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écupérer's Blog (158)

房龍《地理的故事》(29)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May 3, 2017 at 8:16a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25)

連接古老亞洲和新興歐洲的橋梁

拉哥尼亞平原伸展在阿卡地亞山之南,這是一片肥沃的膏土,比阿提卡所有的山谷都肥沃。然而,這裏卻是一片貧瘠荒涼,除了維持生活必需的物質之外,再無別的東西了。斯巴達城———一座奇特的古跡就坐落在這塊平原上。對北方人所反對的一切,斯巴達人都加以讚同。假如雅典人說“是”,斯巴達人一定說“不”。雅典人驕傲地鼓吹天授神權的雄才偉人,而斯巴達人則把所有人化為庸庸碌碌的千人一面。雅典人信奉的是靈感的光芒,而斯巴達人則提倡效率與服務。雅典把大門向世界敞開,而斯巴達人卻把所有想踏上他們領土的人全部殺光。雅典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而斯巴達人則不讓雙手沾上銅臭。假如用成敗來衡量英雄,那麽,斯巴達人無疑是失敗的民族。雅典人的精神已在世界各地傳播開來了,而斯巴達人的靈魂卻隨同誕生他們的城市一道隨風而逝,灰飛煙滅。…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April 27, 2017 at 9:40p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24)

連接古老亞洲和新興歐洲的橋梁

讓阿提卡人直接走向世界每一個角落的因素是海洋,阿提卡人到處留下自己的足跡,無論是人煙稠密的城鎮海港,還是人跡罕至的天涯海角。把一座類似於方台的峭壁平頂小山擺在平原的正中間,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造出來的地理奇跡。這座平頂小山有435英尺寬,500英尺高, 870英尺長,伊米托斯山(出產上等雅典蜂蜜)、彭代利孔山和埃格柳斯山(當年,就是在這埃格柳斯山上,那些從雅典逃出來的不幸難民親眼目睹薛西斯的海上戰船在薩拉米斯灣全軍覆沒,而在幾天前,薛西斯的軍隊剛剛把他們的城市燒了個精光)環繞在它的周圍。來自北方的移民為這座平頂峭壁的小山所吸引,而成為這裏最早的居民,因為這裏能夠為他們提供食物和安全。…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April 27, 2017 at 9:39p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23)

連接古老亞洲和新興歐洲的橋梁

維奧蒂亞地區如同一只巨型的空湯盤,在阿提卡向南伸展的丘陵、帖撒利亞和埃皮魯斯向北伸展的山區的懷抱裏躺臥著。對在這部作品開頭我曾提及的自然對人所產生的影響,維奧蒂亞是一個典範,能夠充分地加以佐證,這就是我談維奧蒂亞地區的最主要原因。對黃金時代的普通希臘人來說,一個維奧蒂亞人,盡管他是從帕納薩斯山走出來的,是從詩神繆斯的靈地走出來的,是從特爾斐(一座古希臘城市,古希臘最重要的朝拜聖地,著名的阿波羅神廟和圓拱形神廟都建在這裏。———譯者註)神諭立廟之聖地走出來的,但他仍是一個鄉下人,一個反應遲鈍的大老粗,一個笨蛋,一個傻頭傻腦的傻瓜,一個小醜,一個命中註定要在古希臘一切粗俗鬧劇中充當笑料的人,一個呆子,一個蠢貨。…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April 27, 2017 at 9:39p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22)

連接古老亞洲和新興歐洲的橋梁

羅多彼山脈有9000英尺高,而巴爾幹山脈的最高點只不過8000英尺高(它靠近著名的希普卡關,1877年,在通過這個關隘時,俄羅斯軍隊損失慘重)。對它身後半島的氣候,羅多彼山脈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此外,高達10000英尺、常年積雪的奧林帕斯山也無時無刻不在保護著帖撒利亞平原。當年,希臘民族正是在這塊平原上誕生了。…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April 25, 2017 at 9:21a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21)

連接古老亞洲和新興歐洲的橋梁

希臘半島處在巴爾幹半島最南端,與亞洲比鄰而居,東面瀕黑海、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和愛琴海;南面臨地中海,同非洲隔海相望;西面靠亞得裏亞海,與意大利一水相連;北面與多瑙河相依。

我從來沒有在空中鳥瞰過巴爾幹半島,但憑著豐富的想像,從藍天上俯瞰巴爾幹半島,它的輪廓肯定像一只手掌,從歐洲伸向亞洲和非洲。在這只手掌上,大拇指是希臘,小指是色雷斯,而君士坦丁堡則是小指上的指甲,至於這只手掌的其他手指,就是那些從馬其頓和帖撒利亞連綿到小亞細亞的重巒疊嶂。這些山脈從北至南一路綿亙而來,一直延伸到愛琴海的碧波之中,假如從高空中看下去,它們無疑會像半浸在清水盆中的手指一樣清晰。…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April 25, 2017 at 9:19a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20)

關於如何使用這部作品

閱讀這部作品的關鍵就是認真參考地圖。許多地圖冊的制作都很精確,隨便抽出一本都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這部作品。…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April 16, 2017 at 7:57p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19)

發現歐洲

5.5億人生活在歐洲大陸上,這個數目僅次於亞洲的9.5億,比美洲、非洲和澳洲人口之和還多,是南北美洲的兩倍。這些數據比較準確,因為這些數據出自於國際統計學會之手,組成這個學會的是許多學者,這些學者能用比較客觀冷靜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絕不會歪曲事實以取悅哪一個國家的民族自尊。

根據這個統計學會的統計數據,世界人口正以每年3000萬的速度遞增。這個問題十分嚴峻。假如繼續以這個速度增長下去,那麽,世界人口將在60年內翻一番。而在千百萬年後,即在19320年,或在193200年,或在1932000年,人類的狀況就不堪設想了。在地鐵站裏,“只有站位”已經很可怕了,而如果在地球上“只有站位”,那就絕對無法忍受。…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April 16, 2017 at 7:55p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18)

海洋中的大陸

我們全人類,無一例外,都居住在地球這個島上。只是,有些島的面積遠遠超過了其他島的面積,這些大島就被歸為一類,稱為“大陸”。顧名思義,大陸就是比其他小塊的陸地,如英格蘭、馬達加斯加或曼哈頓島這樣的小島“擁有”或“結合”了更多的陸地的大塊陸地。…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April 16, 2017 at 7:49p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17)

地球有四季

“季節”這一個詞意思是“播種”,它是從拉丁語動詞“serere”起源而來的。可見,“季節”應該只用來表示春天———“播種的季節”。但在中世紀初,其他三個季節加入到了“季節” 的詞義中,它因此而喪失了原先的單純含義,而代表了一年的四個季節:秋季,或稱之為增長時期(詞根與“增長”或者“尊嚴”相同,即指“增長時期”和“有尊嚴的人物”);冬季,或稱之為“濕季”;夏季,是古梵語對整個一年的稱呼。

人類的日常生活和浪漫情懷都為四季所影響,此外,它們還具有最乏味的天文背景。因為地球繞太陽作年度旅行的直接結果就是四季的循環往覆。…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April 16, 2017 at 7:47p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16)

地圖 萬水千山尋路難

現在,歷史已把這些人的大部分努力遺忘了,時間也漸漸地淘汰了他們的發明成果。但是時至今日,在重獎之下誕生的兩項發明仍具有它們的實用價值。這兩項發明就是六分儀和天文鐘。

六分儀是一種覆雜的儀器(這是一種小型的海上觀察儀,能夠夾在臂下,隨身攜帶),利用它能夠把各種角的距離測量出來。中世紀簡陋的觀象儀、直角儀和16世紀的象限儀(四分儀)是這個發明的直接來源。如同全世界在同一時間裏探求同一個問題時經常發生的情況那樣,有三個人都聲稱自己是六分儀的最先發明人,為了這個榮譽而苦苦相爭。…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April 16, 2017 at 7:44p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15)

地圖 萬水千山尋路難

在人們被迫接受了“地球是扁平的”這一理論的那個年代,很必然,全部的算術都無可奈何地同客觀真實相背離。到16世紀初,終於結束了這種尷尬局面,圓球理論取代了圓盤理論。地理學家也終於得以主持真理,讓地理以本來面目示人。

首先,地理學家用一個平面(這個平面同連接南北極的中軸線垂直)把地球平均劃分成南北兩部分,分界線就叫赤道,赤道至南北兩極的距離一樣長。接著,他們又把赤道與兩極之間均分為90等份,這樣,90條平行線(由於地球是圓形的,所以,每一條平行線都是一個圓圈)平均地分布在赤道與兩極之間,每條線之間的距離為極點至赤道距離的九十分之一,是69英裏長。

然後,這些圓圈被地理學家編上了號,從赤道起,直至極點,赤道是0°,極點是90°。這就是緯度(如圖所示)。…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April 16, 2017 at 7:42p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14)

地圖 萬水千山尋路難

從哥倫布橫渡大西洋之前200年起,這項工作就動手進行了,但至今日仍然沒有完成。無線報時系統、水下通信系統和機械操舵裝置在今日的航海中已應用起來了,老舵手們幾乎被這些工業時代的巨作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假如你置身一個高塔之下,而這個高塔是建在一個巨大的球體表面,一面旗幟正飄揚在高塔的頂部,只要你站在那兒不動,你會發現,這面旗幟就處在你的頭頂正上方。如果你從高塔下走開,旗幟就會在你的視野裏形成不同的角度,如圖所示,這個角度由你與高塔之間的距離所決定。

一旦找到了這個“固定點”來當參照物,問題一下子就簡化了許多。這只不過是一個計算角度的問題,早在古希臘時代,人們就已熟諳此術了。對三角形的邊角關系,古希臘人掌握得很熟練,這為三角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March 26, 2017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13)

地圖 萬水千山尋路難

13世紀上半葉,一個疆域空前廣闊的大帝國在歐亞大陸產生了(東起黃海,西至波羅的海,一直到1480年還統治著俄羅斯),一個五短身材、眼睛斜視的蒙古人———成吉思汗就是這個帝國的統治者。當他橫穿亞洲中部的茫茫荒漠,前往歐洲尋歡作樂時,手中肯定有一種類似指南針的東西。地中海水手們第一次看到指南針到底是在什麽時候呢?我們今天很難說得明白,但是,我們可以肯定,地中海的船隊很快就在這種被教會稱為“魔鬼撒旦褻瀆上帝的發明”的帶領下,到這個世界的天涯海角去探訪去了。…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March 25, 2017 at 1:33p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12)

地圖 萬水千山尋路難

歷史學家都知道有一張以康拉德·坡廷格爾的名字命名的坡廷格爾古地圖。康拉德·坡廷格爾是奧格斯堡市的執事,他是頭一個想借助斯特拉斯堡的約翰·葛登堡發明的印刷機來大量印刷古羅馬地圖的人。遺憾的是,坡廷格爾手中無可用來覆制的原件。他用的底稿是一張13世紀覆制品,而這覆制品的原件是一張3世紀地圖,但它的覆制品也並不完整,因為老鼠和蛀蟲破壞了這張1000歲的地圖中許多重要的細節。…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March 25, 2017 at 1:32p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11)

地圖 萬水千山尋路難

這一章只是一個背景———關於氣象學、海洋學和天文學的背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這場劇中的各個角色將逐一登台亮相。

現在讓帷幕暫時落下。

當幕布再次升起時,新的一幕劇就開始了。

下一幕將告訴人們,在山川、海洋、荒漠中,人類是怎樣學會了尋找道路的。在我們將這個世界稱之為“人類的家園”之前,這裏的一切都有待於人類去征服。…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March 25, 2017 at 1:32p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10)

地球的特點 規律和狀況



再說說墨西哥灣暖流。北大西洋渦流有一部分最後流進了加勒比海,並與從非洲海岸西行而來的一股洋流匯合。這兩道巨流合二為一,就在加勒比海溢起來了,氣勢洶洶地朝墨西哥灣直奔而去。

這麽多的海水墨西哥灣也盛不下來,墨西哥灣就把佛羅裏達與古巴之間的海峽當做一個水龍頭,將這股熱流(華氏80°)從“水龍頭”裏噴瀉而出,墨西哥灣暖流就這樣形成了。古代航船為什麽對墨西哥灣暖流敬而遠之呢?一個原因就是沖出水龍頭的墨西哥灣暖流奔騰前行,時速達5英裏,嚴重影響航速。航船寧可繞道而行,也不願意在墨西哥灣暖流逆流而進。…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March 25, 2017 at 1:31pm — No Comments

房龍《人類的故事》(9)

地球的特點 規律和狀況

根據當前最權威的猜想(僅僅是猜想而已),自地球形成之日起,它的直徑已皺縮了大約30英裏。30英裏作為直線距離,也許你會想這並不太長,但是,請不要忘記,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巨大的曲面。地球表面積是1.9695億平方英裏,如果它的直徑突然縮短了幾碼,一場巨大的災難就會出現,這災難足以把全人類毀滅。

所幸的是,自然界的奇跡是一點一點地創造出來的,她精巧地保持著整個世界的平衡。假如她要幹涸一片海洋…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March 3, 2017 at 9:43p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8)

地球的特點 規律和狀況

風不但使人類家園的大氣不停地循環,保持了良好的通風,它還發揮了另外一個重要作用———給地球帶來雨水。如果地上沒有雨水,動植物就無法正常地成長。

海洋、內陸湖泊和大陸雪原的水因受熱而蒸發,在空中形成水蒸氣。而熱空氣能夠輕易地攜帶大量水蒸氣運動,直至它的溫度逐漸下降,變成了冷空氣。就這樣,部分水蒸氣因遇冷而凝結起來,變成了雨、雪或雹,並降落到地表上。…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March 1,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7)

地球的特點 規律和狀況…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February 27, 2017 at 11:55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