial prefrontalcortex)被激活了,不過,當“窮人”看到“富人”得到錢時上述腦區的激活程度不如自己得到錢的時候,而當“富人”看到“窮人”得到錢時上述腦區的激活程度則比自己得到錢時更加強烈;而且,被試大腦激活程度的差異比他們自己打出的分數之間的差異要大得多。這個結果表明,與自己得到錢相比,“富人”更喜歡“窮人”得到錢,而這也意味著,更加公平的結果使處於優勢地位的人感到快樂。


(二)利他懲罰偏好的神經基礎

利他懲罰是指人們在沒有物質補償的情況下主動對背叛者進行懲罰。德奎凡恩和費爾等人利用正電子發射成像(PET)觀察被試在信任博弈中懲罰背叛者時大腦獎賞系統的神經活動,結果發現利他懲罰與大腦獎賞系統中負責強化激勵的腦區有關。 大腦獎賞系統的作用是對刺激(獎賞和懲罰)的價值進行表征並形成預期,這個預期是人們做出決策的重要基礎。紋狀體(包括尾核)是大腦獎賞系統的核心腦區之一,腹側紋狀體參與獎賞預期的表征,而背側紋狀體(dorsal striatum)涉及行為選擇的過程調節。 紋狀體區域的多巴胺神經元(DopaminergicNeurons)則參與了強化和獎賞過程。

德奎凡恩和費爾等人在傳統信任博弈中增加了懲罰環節:如果代理人B不守信用,委托人A就可以決定是否對B處以最高20個單位貨幣的懲罰。實驗者設置了如下四種不同的懲罰情境。IC(有意且高成本):即B有違反公平規範的主觀意願,而A的懲罰是有代價的;IF(有意但免費):即B有違反公平規範的主觀意願,但A的懲罰是無代價的;IS(有意但象征性地),即B有違反公平規範的主觀意願,但A的懲罰只具有象征意義,不會改變B的支付;NC(無意卻有代價):即B沒有違反公平規範的主觀意願(例如,B根據骰子來決定保留或返還),而A的懲罰是有代價的。在區分上述四種狀況後,就可以通過磁共振成像觀察相關條件下的大腦激活程度。

實驗結果表明,紋狀體中的尾核在IC和IF情境下的激活程度均超過了平均水平,這時被試表現出了強烈的懲罰願望且得到了滿足;而在IS和NC條件下,尾核的激活程度低於平均水平,這時被試要麼沒有懲罰願望,要麼懲罰願望無法滿足。尤其重要的是,尾核激活程度與願意花費的懲罰成本呈正相關。而在IF情境中實施最大懲罰的那些被試,在IC情境中願意花費更高的懲罰成本。

Views: 15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