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在這裡's Blog (243)

流瀲紫·有一種愛,與婚姻無關

他已婚,她單身。他已經過了那個愛得死去活來的年齡。她對愛情仍然充滿美好。

她喜歡他的時候就知道這是一段沒有結果的感情。就像一場馬拉松賽跑,誰是最後的勝利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這種過程。

他很忙,一天到晚都很忙。她知道他很累,公司裏所有的事都離不開他,他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應酬。很多時候,他一個月才來看她一次,很多時候,她都覺得他既熟悉又陌生。他每次要見她的時候,她從來都不會拒絕,不管有多重要的事她都會先放下。在他面前她是陽光而明朗的,有很幹凈的笑容和小心翼翼的愛。她是那種很容易滿足的女孩子,他偶爾的一條短信,短短的幾句電話,都可以讓她高興得肆無忌憚。…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July 13, 2016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流瀲紫·如是今日,願不再相見

那一年她17,高一的女孩子。他是剛從大學畢業的英語老師。年輕,笑起來如一帶清風徐徐牽動波平如鏡的湖水,回旋的是金色的漣漪。

 

學校的小男生如湖裏的魚一般多,洶洶擾攘,不乏英俊有才學的向她示好,她全瞧不見,她眼裏只得他一個。

 

她迷戀,他寫在黑板上華麗優美的英文字體,一字一繾綣,全在她心上;她迷戀,他清朗磊磊的嗓音;她迷戀,他的手指撥動吉他的瞬間,《秋日私語》的曲調像誰的手一下勾動她的心弦。

 …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July 4, 2016 at 5:48pm — No Comments

流瀲紫·鴨架粥

當愛情成為一副殘存著肉絲和湯汁的鴨子骨架,你是把它丟棄,還是用時間和精力精心熬制一碗噴香營養的鴨架粥?

 

言則在房裏睡覺。昨晚寫年終總結寫到淩晨,他太累,一挨枕頭便墜入黑甜夢鄉。進去給他掖好被角,幫他把眼鏡摘下。他睡得極熟,睫毛輕輕顫動,映下兩片像黑蝴蝶翅膀般的影子。

 

仔細端詳他的臉,自認識他這七年並沒什麽大的變化,只是工作辛苦,黑眼圈又深了些,臉上的棱角也益發分明。

 …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July 2, 2016 at 10:01pm — No Comments

流瀲紫·明鏡臺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當我終於明白,人世間的男歡女愛,榮華沈浮終究不過浮華浪蕩一場,生命的最末,到底是無塵無埃的明鏡臺時。我的人生,已經完結了。

 

靈前

 

雲板聲連叩不斷,哀聲四起仿若雲雷悶悶盤旋在頭頂,叫人窒悶而敬畏。

 …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June 29, 2016 at 9:28am — No Comments

劉心武《空間感》·送枝玫瑰給自己

編輯約稿,讓寫自己最近的枕邊書,反正編輯讀者也無法查證,大可說本其實並不在枕邊的書來應付,但我想還是實話實說的好。最近我枕邊放的,是自己寫的長篇小說《四牌樓》,每晚讀一點,心旌搖曳,牽動出的那份情感,確實超過舊友重逢,酷似情人相會。…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June 25, 2016 at 10:53pm — No Comments

劉心武《空間感》·寬闊的臺階

巴黎盧森堡公園…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June 23, 2016 at 5:05pm — No Comments

劉心武《空間感》·不言而喻

北京飯店

一位外國朋友告訴我,他每次來北京,一定下榻北京飯店,他說,那好處是,回到他那國家,人家問起:在北京住哪兒呀?答曰:“北京飯店。”別人就點頭,雙方就不用再啰唆什麼。如果回答是香格裏拉、希爾頓、凱賓斯基……對方起碼會說:“啊呀,北京也有這些啊。”如果是完全中國味道的名字,則可能引出一番議論:“什麼含義呢?在北京什麼地方?舒服嗎?……”

  一句“我住北京飯店”,一切就都不言而喻了:身份、財力、接待規格、享受到的特色、方便度、舒適度………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June 19, 2016 at 10:33am — No Comments

劉心武·玻璃蝸牛的故鄉

在美東訪問時,有朋友建議我去康寧看玻璃,我本來對玻璃並無特殊的愛好,所以冷然對之;可是,他笑著問我:“是怕有人在那兒塞給你玻璃蝸牛嗎?”一句話,逗出了我去那裏的特殊興趣。…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June 15, 2016 at 9:08am — No Comments

劉心武·聖地亞哥所見

世界上有好幾個城市叫聖地亞哥,我所說的聖地亞哥是美國南加州臨近墨西哥的那個海濱城市。我有幸遊覽了那個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富裕城市,並有幸在朋友的陪同和講解下,細細地逛了該城新建的一處購物中心——是美國近幾年興起的後現代主義創作方法,在建築藝術領域中的鮮明體現。

關於後現代主義,原來僅是知道這麼個符號而已,在中國大陸,現代主義似乎仍算是很新潮的東西,所以無論是提倡還是排拒,也都還輪不到後現代主義的份兒。到了後現代主義的發源地美國,我自然很想接觸一下典型的後現代文化,無奈我不通英文,無緣拜讀後現代主義的理論著作及文學作品,因而能置身於宏大奇詭的後現代主義建築群中,又有朋友作耐心講解,真是興奮不已。…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y 19, 2016 at 9:30am — 1 Comment

劉心武·世貿大廈頂樓的彈簧

1993 年2 月20 日,美國紐約曼哈頓島端的世界貿易大廈地下車庫被炸,除死傷多人外,還被迫關閉使用一段時間,損失極巨。

世界貿易大廈的主體是兩座方塔形的等高摩天樓,在紐約是最高建築物,但芝加哥的西爾斯大廈比它更高,因而在全美還數不上老大。

五年多以前,我訪美時曾到世貿大廈參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其頂樓觀覽廳內的大彈簧。

說是頂樓,其實還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頂層,但作為一般旅遊者,所允許到達的,也就是那地方了。建造時就把它設計成供旅遊者鳥瞰紐約市容的場所,因而那層樓的外墻體幾乎全由落地大玻窗組成,玻窗前面,還有供旅遊者朝外坐觀的長凳,並有投幣即可使用的長筒旋轉望遠鏡。…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y 11, 2016 at 8:53pm — No Comments

劉心武·大圓桌

盡管一再有人跟我說:“到了唐人街,就像回到國內一樣。”我在紐約、舊金山的唐人街上徜徉時,卻覺得除了招牌廣告上的中文字,那景觀其實也還是洋味兒的,就是一些飾有亭子頂、雕龍檐、紅漆柱、龍鳳圖案的建築物,也很像是西洋人穿著中國絲綢衣物站立在那裏,究竟還是讓我意識到身在異邦。…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April 29, 2016 at 3:34pm — No Comments

劉心武《空間感》·蟾宮明星俱樂部

北京隆福寺街

我不知道該怎麼感謝這條街。這是一條曾經極度繁華而如今已然蕭索的街。它滋養過我的童年、少年時代。我不會因它的沒落而稍減對它的尊重與摯愛。

  它與寬闊的北京東四西大街平行。東四西大街更古老的名稱是豬市大街。很多人知道北京前門大街走到底,南邊那兒的路口叫珠市口。珠市口是賣珍珠的路口嗎?據說“珠市”其實是“豬市”的掩飾寫法。老北京人愛面子,比如屎殼郎(一種推糞球貯藏起來當糧食的昆蟲)胡同,會寫成“史可量胡同”,“打狗巷”會寫成“大格巷”,爛面胡同會寫成“爛漫胡同”,等等,但東四牌樓西邊那條街,卻一直坦率地寫著豬市大街的名稱,居住在附近的人們並不以為丟面子,為什麼不丟面子?“要問豬市大街在哪兒?就在隆福寺跟前!”有了隆福寺撐面子,也就不必忌諱豬市的寫法了。…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April 19, 2016 at 11:47am — No Comments

劉心武《空間感》·霧鎖南岸

重慶南岸獅子山

隨著記憶回到童年,我的空間比例感立即變更,我的視平線離地面不足一米,跟我個頭平齊的是家裏那幾只大鵝,我混在它們裏面一起朝花臺那邊搖搖擺擺而去,它們歡快地叫著,我覺得聽明白了它們的話語,是在鼓勵我朝前走,不要怕會從花臺裏爬出來的菜花蛇。

  那時候只有大人將我抱起,我才會註意到大人的面容,當我自己在地面上跑來跑去時,我覺得親切的面容主要是那幾只大鵝。我覺得自己跟它們沒多大區別,它們似乎也把我視為同類。

  “劉幺!莫讓鵝啄了你!”一個大人走進我身旁,記憶裏沒有她的面容,只有她的大手,很粗糙,很有力,握住了我的胳臂,將我拉往她的懷抱,幾只鵝兄鵝弟抱怨地扇著翅膀,搖晃著讓到一邊。…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April 6, 2016 at 11:01am — No Comments

劉心武《空間感》·祥雲飛渡

北京勁松

每到午後,那居室的窗戶透光度增強,我跟石大媽對坐聊天,就覺得格外愜意。我們的話題,常常集中到一本書上。那是薄薄的一本書,1961年我曾擁有過,在否定一切“舊文化”的狂暴中,又失去了它,但到1981年,我不但重新擁有了它,而且,還買了一冊那年新版的送給了石大媽。

  我跟石大媽說起,1979年初,還沒搬到我們住的這棟樓來的時候,曾見到一位法國來的漢學家,他給自己取的漢名叫於儒伯,交談中,談到了這本書,我說可惜現在自己沒有了這本書,也買不到這本書,他就笑道,可以送我一本,不過,那可是法文的,如果我想利用書裏的資料,提出來,他可以把相關片段從法文回譯成中文,送給我。他當然是說著玩兒。試想,以下這些文字中譯法後,再法譯中,會發生怎樣的變異:…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rch 30, 2016 at 6:30pm — No Comments

劉心武·美國爆米花

在紐約,到一家堂皇的電影院看首輪片,到裏面,聞見一股十分熟悉的氣味,走近休息廳的售貨部,才看清原來這裏在出售爆玉米花。

  在中國,爆大米花和爆玉米花本是極普通的廉價兒童食品,但近年來,起碼在我定居多年的北京市,它們從食品店中銷聲匿跡了。我曾隨口問過售貨員,是不是因為利潤太低,所以產家不產銷了,回答是:“現在啥都講究現代化,誰還吃那玩意兒呀!”

  可是在紐約的現代化電影院中,偏大賣其爆玉米花。那售貨部的玻璃櫃臺裏,大半櫃粗陋的爆玉米花與周圍各種相當精致的設備、器皿相映成趣。買爆玉米花的,我本以為只是兒童或少男少女,想不到買主全是成年人,甚至有步履蹣跚的老人。裝爆玉米花的紙制容器,小的有我們喝啤酒的玻璃杯大;大的,口徑怕是有十多厘米,簡直可以稱作紙桶。…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rch 30, 2016 at 4:40pm — No Comments

劉心武·天使的酒渦

蘭斯是法國西北部的一所名城,城中的聖母大教堂猛一看酷似巴黎聖母院,都屬於哥特式建築,前立面左右各有一座方柱形鏤空塔樓,三聯體的荷瓣式大門後上部有巨大的玫瑰花窗……但細加觀察品味,則會發現若幹獨有的造型,特別是其內縮的荷瓣大門側面的天使雕像,不僅栩栩如生,而且,其中有個偏頭微笑的天使,那笑容仿佛隨時都在吹拂的春風,令觀者心神一爽。這天使的微笑,如今已成了蘭斯吸引旅遊者的一張王牌,以包括中文在內的六種文字的精印旅遊資料上,都以醒目的大字寫著:“請到蘭斯大教堂看天使的微笑!”…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rch 30, 2016 at 4:40pm — No Comments

劉心武·巴黎同性戀大遊行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rch 28, 2016 at 2:11pm — No Comments

劉心武·布倫庫什三大名雕親睹記

我雖然自幼就是個美術愛好者,但既沒有學會繪畫雕塑,也很缺乏美術理論和美術史方面的基本知識。比如對國外出現過的抽象派造型藝術,我就搞不清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兒。這一方面固然是沒見到過多少這方面的作品(就是照片或復制品也過目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抽象派”這個詞兒,多年來在咱們中國似乎已成為空虛、腐朽與墮落的同義語,誰還敢去研究它呢?但我的好奇心倒始終沒有泯滅,總幻想著有那麽一個機會,能親自面對著世界上聞名的抽象派藝術作品,進行一番獨立思考。1979年我參加中國作家協會代表團到羅馬尼亞訪問,在果爾澤縣的特爾古——日伊烏城,竟遇上了這樣一個機會,很值得記敘一番。…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rch 27, 2016 at 8:18am — No Comments

劉心武·深谷與峻峰

西歐有七個小國,最小的梵蒂岡面積才0.44平方公裏,其次是摩納哥1.9平方公裏,聖馬力諾61平方公裏,列支敦士登160平方公裏,馬爾他316平方公裏,安道爾465平方公裏,盧森堡則“最大”——2586平方公裏。這些小國的國民經濟都以旅遊為主體,如何在“方寸之地”營造出獨特誘人的景觀?這就要格外註意對當地自然生態與人文遺跡的保護,更必須把握好旅遊設施和本地居民生活區與它們的合理配置。七個國家在這方面都有出色的成績,這裏專門介紹一下盧森堡與聖馬力諾的情況。…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rch 16, 2016 at 2:41pm — No Comments

劉心武·懂得海鳥的陶醉

遊覽過著名的楓丹白露宮,戴鶴白說要順路帶我去看望一個同行,車子從公路主道拐出去,順著塞納河畔,沒一會兒就到了一棟爬滿青藤的米色小樓前,原來那是馬拉美(StephaneMallarme)故居。我說馬拉美可是你們法國19世紀著名的象征派詩人啊,我最寫不來的就是詩,怎敢跟他稱同行?戴鶴白說馬拉美曾當過中學教師,這麽算你們難道不是同行嗎?

  我饒有興味地參觀了馬拉美的故居。他這棟住宅比富豪之家簡樸,卻又比貧寒之家講究,家具用物都追求雅致品位,用今天中國白領語匯來表達,就是非常地“布波”(布爾喬亞加波希米亞,即又小資又浪漫),住宅前院小巧玲瓏,後院相當寬敞,薔薇籬門,花畦橫斜,樹陰下的休閑椅上仿佛還保留著當年主人與朋友的體溫。馬拉美一生遠離政治旋渦與社會主潮,一直過著平穩閑適的生活,他的憂郁痛苦只來自家族方面的缺失。我對戴鶴白說,除了…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rch 4, 2016 at 9:16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