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影庫's Blog (264)

西方電影史(43)

第二節、“新浪潮”在創作上的主要特征…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May 6, 2017 at 6:48p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42)

第九章·法國“新浪潮”與“左岸派”

1958年,當克羅德·夏布洛爾的影片《漂亮的塞爾其》和讓·魯什的影片《我這個黑人》等,一批較新穎的影片紛紛出現在法國銀幕上的時候,法國《快報》周刊的專欄支記者法朗索瓦茲·吉魯,第一次使用了“新浪潮”這個名詞來談論當時的法國電影。這些由不知名的年輕人制作的影片,打破了以導演資歷為基礎的制片方法,帶給法國電影一種清新的氣息。這時幾乎所有第一次參加拍片的人都被戴上了“新浪潮”的帽子。就連阿侖·雷及拍攝的《廣島之戀》也被算作了“新浪潮”的影片。1959年,特呂弗拍攝的《胡作非為》獲得了雖納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從此確立了新人的地位。 …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May 6, 2017 at 6:47p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41)

第四節、日本當代電影的發展

進入60年代,世界各國電影都面臨著來自電影的故鄉——法國“新浪潮”及“左岸派”的沖擊。歐洲A級國際電影節也都把目光集中在具有新觀念、現代感的法國電影上。同時,在發達國家也同樣面臨著另一種新的媒介形式——電視的沖擊。

在日本,面對來自這兩方面的沖擊感受最深,壓力也最大。他們的電影創作必須有所新的突破,不然就會失去原有的聲望。而電視在日本也已經歷了兩次大規模的普及6第一次,1954年皇太子結婚,黑白電視普及。…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May 6, 2017 at 6:46p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39)

二、溝口健二的長鏡頭及其他

當黑澤明使過去的題材充滿現代感的時候,溝口健二卻發展了過去更為遙遠的情調。溝口是日本電影藝術家中,最早也是最頑固地意識到日本傳統文化的大師。他的作品“展示了一個更為一貫的和單一的視覺風格,一個更為一貫的主題和環境,以及一個更為狹窄的情緒和情調的範圍”。他擅長“時代劇”和“女性電影”,作品己。他把自己的主要興趣凝聚在藝術與自然的綜合上,並以一種象征著中世紀的卷軸畫的散點特征的長鏡頭的形式,形成了他那獨具特色的電影觀念。青年時代的溝口曾受到歐洲電影的影響,井花戰前就以“一個鏡頭主義’’(長鏡頭)的風格化,確立了自己在日本電影中的地位。…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May 3, 2017 at 10:12a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38)

第三節、50年代日本電影的黃金時期

這一時期日本電影在創作上的特點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富有實力的創作隊伍的變化。戰前派的日本導演以他們嫡熟的技藝繼續著他們的創作;而戰前曾拍攝過一、二部影片,戰後迅速成熟起來的一批新人則帶著時代賦予他們的新的使命、新的觀念極大地豐富了這一時期的日本電影創作。其二,題材與樣式的多樣化。戰前派導演仍1日關心他們那種富於傳統的題材表現,而戰後倔起的新人更關心現實生活中的沖突、思想觀念和道德準則。因而在創作上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審美氛圍和局面。其三,產品數量上的增強。日本這時竟以每周兩部影片的速度進行制作。數量上的積累也為日本能夠制作出高質量的影片打下了基礎。這——時期日本電影創作中的傑出人物和優秀作品有很多,我們這裏僅就其最有代表意義的三位電影太師及他們的重要作品、觀念進行一下分析。…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May 3, 2017 at 10:12a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34)

第四節·新現實主義繼承人們的演變

弗萊特裏科·費裏尼和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是從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中學徒出來的。他們在新現實主義創作的高峰時期都曾分別做過羅西裏尼、維斯康蒂和德·西卡的助手,並獨立的編寫過劇本或影片的制作。但是,在他們以後的創作和發展中卻形成了與新現實主義所不同的自己的風格,甚至以新現實主義作為反命題而進行創作。新現實主義電影是可以同社會性劃等號的,是以一種特有的外部環境來界定其人物的。而在費裏尼和安東尼奧尼的作品中,卻相反地往往是以個人的感情來界定外部環境。他們對待現實的表現,不是作為現實問題的寫照,而是作為人物心理的反射。在他們的發展中,費裏尼放棄了新現實主義而追求浪漫主義,安東尼奧尼則是模糊現實,強調主人公的主觀感知,而脫離新現實主義。 …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April 26, 2017 at 6:11p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37)

第二節、戰時與戰後日本電影的形勢和主題

戰爭中斷了日本電影高峰時期的趨於成熟的創作。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8月,內務大臣就要求電影公司進行戰時“藝術動員”。所謂的“戰時體制”、“國民精神總動員”成為了當時的口號。戰時日本電影企業被收歸國有。1938年,日本軍國豐義仿效德國約瑟夫·戈貝爾對電影實行的納粹式統治而制定的那個“電影法”,開始了為策劃日本的“電影法”而進行了大肆宣傳。 



1939年,帝國議會通過了“電影法”。其中共有26條,在巖崎超的《日本電影史》中,主要指出了以下這幾條: 



1、影片攝制及發行須經批準。 …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April 25, 2017 at 9:59a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36)

二、日本的傳統美學對日本電影的影響

日本早期的無聲影片,完全從屬於舞台劇。當時的拍攝方法,是將攝影機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絲毫不差的按照舞台演出的空間和時間的形式拍攝下來。類似於梅裏愛,但又缺少梅裏愛的想象力。所反映在銀幕上的基本上是歌舞伎和後來的新派劇的內容。 



這種“罐頭式戲劇”(片盒式戲劇)的無聲影片,很長時間成為日本電影的主流。至少這樣一種原始主義的早期狀態在日本電影中的持續,使日本電影大致落後於西方10年之久。這種遲緩雖然有其日本電影企業組織較晚,以及商業方面的原因,或者機器、膠片的落後等等。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受到了傳統美學的制約。 …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April 25, 2017 at 9:58a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35)

第八章·民族電影興起中的曰本電影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電影的新變化突出地反映在民族的蓬勃興起之中。首先是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掘起和沖擊,隨後在其他的國家中又湧現出許多“新思想和新人才”,大大地削弱了美國電影的國際市場和威望。正如一位作家在《耶魯評論》上指出的那樣,好萊塢“長期以來影響世界,現在卻反過來受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在本世紀50年代民族電影的發展中,世界電影記錄了走在最前列的日本電影。 

 

第一節·日本電影的崛起與戰前發展概況…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April 25, 2017 at 9:58a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29)

第三節·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創作的高潮期…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April 18, 2017 at 9:55p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27)

第六章·前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三、四十年代的蘇聯電影,曾是蘇聯電影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同時,由於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的提出,以及蘇聯電影藝術家們在這一方法的指導下所進行的創作實踐,也曾在世界電影史的發展中產生過極大的影響。它不僅對於社會主義國家的電影創作起到了一種推動的作用,而且,對於一些資本主義國家中的進步的電影工作者也同樣是一種鼓舞。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發展受到了它的影響,日本戰後獨立制片運動受到它的影響,我們新中國的電影創作的思想和方法,同樣接受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影響,還有許多民族電影的發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它的影響。因此,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是一種不容忽視的電影思想和電影文化現象。它成為有聲電影以後,世界電影趨向於現實主義美學追求的極為突出的一部分。 

 …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April 9, 2017 at 9:34p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26)

第四節·詩意現實主義的貢獻及誤識

30年代的法國詩意現實主義,這個被人們認為:是介乎於詩和自然之間的一種概念的現實的詩意和詩意的現實的電影美學流派,隨著戰爭的到來而逐漸走向消失。 

詩意現實主義的主要貢獻:



一、更新“現實”觀念…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April 9, 2017 at 9:33p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25)

第三節·寫實主義大師讓·雷諾阿

讓·雷諾阿是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象征。巴讚曾稱他為—— 



詩意現實主義的真正首領,並在《法國電影十五年》中指出:“在戰前有聲片的決定性的年代裏,雷內·克萊爾不在法國,而讓·雷諾阿的作品以其構思的獨特性和豐富的美學價值,無可置疑地占據了‘黑色現實主義’之行列,但是它們是電影的先鋒,從諸多方面預示著後來電影風格在形式和內容上的演進”。 …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April 9, 2017 at 9:33p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24)

第二節·詩意現實主義的發展

詩意現實主義創作的高峰時期,大致從1934年一1939年將近6年的時間。由於這一期間大量影片的主題揭示了社會的黑暗,描寫了小人物在社會重壓下的悲慘境遇,故而又得名“黑色現實主義”。 …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April 9, 2017 at 9:32p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23)

第五章·法國詩意現實主義

30年代的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繼承了20年代先鋒主義電影運動中的創新精神和實驗精神。優秀的法國電影藝術家們,以充沛的精力,接受了電影聲音的挑戰。他們並沒有完全背離視覺的表現力,而是有意地避免默片那種只能在畫面上作戲的方式,並富於想象力地去創造著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他們在影片中,往往以詩意的對話,引人人勝的視覺影象,透徹的社會分析,覆雜的虛構結構,豐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機智與魅力構成了一個覆雜的、細膩的混合體,表現出法國電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April 6, 2017 at 9:18a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22)

第四節·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

奧遜·威爾斯似乎是一個好萊塢的陌生人,他以不尋常的電影觀念,以純電影化的角度,形成了他的《公民凱恩》的影片敘事,形成了好萊塢的叛逆者的藝術家形象。 



《公民凱恩》在影片的敘事結構上是較覆雜的。甚至就是在今天,影片也不能算是一部通俗的作品。影片巧妙地從那部由湯姆遜制作的有關報業大王凱恩的紀錄片“前進中的新聞”,開始進入了影片本文的敘事。在將近10分鐘長度的紀錄片中,威爾斯幾乎為我們明確了影片將要采取的敘事方式。此後,影片通過湯姆遜尋找凱思的臨終遺物——玫瑰花蕾,以及通過賽切爾、伯恩施坦、李蘭、蘇柵以及雷蒙分別對凱思的回憶和敘述,最終形成了凱思這個劇中人物形象,同時也完成了電影本文的敘事。這裏顯得更為覆雜的是,每個人所分別進行的敘述之間都是相互矛盾的,都是從不同的階段來看凱恩的不同側面。…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April 6, 2017 at 9:17a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21)

第三節·類型電影觀念及其模式

所謂的“類型電影”,是由不同的題材或技巧所形成的不同的影片範式。在20年代末,美國類型電影:西部片、喜劇片、強盜片、恐怖片、歌舞片和戰爭片等,已經初具規模。三、四十年代好萊塢的制片商們在穩固的制片廠制度下,為適應於工業化生產的需要,為迎合觀眾的欣賞趣味,為攫取票房的高額利潤,愈加強化了類型電影觀念。類型規範了影片的敘事時空和形式技巧,凡是不適應類型要求的題材和處理手法,均被視為有可能導致失敗的風險。類型和票房也變為衡量創作者能力的尺度,創作者必須抑制個性的發揮,就範於一定的類型模式。…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March 13, 2017 at 10:03p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20)

第二節·好萊塢的電影企業及制片政策

位於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郊外的好萊塢,這片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最先是由攝影師們在尋找外景地時所發現的。大約在世紀初,這裏便吸引了許多的拍攝者,而後一些為逃避專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獨立制片商們紛紛湧來,逐漸形成了一個電影中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以後的一段時間,由於格裏菲斯和卓別林等一些電影藝術大師們為美國電影贏得了世界聲譽,又由於華爾街的大財團插手電影業,好萊塢電影城的迅速興起,這恰恰適應了美國在這一時期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電影則進一步納入了經濟機制,成為謀取利潤的一部分。資本的雄厚,影片產量的增多,保證了美國電影在世界市場上的傾銷,洛杉磯郊外的小村莊最終成為一個龐大的電影城,好萊塢也無形中成為美國電影的代名詞。 …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March 13, 2017 at 10:02p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19)

第四章·美國好萊塢“黃金時代”

在我們對於外國電影發展史進行深入研究的時候,自然而然的是依照美學觀念的差異和美學觀念的演變來作為辨認和分析的依據。但是,值得註意的是,電影的發展同樣也是由重大的經濟發展來作為界定的。我們現在將要探討的美國好萊塢“黃金時代”這一章,實際上,就是針對三、四十年代好萊塢所攝制的六、七幹部的影片和所獲得的巨額利潤,並因此稱霸於世界影壇的事實而言的。 

盡管好萊塢這一時期有很多重要的電影制作者,有一些令電影藝術家、電影理論家、評論家和電影觀眾所喜愛的成功的作品,但是,美國電影卻沒有真正的美學流派。電影在美國發展成為一種工業化商業,一種娛樂的手段。同時,也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經驗被體現出來。 

 …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March 13, 2017 at 10:01p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18)

第四節 20年代紀錄主義電影的發展

20年代,一種傾向於表現社會現實的、非敘事性的紀錄主義的美學追求,在整個歐洲和美國幾乎處於完全沒有民族邊界的狀態下蓬勃發展起來。它們以反藝術的藝術形式出現,否定電影的敘事性,否定把電影作為傳統藝術的延伸,他們以更加符合電影手段的精神面對可見的現實世界。在他們的作品中,無論是偏重於形式的或是偏重於精神的,無論是偏重於自然狀態的還是偏重於人文科學的等等,統統都是“通過特定的物質材料來傳達主題”o,從而突出了電影默片視覺形式的實質意義。他們不僅為我們留下了一部分紀錄片精品,同時,還為歷史留下了一批十分珍貴的“活的資料”。 …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anuary 22, 2017 at 4:03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