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煥雲·文化、創意與地方產業結合發展之研究─以客家工藝產品為例(1)

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在地全球化時代,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方向。近年來客家傳統產業逐漸趨於式微,但若能在傳統產業上增添文化創意觀念,或增添客家要素,生產具有客家特色的文創產品,或能活化傳統產業。以工藝品為例,有客家文化要素的地方工藝產品,可以加入更多文化創意特色,不僅有助於在地工藝文化的傳承,亦有助於帶動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本文以兩個客家工藝產品為例,說明其創作歷程與文化意涵,並申論當前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方向,透過客家文化產業化與創意化的推動,才能營造「哈客旋風效應」,提升客家文化產業之產值。 

 

壹、前言


文化的價值與可貴在於多元化的豐富性與特色性,單一文化乃是貧瘠的文化,台灣
正因有多種文化,如閩南文化、原住民文化、客家文化、平埔族文化、新住民文化、外省文化等,才構成今日豐富的多元文化。「全球化」(globalization)與「在地化」(localization)是二十一世紀台灣施政的主軸,而全球化與在地化的互動性,使得「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和「在地全球化」(loglobalization)的概念產生。以可口可樂為例,為了能暢銷到全球,可口可樂公司採用在地化的行銷策略,可口可樂在各地也被賦予不同的意義。在俄羅斯,它被敘述成可以消除皺紋;在加勒比海地區,可樂和蘭姆酒混合的飲料被稱為「自由古巴」;在許多地方,可樂已被稱為「本土」產品〈D.Howes,1996:6〉。可口可樂在台灣也可能和天仁茗茶合作,生產台灣人容易接受之新型飲料。


                                                                               (網摘照片:台灣客家大院)


以台灣為例,外國公司在台灣設廠,雇用本地台灣人為經理,運用台灣在地特有的
文化與經營方式,強調人際關係,講究勤儉、敬業、在職進修教育。台灣「在地全球化」的例子也很多,例如慈濟功德會、佛光山功德會、一貫道組織以躬行實踐的方法,透過慈善事業的開展,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仿照西方的做法成立基金會,推動世界各地弘揚教化、講道與慈善事業,已獲得一致的肯定〈馮久玲,2002:44〉。台灣著名的漫畫家蔡志忠先後出版了近三十本著作,如四書、莊子、老子等,翻譯成十九種文字,行銷三十一國,總銷售量三千萬本。書中生動有趣的漫畫人物與旁白,對於嚮往東方古老文化卻不懂華文的年輕人及外國人而言,這是最佳的文化學習與傳播媒介。把文化產業化並加上創意,成為文化創意產業,不僅活化了自己的傳統,讓傳統以新風貌呈現,同時也促進了全球對台灣文化的認識。

以產業發展而言,在地全球化之下,台灣客家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具備文化、創意與在地特色之結合,方能具有客家文化特色,並經由在地全球化之品牌行銷策略,方能吸引國內外的休閒與觀光旅遊人潮與錢潮,促進客家地區經濟的繁榮。地方特色產業必須符合下列三項條件〈王本壯,1998:30-38〉:


1.具有歷史性、文化性或獨特性。

2.過去曾對地方經濟發展有貢獻。

3.具消費性與文化性,且可發展為鄉、鎮特色之產業。


從以上三項標準,可以瞭解地方特色產業並非只是單純的農業加工或者是手工藝產
品〈陳貴霖,1995:326-336〉。任何具有地方特色之產品,不管是農產加工業或工藝產品,必須符合人性需求,並具有地方文化之人文意涵,以創意來增加其產品的附加價值,才有生存發展的可能。對地方政府而言,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建立品牌形象與競爭優勢,就必須要有完整的規劃,建立地方文化產品的特色,讓文化創意產業產品具備有「地方化」、「特色化」、「產業化」、「創意化」與「文化化」的特質,才能形成一個獨特的地方文化創意產業,具有競爭優勢並能永續發展。

                                                                                         (台灣客家文化節踩街)


目前,客委會正積極推動並制定「客家特色文化加值產業發展」之計畫,謀求發展
「客家特色文化加值產業」,其目的在於提振客家具有文化產值與地方特色的產業,提升客家地區的經濟水準。可知,發展客家文化創意產業,必須結合地方特色,加上注重品牌行銷,有宏觀與微觀的視野,才能建構客家文化產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貳、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的提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曾提出對「文化產業」(Cultural Industries)的定
義:「結合創作、生產與商業的內容,同時這內容的本質,具有文化資產與文化概念的特性,並獲得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而以產品或服務的形式呈現;從內容上來看,文化產業可以被視為是創意產業,包含書報雜誌、音樂、影片、多媒體、觀光,及其他靠創意生產的產業。」〈沈揮勝,2006〉。所謂文化產業其實可以被視為與創意結合的「文化創意產業」。台灣在 2000 年提出「文化創意產業」的構想,當時的口號是「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並開始宣揚此一理念。

「文化」一詞有其不同的定義,文化是人類在時間中發展而成的,具有歷史性(historicity) ,也是某一族群成員的共同生活 與表現方式,具有主體際性(inter- subjectivity)。「文化」也是一個生活團體表現其創造力的歷程和結果,創造力是指一個團體和個人在時間之中的實踐,由潛能走向實現狀態的動力。由潛能到實現,是為「歷程」;既已實現則為「結果」。創造力是產生一切文化的動力根源,此一動力能再由已有的結果出發,開發新的潛能,實現新的結果。文化的創造力既有潛能又有實現;既有傳承、又有創新〈沈清松,1984:25-26〉。據此而言,客家文化不但要能延續已有的文化成果,而且要能創造新的文化成果;如果只有延續而無創新,客家文化必致衰微;如果只有創新而無延續,客家文化亦不能辨視出在時間中的同一延續性,失去傳承客家文化的意義。

自從台灣邁向現代化之後,產業面臨著升級與轉型的情境,傳統產業若不升級,就難與國際競爭,久而久之,可能成為夕陽工業,面臨淘汰的命運。思考傳統產業的出路與轉型問題,亦愈來愈迫切了。就台灣地區客家產業而言,客家意識覺醒之際,「振興客家產業」之問題,也就浮出檯面;「客家文化創意產業」隨之被提出。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客家地區經濟的復甦,並帶動國內的休閒與觀光旅遊人潮,提升台灣人之文化視野,更可將台灣客家文化產業帶向國際社會,將客家文化傳揚到全世界,促使台灣成為全球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的重鎮,成為台灣邁向全球化的一項利基。自客委會成立後,擬定有關客家產業的「客家特色文化加值產業發展計畫」等計畫,發展「客家特色文化加值產業」,其目的即在於提振客家具有文化產值與地方特色的產業,提升客家地區的經濟水準,使客家地區富庶繁榮。文化與產業屬於一體之兩面,產業成長的目的是為提昇人民生活品質,文化發展是為厚植地方產業內涵及提升生活品質。當「文化創意產業」與「客家」連結時就成為「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客家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必須結合地方特色,加上文化創意,注重品牌行銷,有宏觀與微觀的視野,才能建構二十一世界台灣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Views: 44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