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LOP's Blog (542)

Yo Chen·洪席耶 2022 最新專書,第一時間導讀(4)

不純/矛盾,作為方法

兩個世界、兩種邏輯的對抗,可視為兩種烏托邦的對峙,然而任何烏托邦的絕對化,應視為問題本身。洪席耶在本書研究當代無遠弗屆的烏托邦和其後果-「歷史終結」,美國於蘇聯解體後,提出新自由主義價值絕對化,其具體的實踐之一,即是美國發起「無限正義」的世界戰爭,以一種宛如西部電影的邏輯,以一種「純粹的善」,對抗「純粹的惡」。如此「無限正義」的概念,更從國防武力,延伸到所有權力領域-以一種絕對的政治邏輯,新自由主義試圖一統法律、權力與知識,於全球發起全面性的「金權政治共識之無上終極戰爭」。

如此「無限正義」的烏托邦絕對化,卻不斷製造重大矛盾,讓美國價值遭受外部與內部的嚴峻挑戰,更於 2021…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ne 30, 2022 at 5:30pm — No Comments

Yo Chen·洪席耶 2022 最新專書,第一時間導讀(3)

兩個世界,兩種邏輯,之對抗斷裂

凡爾賽花園看似戰勝自然的幾何絕美,完美輝映法國菁英的絕對理性,卻激發了於無意義自然中生存滋養的人民主體意識,發展出人生而平等概念,終引爆了法國大革命。洪席耶特別研究這段關鍵時刻的政治哲學鉅變,一種古典的菁英模式,對抗新起的平等模式,發展出其兩個世界,兩個邏輯,分庭抗禮,相互碰撞的思想模式,而從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到二十一世紀元宇宙時代,人類社會一直身於菁英邏輯和平等邏輯的激烈對抗中。…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ne 29, 2022 at 5:00pm — No Comments

Yo Chen·洪席耶 2022 最新專書,第一時間導讀(2)

洪席耶的當今政論思路,似要回到三十年前,隨著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隨著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空前勝利,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1992 年寫下《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之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主張自由民主將成為人類演化之終點,人類政府的終極形式;宛如一種童話故事般的邪不勝正,民主政體戰勝共產烏托邦,隨即成為西方的主流價值。

美國菁英知識圈提出的「歷史終結」,隨即受到對外和對內的嚴重挑戰。對外而言,美國於蘇聯瓦解後,布希馬上帶領盟國,捲入波灣戰爭,後小布希又以「虛構」理由發動伊拉克戰爭,於…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ne 28, 2022 at 5:00pm — No Comments

Yo Chen·洪席耶 2022 最新專書,第一時間導讀(1)

從華爾街佔領行動、法國黃背心運動、阿拉伯之春到香港街頭的民主抗爭,這些運動都試圖提供「另一個世界」、「另一種邏輯」,在「資本主義絕對化」中,顯現「不相容世界的衝突」,也就是於「不平等世界」和「平等世界」的對抗,以斷裂宰制的邏輯,創造另一種空間與時間。





前言:直球對決,爭議先鋒

對外國際知名,對內卻引發法國學界、政界不斷爭議(querelle)的政治/藝術思想家-洪席耶(Jacques…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ne 27, 2022 at 5:00pm — No Comments

羅蘭·巴特《零度寫作》(下)

一個人的感情,無不出於愛憎。憎必傷人,也自傷;愛太切太過,對人也莫不有害,且易折。零度寫作,就是以第三者的立場冷眼旁觀愛憎兩種,冷眼旁觀萬千世界種種,而後能不偏不倚,不躁不急,心平氣和,以臻寫作化境。 在零度寫作者的眼裏筆下,無論愛憎美醜,都成一審美客觀對象,寫作者與他寄托或生發感情的對象之間的關係,猶如高超的匠人之於金銀胚胎。零度寫作將熾熱的感情凝澱下來,看似冷靜淡漠,實是將愛升華到了大愛,感情通過文字表達得更深沈、細膩、熱烈、作品被賦予生命得以流傳。



中性客觀…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5, 2021 at 10:15am — No Comments

羅蘭·巴特《零度寫作》(中)

獨立品質…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9, 2021 at 6:30pm — No Comments

羅蘭·巴特《零度寫作》(上)

“零度寫作”一詞源於法國後結構主義領袖人物羅蘭·巴特的一篇文章《寫作的零度》(1953)。西方二十世紀文學理論思潮的發展歷程中,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掀動了五十年代之後語言學革命的衣角,語言本體論、自律論,形式主義觀念應聲而至。俄國形式主義、英美新批評、法國結構主義和後結構主義都從語言學革命中受益良多。《寫作的零度》正是在語言學革命深刻影響的背景中,發現了“形式”的革命性能力,對傳統的形式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和反撥。…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5, 2021 at 6:30pm — No Comments

毛峰《現代十哲之一,反啟蒙獨斷的维柯》(4)

二,維柯的愛因斯坦式的思想革命

著名維柯專家彼得·瑞克曼(Peter Rickman)把維柯有關”人只能認識自己的創造物”這一認識論原則,稱為”歷史理性批判的拱頂石”,另一著名維柯專家喬吉奧·塔格利亞科佐(Giorgio Tagliacozzo)則認為,維柯在哲學領域的新創造“其解放力,堪與物理學中的愛因斯坦革命相比美”,他“開創了一個哲學新時代,是新的更廣泛的哲學思維的奠基人”。…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September 24, 2021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毛峰《現代十哲之一,反啟蒙獨斷的维柯》(3)

維柯出生於那不勒斯一個小書商之家,自幼“對經院派的區分和爭論感到不耐煩”,憑博覽群書而自學成材,受聘擔任家庭教師和大學教授,一生清貧自守、默默無聞,卻完成了劃時代巨著《論意大利的古老智慧》、《普遍法》、《新科學》等,開啟出“用哲學反思歷史,用歷史確證哲學”的“新科學”(即“歷史哲學”)之路,這意味著“第一次成功解決了最基本的哲學問題,即真實(普遍性)和確實(個別性)之間的統一”,換言之,維柯以深沈的歷史感與生命統一感,開辟了現代人文思想的康莊大道。



一,維柯毅然顛覆了西方哲學的主流傳統…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September 16, 2021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毛峰《現代十哲之一,反啟蒙獨斷的维柯》(2)

筆者近期的學術反思與哲學寫作,即圍繞剖析“啟蒙獨斷主義的窠臼與陷阱”(曾在手機微信公號《清風廬》和《中國日報》中文網專欄連載)而展開,目前已獲得初步結論:

第一,  西方哲學傳統的主流——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主客割裂、二元對立觀念,深入西方文明靈魂,是《理想國》的獨裁主義、希臘城邦聯盟的殖民活動失敗,並自身陷入紊亂和解體的深層根源所在(詳見卡爾波普《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等專著)。

第二,  由於逐漸認識到主體意志(情欲)的強大,晚期希臘哲學轉向“以道德意志控制自身情欲”的主題,斯多亞學派(原意為“畫廊”)、懷疑派等賢哲輩出,可惜這一哲學運動,被希臘內戰以及馬其頓的征服所打斷;斯多亞哲學在古羅馬才結出碩果:馬可奧勒留《沈思錄》、愛比克泰德《哲學對話》、塞涅卡《書信集》、李維《羅馬建城史》等為代表。…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September 13, 2021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毛峰《現代十哲之一,反啟蒙獨斷的维柯》(1)

近現代史上,第一個鮮明地舉起“反啟蒙獨斷、反實證主義”偉大旗幟的歐洲賢哲,被尊為“第一個歷史哲學大師”的學者,是意大利人喬萬尼·巴蒂斯塔·維柯(1668-1744)

維柯堅決反對笛卡兒等人倡導的主客對立、主體以“數理的確定性”宰制、割裂複雜而有機的萬物生命這一啟蒙獨斷主義的哲學前提,鮮明提出“人只能認識自己的創造物”這一偉大哲學命題,被現當代學者尊為“愛因斯坦式革命”的發起人。…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September 10, 2021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李琛《詩歌的神秘主義闡釋—蘇布爾與馬利坦的比較》(7)

蘇布爾的變化和達到階段,則等同于馬利坦的詩性體驗表達的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蘇布爾認為心靈在不斷提升,對安拉秘密的認識不斷增多,并實現詩人與自我的分離。馬利坦則詳盡地解釋為:在舒張狀態下,詩性體驗在啟發性智性之光的照耀下被喚醒,它不斷伸展,不斷運動,將靈魂所獲得的所有昔日體驗和記憶珍品呈現出來,并釋放出一種含義或一種旋律,一種源泉狀態中的最初的旋律。馬利坦把這種既是想像性的、又是情感性的詩性直覺稱為“直覺的推進”或“動力的突發”。舒張階段給出的,有時是一陣風暴般的事物,有時是旋律般的東西,有時是言詞的迸發。…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September 8, 2021 at 10:46am — No Comments

李琛《詩歌的神秘主義闡釋—蘇布爾與馬利坦的比較》(6)





蘇布爾和馬利坦在闡釋詩歌的創作過程時,都使用了神秘主義的語言,但是他們兩個誰也不是神秘主義者,只是借助了或認同于它的基本觀念。確切地說,他們都曾信仰宗教,與神秘主義有直接的關連。蘇布爾從小就對宗教抱有虔誠的情感,并有過蘇非靈修的初步體驗。信仰的虔誠引導他在大學期間參加了穆斯林兄弟會,并積極參與該會的宗教和反帝愛國活動。脫離宗教多年后,對人的全面思考引導他又重新審視宗教,將注意力集中到人從無真理、無生氣、令人厭倦的世界里的解脫,以及人精神的建設之上。1961年,他在有關人的文章中說,“人的解脫可賦予生活意義,而生命的意義在于人精神的崇高。”馬利坦像蘇布爾一樣都從小受到宗教的熏陶,后來經由新教改宗羅馬天主教。他曾潛心研讀中世紀哲學家托馬斯·阿奎那(即聖徒托馬斯)的著作,對托馬斯主義作出重要貢獻。他于…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22, 2021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李琛《詩歌的神秘主義闡釋—蘇布爾與馬利坦的比較》(5)

其三,表現在他運用這種非概念的智性活動,這種非理性的理性活動解釋詩的起源及其在詩性靈感中起的作用。馬利坦敘述詩歌創作的全過程時,運用了“詩性直覺”、“詩性認識”、“詩性經驗”幾個重要的概念。他認為,“詩性直覺本質上是一種智性的閃現”,“是智性的非概念生命幽深中的一種創造沖動”,所以它既是認識性的又是創造性的。這種創造性的直覺“是一種在認識中通過契合或通過(產生自精神的無意識中的)同一性對它的自我和事物的隱約把握”。“詩性認識是一種經由傾向和同一性的特定認識,是一種經由表達情感的同一性的認識。這種表達情感的同一性,本質上與精神的創造性有關,他傾向于在作品中表達自身。”它“以一種無意識或潛意識的方式自詩人的思想中產生,然后以一種感覺不到、然而又是強制性的和不可違背的方式出現在意識中,提示自己的存在,但并不表達它的存在。”而“詩性經驗”則是“浮現在精神前意識界限之上的一種隱約的、無法表達而動人的認識狀態”;“在智性中,來自靈魂的靈感成為來自概念的理性靈感,即詩性經驗。”…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19, 2021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李琛《詩歌的神秘主義闡釋—蘇布爾與馬利坦的比較》(4)

在《親和之歌》一詩中,他通過描述失敗的經歷,強調愛于合一中的重要。沒有愛便不能犧牲自我、達到無我的境界。詩中表示,他在自我分離、獲得物象以及自我對詩的親和上取得了新的進展,但是詩意并未來臨。于是詩人從自我中剝下一切生活的標誌,像一個朝覲者奔向至聖。詩人為詩歌筑起聖壇,可是他親愛的造訪者還是沒來。詩神不來讓他惱火,他推倒神壇,丟掉所有的東西,像出生時一絲不掛,不穿受戒的外袍。在漆黑的夜晚走向山谷,詢問先驅欲生者是否以愛的殉道者的名義死去。他曾在想像中埋葬過溫柔的心和僵死的體。他呼喚著:“愛人啊,折磨我的人兒/難道你那兒沒有追隨的禮物/我是順從聽話的仆人/若允許,我是你奧秘中的朋友/我的故事空前絕后/性情似杯中酒般柔和/能否賜與眷戀的凝視/我以愛來證實友情的親密/在你深邃的心里可有我的位置/為愛你,我打碎了/人的本性,不再返回”。…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17, 2021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李琛《詩歌的神秘主義闡釋—蘇布爾與馬利坦的比較》(3)

第三階段是返回階段,即恢復到詩人的正常狀態。詩人經過前兩個階段,在看到出現在眼前的新世界,并找到表達新世界的象征圖畫后,便中斷了對話,開始作出判斷,運用他批評的敏感性,把握正確與錯誤。這時,第一自我(觀者的我)以他全部的意識,注視著能從對話的另兩方獲取的東西,對它進行加工。…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14, 2021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李琛《詩歌的神秘主義闡釋—蘇布爾與馬利坦的比較》(2)

在分析詩歌的創作過程時,蘇布爾揭示出了藝術創作過程中蘇非精神的心理模式。他把詩歌創作分為涌起、變化達到和返回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詩的涌起(wārid,瓦立德)。據《蘇非術語辭典》的解釋,“瓦立德”一詞是動詞“來、到”的主動名詞。伊斯蘭蘇非大師在解釋這個詞時都用近義詞來描述。大蘇非諸奴·密斯里認為“真實的涌起,心兒有所動”。蘇非派長老庫薩伊里用了“閃視、閃光、光亮”三個詞來限定它。這三個詞代表了蘇非靈修最初階段的狀態。“閃現”是靈修者在心靈的黑暗里看見一絲稍縱即逝的亮光。“閃光”說明閃爍的亮光消失得不那麽快,可能還會出現幾次。“光亮”又進一步,閃光消失時留下一抹光亮。…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10, 2021 at 4:30pm — No Comments

李琛《詩歌的神秘主義闡釋—蘇布爾與馬利坦的比較》(1)

藝術創作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心理的、精神的創造過程,歷代文論家對此從不同角度作過各種解釋,但從神秘主義的角度闡釋詩歌,及其創造過程的卻并不多見。我在從事《阿拉伯現代文學與神秘主義》的課題研究中,接觸到了埃及詩人薩拉哈·阿卜杜·蘇布爾和法國當代哲學家、文論家雅克·馬利坦對詩歌創作所作的神秘主義解釋。他們的解釋引起我的興趣,因為它揭示出神秘主義與文學藝術的相通之處。我以為這一解釋是以歷代神秘主義者,和詩人的實踐為依據的,屬于經驗的總結,也符合文學創作的規律,值得介紹。







薩拉哈·阿卜杜·蘇布爾…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7, 2021 at 4:30pm — No Comments

莫蘭·楊光: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後疫情時代的哲學思考(5)

4、在危機中打破界限,建立命運的共同體…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ly 28, 2021 at 4:30pm — No Comments

莫蘭·楊光: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後疫情時代的哲學思考(4)

3、後疫情時代,知識的傳播應更加包容 

楊光:在疫情嚴重時期的緊急狀態下,各個國家采取的特殊防範措施,雖然打破了正常的社會秩序,限制了我們生活中的一些自由,但是為了整體的利益是必要的。我們保持社交距離和相互隔離,在社會整體層面恰恰是一種團結和互相尊重的表現。所以,社會正義和個體自由不應該完全是矛盾的關係,要把握好這種張力中的度。東方儒家文化圈的一些國家所采取的緊急措施,在實行方面要明顯好於西方。人們會問,在後疫情時代,人類社會能否回歸之前的正常狀態?還是疫情期間的“例外狀態”會成為新常態?可以預見的是,在後疫情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以及接觸外界事物的方式都會發生改變。…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ly 24, 2021 at 4: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