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方塘如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他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詩人是兩重觀察者。他底視線一方面要內傾,一方面又要外向。對內的省察愈深微,對外的認識也愈透澈。正如風底方向和動靜全靠草木搖動或雲浪起伏才顯露,心靈底活動也得受形於外物才能啟示和完成自己:最幽玄最縹緲的靈境要借最鮮明最具體的意象表現出來。

進一步說,二者不獨相成,並且相生:洞觀心體後,萬象自然都展示一副充滿意義的面孔;對外界的認識愈準確,愈真切,心靈也愈開朗,愈活躍,愈豐富,愈自由。

哲學家,宗教家和詩人—三者底第一步工作是一致的:沈思,或內在的探討,雖然探討底對象往往各側重於真,善,或美一方面。真正的分道揚鑣,卻始於第二步。因為哲學家最終的目標是用辯證法來說明和解釋他所得的結論;詩人卻不安於解釋和說明,而要令人重新體驗整個探討過程;宗教家則始終抱守著他底收穫在沈默里,除了,有時候,這沈默因為過度的豐富而溢出頌讚的歌聲來。

還有:宗教家貶黜想像,逃避形相;哲學家蔑視想像,靜現形相;詩人卻放縱任想像,醉心形相,要將宇宙間的千紅萬紫,渲染出他那把真善美都融作一片的創造來。

在創作最高度的火候里,內容和形式是像光和熱般不能分辨的。正如文字之於詩,聲音之於樂,顏色線條之於畫,土和石之於雕刻,不獨是表現情意的工具,並且也是作品底本質:同樣,情緒和觀念—題材或內容—底修養,鍛煉,選擇和結構也就是藝術或形式底一個重要原素。

"如其詩之來,"濟慈說,"不像葉子長在樹上一般自然,還是不來好。"不錯。可是我們不要忘記:葉子要經過相當的孕育和培養,到了適當的時期,適當的季候,才能夠萌芽擢秀的。

馬拉美酷似我國底姜白石。他們底詩學,同是趨難避易 (姜白石曾說,"難處見作者,"馬拉美也有"不難的就等於零"一語) ;他們底詩藝,同是注重格調和音樂;他們的詩境,同是空明澄澈,令人有高處不勝寒之感;尤奇的,連他們癖愛的字眼如"清""苦""寒""冷"等也相同。

我說"連他們癖愛的字眼……"其實有些字是詩人們最隱秘最深沈的心聲,代表他們精神底本質或靈魂底悵望的,往往在他們凝神握管的剎那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來。這些字簡直就是他們詩境底定義或評語。試看姜白石底


"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千樹壓西湖寒碧"或

"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那一句不是絕妙好詩,同時又具體道出此老纖塵不染的胸懷?

陶淵明詩里的"孤"字,"獨"字,杜工部底"真"字,都是能夠代表他們人格底整體或片面的。


姜白石《疏影》里的


昭君不慣胡沙遠,
但暗憶江南江北;
想珮環月夜歸來,
化作此花幽獨。


用典之超神入化,前人已屢道及。古今中外的詩里。用事與此大致雷同,而又同臻妙境的,有英國濟慈《夜鶯曲》這幾行:

Perhapstheself一samesongthatfound
Apath
ThroughthesadheartofRuth,when,
Sickforhome,
Shestoodintearsamidthealiencorn;

說不定同樣的歌聲透過了
路得底愁心,當她帳望家鄉,
含淚站在異國底麥隴中。


二者同是詠物 (一花一鳥) 而聯想到兩個飄泊女子底可憐命運。一玲瓏澄澈,一宛轉淒艷,不獨花精鳥魂,皆裘條烘托出來;詩人底個性和作風,亦於此中透露無遺。寥寥數語,含有無窮暗示。

Views: 5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