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怡潔·「寫」一道料理:飲食書寫之敘事分析 (1)

《摘要》近年消費文化浪潮促發飲食消費相關議題如雨後春筍般地開展。此傳播飲食 文化之活動透露一種社會傳播現象的異變,另也觸發了「跨感官」傳播的命題: 如何得以「望文生味」?以視覺或聽覺之傳播行為促發味覺想像之過程如何可能?本研究希望透過敘事分析比較「結合飲食知識與個人生命、味覺經驗故事」 的敘事方式與「純淨提供飲食資訊」的敘事方式有何不同,並進一步探究那令人 「望文生味」之飲食書寫的敘事策略。研究結果顯示,兩者敘事方式最大不同在 於前者之敘事方式結合生命故事與文化情懷因而能形構、擬真味覺體驗,於此也 透露出「望文生味」之關鍵在於敘事中所流露的「人文情感」。

壹、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這真是一趟又一趟不可思議的旅程,那些母親經年累月煮著的菜,我們 吃來平淡無奇的菜,竟道道說得出故事……」(陳淑華,2009)。


近兩年因為對於「飲」、「食」等美事的狂熱追求而「流連忘返」於「美食作家部落格」、「網路人氣美食推薦區」以及介紹生活情報雜誌的美食文章,如 獲得第四屆華人部落格決選入圍的「Thomas Wine 葡萄酒美食漫談部落格」、「美食激進份子部落格」以及「Taipei Walker」、「食尚玩家」、「HERE」雜誌等。 每次的閱讀經驗便似乎都是一場味覺饗宴、飲食探索之旅。「飲食」作為一種主要為味覺體驗的人類行為,經由文字中介之下,此活動轉變為以視覺的單一感官 再現來傳遞飲食訊息,並進而猶如「望梅止渴」般地以視覺感官來想像味覺。閱 讀一張張由媒體報刊刊載的美食照片或文字內容的同時,心理圖像宛如也浮現自 身正在飲、食此一經媒介再現的美味料理。

飲食書寫文章舉凡料理或餐廳介紹、店家資訊、感官體驗等文字敘寫。目前市面上所見之飲食書寫多為純然介紹飲食料理資訊,亦即,將敘事焦點著重於「物 質」/食物本身,描述一特色料理之口感、滋味(酸/甜/苦/辣)等,如「Taipei Walker」、「食尚玩家」等休閒類雜誌刊物。然而,與上述之敘事內容有所差異的,是另一類飲食書寫作品摻雜個人飲食過程,味、視覺體驗描寫,以及融合其生命飲食經驗、飲食文化,如《青春食堂》(韓良憶,2002)、《一口咬下義大利》 (張國立,2000)、《島嶼的餐桌:36種台灣滋味的追尋》(陳淑華,2009)等。而我,身為一讀者,咀嚼上述兩類飲食書寫作品時,剎然好奇後者之敘事策略與前者/新聞文類那純然介紹飲食資訊有所不同之處。

更細膩地來說,閱讀這類飲食書寫作品當下,我彷彿化身為敘事者來品嚐其 中料理的滋味、並同時想像著那食物的故事、體驗著敘事者的生命飲食故事;而 這樣的敘事作品相較於其他雜誌中的飲食介紹文章更能「引我入勝」,不僅「望文生味」也跟隨著敘事故事想像飲食情境。於此,我思慮著此類敘事作品有何魔 力因子?這種結合敘事者個人生命、感官經驗的敘事手法所帶給讀者的感受如何 與坊間其他純粹介紹餐館料理文章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第一項研究問題即是,欲探究「結合飲食知識並含納個人情感記憶之飲食書寫」與「純然提供餐館 或料理資訊的飲食書寫」兩者在敘事方式的差異。

此外,比較兩類文本敘事方式外,筆者欲探究飲食書寫如何藉由敘事重現飲 食體驗。飲食書寫內容如何將其飲食過程中的感官體驗傳達給讀者以想像料理滋 味,甚至透過這種「替代式體驗」滿足其味覺的慾望? 也就是說,飲食書寫者如 何在書寫過程中,以個人經驗與味覺想像建構出飲食書寫文本、如何「寫」一道 料理,且其書寫策略為何?此類敘寫味覺經驗的書寫作品運用何種敘事元素和策 略來呈現一道料理的故事? 以上為研究問題之二。

貳、 研究背景


一、「飲食」之社會文化意涵

「『飲食』是食事之通稱」(陳素貞,2007: 5)。陳素貞進一步指出,「飲食」 含有「飲」(水)與「食」(食、飯、膳、羹)兩者概念。飲食不是純粹滿足個人口 腹之慾而已,也具有「日常性」(everydayness),每日個人與社會的飲食活動,構 築成了個人與社會日常生活的主體。

飲食作為人類的基本生活經驗,也進而成為群體文化的一部分;人類日常生 活中對飲食體驗轉換為其自身的身體感記憶:味覺、視覺記憶等;而在文化全球 化潮流的社會脈絡之下,閱聽人在感官想像之外可能更深一層會想像相關此「食物」的文化表徵,意識到此食物是屬於我者(台灣傳統料理)或為他者的飲食(異國 料理),形塑出一種文化認同感:「古早味所顯示的重要文化意義,除了懷舊的 追尋之外,也是對自我土地的明瞭,對國族歷史的再確認,是從個人到國族的飲 食認同」(熊培伶,2008:19) 。

因此,「飲食」在傳統農業勞動社會下被視為維持生理續存的人類行為,而 現代社會下,「飲食」則轉為強調是人類的一場場感官饗宴,透過飲、食來滿足 味覺、視覺、甚或觸覺感官;更甚者,這看似日常生活的必要行動,人類在此行 動中也累積了對食物的味覺記憶、形塑出個人經驗式的生活風格、飲食的文化脈 絡。自此,飲食作為一民族文化的縮影,食物的烹調方式、烹飪後的滋味和呈現 型態都具有獨特的文化意義和時代意涵。


二、飲食書寫在台灣

關於飲食書寫之歷史潮變,鄭淑娟 (2007)指出,台灣飲食文學因近代文化和歷史變遷,且文化全球化的風潮之下,在1999年以後的飲食書寫作品數量成長 速度漸升,而全球化所帶來的文化交融效應、再加上兩岸交流開放也使此文類的 書寫內容與主題較以往更為多元。她因此指出,「飲食文學在千禧年已躍居出版 主流」(同上引:47)。如今,在各大書店以及網路書店平台上不難發現此類飲食 書寫作品「大行其道」。另外,鄭淑娟也指出周休二日的政策也增添美好生活的 加持與想像,人們更關注於休閒生活、享樂經驗等因素,也大量開展了飲食書寫 作品生產的可能。因此,她將此時期臺灣飲食文學的發展稱為「繁花盛放期」。

飲食書寫文類的風潮似乎也間接促發了兩岸三地的交流脈動,雖分屬不同地 理區域,但共享著華人獨特的飲食文化,「從 1949 年迄今,臺灣飲食書寫歷經 五十幾年的發展,幾乎已成為全民寫作。中國大陸與香港更有志一同加入這股飲 食書寫行列,不管是舊書改版重印或新作品上市、繁體版或簡體字,此時期兩岸 三地的華人飲食書寫盛況,可說是熱鬧空前」(鄭淑娟,2007:52)。此外,飲食書 寫文類的範疇甚廣,或記錄個人飲食行動與味覺經驗、或以飲食來寄寓鄉愁、或 介紹飲食內涵知識,或結合飲食知識與自我情懷之作品。

除了鄭淑娟以出版業角度來說明飲食書寫文類趨勢之外,馮忠恬 (2009)也 指出,飲食相關書籍至今仍是出版市場上的重要開發文類。近年來,甚至有將全 台美食資訊匯集成冊出版之書籍,如角川雜誌慶祝創刊十周年之特刊:「特搜全 台涮嘴小吃」(2009);行政院文建會更曾舉辦數場台灣飲食文學的國際研討會。 蘇鵲翹 (2006)更曾將「飲食」和「旅行」書寫文類視為近代文學的主流趨勢。

書籍出版業的趨勢可見飲食書寫作品之興盛,且自近年美食雜誌、美食介紹

電視頻道的大量興起也可略窺一二,如 Taipei Walker, HERE, TO’GO, Traveler 等

雜誌、TVBS食尚玩家頻道、非凡美食新聞等;在此,美食新聞是一種特寫的報 導型式,宋良因 (2009)在其「台灣報紙美食新聞報導之初探」之研究便指出, 「美食特寫便是以『記實』為基礎,『常民性』為特色,並兼具『描述』和『評 論』,是以食物為主,延伸出和人互動的軟性新聞」。

此外,近代因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與普及,飲食的相關論述便在此媒介平台 上開闢了更寬廣的版圖,除了以原有傳統媒介為傳播載體之外,透過網路平台更 呈顯出近代飲食相關論述的豐富樣貌、存有更多的未來可能性 (馮忠恬, 2009:10)。如近年台灣部落格中的飲食介紹或論述的「食記1」文章成為當代的「飲 食指南」、「飲食評鑑」,閱聽人可自這些部落客的飲食相關文章,搜尋到其自 身有興趣的餐館、並依據這些部落客的飲食分享「食記」作為飲食行動之參考。

Views: 48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