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Destin's Blog – February 2016 Archive (5)

柳拂橋·涇川散記

序言:正月初,隨表兄到涇川,盤桓數日,詩酒自娛,頗有感觸,遂成就此文。

母親從涇川過來,是從青弋江順流而下的。到了一個叫馬渡口的繁華渡口。渡口有很長的石階,直抵一彎清澈透明的流水,流水上有竹筏、木排。渡口依稀有幾排蓊蓊郁郁的老樹。老樹下,柳拂橋聽過說大鼓書的說《十把穿金扇》之類的故事。樹影裏出入的三二人群,來自一條深深窄窄的青石板鋪就的巷子。那便是弋江鎮的老街——新正街了。彼時,母親尚是黃花,叫做秋寶,與現代文學史上一篇很著名的作品中的人物相像,故而我很少提及。

已經快50年過去了。50年裏可以發生許多許多。母子交談時,每每提及舊事,就嘎然而止。兒子因為彼時尚未到世間,一切來自傳聞,故而提不起任何探究的興致。…

Continue

Added by Le Destin on February 29, 2016 at 9:30pm — No Comments

柳拂橋·徐家大屋

大地始終是凝固而沈默的堅守者,漂泊遷移的只能是人類。所以,我實際是說人類在不斷變化當中。比如南陵,我就始終不知它來自江北某處的真實面目。時間愈久,就愈少猜測。索之民國版的縣誌,所得也就在西周古礦冶煉遺址、三國時期周公瑾佳配絕色小喬,以及李太白和小杜的行色匆匆和錦繡詩章之間。文韜武略,漁樵耕讀,也就僅僅如是,不過在歷史的風煙裏閃現一些瞬間的精華罷了。一山兩河,地傾東南,朝代更叠,毀滅幾盡。大都已經橫臥在依稀仿佛的記憶中,可以詩意觸摸的,也就是後人含辛茹苦拾綴的斷編殘冊。

某日,半老、江南愚才等淬劍池朋友來陵,引去徐家大屋。一把並不銹色的門鎖把我們拒之門外。大約是要修舊如舊的。這是碩果僅存的南陵文化了。可是,它依然半遮半掩,不能真切。徐家大屋或許見證了南陵的一部分歷史,也或者只是某個歷史的片段註腳。九十九間,只能說是昔日的輝煌了。在南陵評選的10大歷史名人當中,徐家就有兩位。西周以來的兩位。…

Continue

Added by Le Destin on February 19, 2016 at 10:08am — No Comments

柳拂橋·文化傳承的魅力和價值

南陵在皖南,是生我養我的土地,也是一個歷史地理的概念。因為這樣的一個千年古城,隨著朝代更疊興廢,其行政區劃也在不斷地調整變化當中。諸如說到銅文化,南陵和銅陵各自有許多話要說,包括李白的五松山系列詩歌。說到春谷,繁昌人也口口聲聲地一樣說,周瑜是其第一任春谷長。再說陵陽,池州人證實其至今尚有陵陽山,屈靈均在《離騷》裏詠嘆過,近年來,更有專家考證,屈原確曾流放於此。至於東大門弋江鎮,原本是宣城故城,府治所在,蓋因宛陵之興而廢焉。稽之《皖誌綜述》(省方誌辦)和新近再版的《南陵縣誌》(民國版),以上記載,庶幾無誤。…

Continue

Added by Le Destin on February 16, 2016 at 9:00pm — No Comments

柳拂橋·走過花街滄桑的臉

什麽也沒帶,只是去走走。去過太多的地方,往往因為工具太多,背負太多,捆住自己手腳,反而忽視了心靈的感悟。其實,到一個地方,最重要的,是要真真切切地用手去觸摸它,用心思去感受它,把自己融進去,善解人意與地脈。

在蕪湖花街,我就是如此這般去了。

有一宗見怪不怪的現象,從北宋的柳七時候起就有了。有水井的地方,就有柳七的慢詞,纏綿悱惻,吊人胃口得厲害。往往這裏交通便利,在過去就一定靠近水碼頭,裏面的市井氣息濃郁,聚集著一些下層的平民,還有落魄的讀書人。就這一點,在三言兩拍的小說裏,最能找到感覺。不僅如此,在夫子廟、城隍廟之類的旁邊,一定也還有蘭桂坊的。柳七那個時代,話本裏面叫做勾欄瓦肆,資源配置得很有以人為本的味道。前些年,我去南京,就見夫子廟邊高高張揚的一些個艷幟還在。秦淮河的脂粉依然油膩著夜色迷蒙的一彎淺水。…

Continue

Added by Le Destin on February 12, 2016 at 5:59pm — No Comments

柳拂橋·涇縣城留存的唯一老街——南街

老街位於青弋江東岸老城墻上。自南向北,長1500m,含9條小巷,有1343戶,建築面積約5萬余平米。房屋始建於清,至民國初漸趨完善。原系80%以上“前店後坊”式,開店經商居多,至20世紀50年代末,尚有兩浴室,多家飯店、客棧、理發店等,京、百家雜貨店、宣紙廠辦公處、同仁堂藥店、藥材公司等均設於此。南水關、西門口、北水關三個水運碼頭,為百姓提供用水之便,且是客貨船只停靠點,可見盛極一時。是涇縣僅存的一條老街。

老街體現了昔日城鎮繁榮的商業面貌,建築也體現出皖南民居特色。即使在今天,仍是一條承載著老城發展歷程的重要片段。雖然老街商鋪林立的熱鬧景象已不復存在,但其建築基本延續了皖南建築的風格,房屋內部也基本保留過去的空間格局。其原有建築風貌、老街的格局,尺度尚存。由於年久失修、保護意識淡薄,南街周邊除元昌巷、鄭家巷一帶有幾處大的民居保存較為完整外,其余幾乎均經過不同程度的改建或加建。眼前所見,只能是過眼雲煙的痕跡了。

Added by Le Destin on February 8, 2016 at 6:51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