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etiyo's Blog – February 2018 Archive (12)

于堅·世界為什麽需要文學(5)

于:我覺得,今天的祖國,已經不是“五四”反傳統要反對的那個東西,“五四”時反傳統,是因為當時的傳統太強大了,像空氣一樣,窒息著每一個作家,魯迅他們那代人,極端地反傳統。因為,傳統對他們來講,嚴重窒息生命,是非常壓抑的一個東西,所以魯迅就極端地說出了所謂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樣的話。魯迅、瞿秋白這些人都講過這種話。他們也講到了根本上,取消了漢語,作為民族國家的中國,也就不存在了。但是,今天的祖國、傳統對于我們來講,已經不是現實,不再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不再成為壓迫人的東西。

張:傳統中國今天已經蹤影難尋。

于:中國的傳統有一個特點,它不像西方的那種文化,西方人是這樣的,生活是生活,政治是政治,教會是教會。在西方,你可以一直進行革命,但是傳統生活方式可以一直延續下來。…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37pm — No Comments

于堅·世界為什麽需要文學(4)

張:為人生的寫作。

于:80年代,可能會比較偏向意識形態,偏向于政治。但是,怎麽喚起人對存在的感悟?這一點,我覺得是基本的東西,當時的文學中,有這個東西。文學在重新追問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麽活著?我們要去哪里?這個東西,在80年代是寫作中最基本的主題,相當了不起的主題。到了90年代,這個東西被消解掉了,變成解構,小東西,小感覺,對那種健康的黑塞式的,而不是假大空的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也產生了巨大的消解,進入了後現代時期。 後現代,我覺得現在已經變成一個媚俗的東西。整個中國哪個不是後現代?每一部手機都在解構,我覺得後現代是非常無聊的事,那種解構,只是玩世不恭,再也沒有那種嚴肅認真的使命感文學了。今天,我為一位詩人寫他詩集的封面的幾句話,我提出一點,寫作必須重新回到祖國,今天是一個祖國詩人的時代,我覺得可以這麽說。…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36pm — No Comments

于堅·世界為什麽需要文學(3)

三、諾獎大多數時候獎給了非一流作家

 

張:下面,請你談另一個問題,你覺得最近幾年諾獎評得怎麽樣?你對那些獲獎作家有什麽評價?

于:我覺得,這些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獎給了那種表達某種意義,再加上一個就事論事,以及表達了某種知識的作家。

張:獎給了非一流作家?…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35pm — No Comments

于堅·世界為什麽需要文學(2)

張:生命最永恒的困惑。

于:最後才是多識。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是詩最低級的功能。多識也有對經驗的尊重,只有人會總結經驗,溫故知新。我覺得,諾貝爾文學獎,把這個知識的東西,變成了第一,把興放在最後。現在獎給鮑勃·迪倫,又反過來了,諾貝爾獎讓文學回到了初衷。

張:知識不是文學的目的,文學的目的是人的生命。

于:是的,為什麽我們人類需要文學這個東西,是因為需要招魂。沒有魂,人就是野鬼。我覺得諾獎頒給鮑勃·迪倫,很正常。他是關注人的靈魂的,鮑勃·迪倫是個靈魂詩人,他的詩是招魂的。而且,他的詩也是一流的詩。…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33pm — No Comments

于堅·世界為什麽需要文學(1)

訪談:張慶國

時間:2016年10月 15日星期六下午地點:昆明錢局街白雲巷塞林格咖啡館

 

一、鮑勃·迪倫的詩有什麽好?

 …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32pm — No Comments

于堅·世界為什麽需要文學(7)

張:歷史之河,流到 1840年被堵住了。

于:這個懷疑是千古意義的,從來沒有過的這種懷疑,這個懷疑太嚴重了,什麽拼音化。但是,漢語這根巨大的樁子,晃了幾晃,又站穩了,晃了100年,站穩了。到1949年以後,它不再是救亡了,變成了工具性的東西,把漢語看成工具,是受了斯大林主義的影響。





張:對對,工具,專用來表達某種概念。…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30pm — No Comments

于堅·世界為什麽需要文學(6)

張:你剛才說過,文學是用來招魂的,不然它就沒有意思了。

于:所以,我認為,今天我提出這個概念,講祖國詩人,是說詩人必須回到他的祖國。祖國是你寫作的巨大動力,靈感的源泉。屈原是一個祖國詩人,李白、杜甫也是祖國詩人,他們都不是國際詩人。你只有是一個祖國詩人,才有在場。



今天,現代化如此強大,凱歌高奏,每個民族都抵擋不住,日本、韓國這些國家早就向現代化投降了。那些國家我去過,已經被捆起來了,物化、同質化,非常講究,但是生命奄奄一息,非常緊張,處于一種被各種規則合同限制著,生命非常壓抑。在日本的地鐵站上,人站著站著就跳下去了,多得是。

張:自殺?

于:是的,太可怕了。…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30pm — No Comments

江離·傾聽與辨認:馮娜詩集《無數燈火選中的夜》劄記(下)

這節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她良好的具象能力,從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的交談中,瞬間獲得了一幅始終籠罩在雨中的略帶憂傷的場景,雨中的山丘、船只、路面鋪展開來,一直延展到我的這次旅途跟前,我跟相逢的旅人之間仿佛進行了一次置換。語言簡潔質樸,而實際上是有著豐富、嫻熟、精確的變形技巧,比如“沒有雨的時候依然在下雨”、“他的亞麻色的瞳孔是雨中的建築/用以儲藏一種我沒有聽過的樂音”、“早晨去買面包的路面下雨/來到我跟前的旅途也是”這些詩句,感受力、想象力都很豐富和飽滿。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的節奏和語調,它是屬於低音的,悠揚低回,有介於溫暖與冷峻之間的沖淡,充沛的情感因克制而更具有張力。通過對“下雨”和“也是”這些詞語的反覆使用,使詩具有一種回旋往覆的節奏感。在她的其他許多詩歌中,我們也看到了這種節奏和語調的使用,比如下面這首《刺猬》:

 …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28pm — No Comments

江離·傾聽與辨認:馮娜詩集《無數燈火選中的夜》劄記(上)

對這個時代來說,詩歌似乎是沒落的並不那麽可靠的行當,盡管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當之一。娛樂的多樣化、實用主義導致的生活的資訊化以及80年代詩歌狂歡過後不可避免地走向冷寂,而最重要的是科技沙文主義使詩歌的合法性不再不證自明。如果有人問你,北島舒婷之後當代詩歌帶來了什麽改變或者有什麽影響,可能你從純詩歌領域建立的“新詩在8年代中後期保持迅速發展”的自信會冰消瓦解。但是另一方面,詩是維護人對世界微妙的感受力、想象力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平衡和抵消以簡化為認識基礎的奧卡姆剃刀帶來的狹隘化,也就是說,生活世界比科學所提供的現實世界的邊界更加遼遠。並且,隨著語言系統的更替,新詩尚處童蒙階段,這也意味著里面有很多機會。…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28pm — No Comments

賈鑒·“名與命”:詩歌敘事,或一種歷史記憶形式(3)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26pm — No Comments

賈鑒·“名與命”:詩歌敘事,或一種歷史記憶形式(2)

-2-



90年代詩歌敘事的內容經常涉及當代歷史某些重大問題,但敘事中細節和場景的展開又維持著個人經驗和記憶的具體性。個人經驗和記憶不等於歷史經驗但也並非全然無關,[19]前者擁有的作為“特殊物”的記述價值為歷史經驗的生成提供著廣泛的基礎(特別是當某些個人經驗和記憶與特定歷史議題更具相關性時)。[20]當然,個人經驗和記憶需經敘述轉化才能關聯於重大的歷史經驗,在此過程,“特殊物”不以佐證或推翻已有的歷史表述為目的,而是提供一種反思路徑並為被壓抑的聲音辯護:敘事行為的首要敵人是刻意的遺忘。在詩學層面,臧棣的“歷史的個人化”概念就包含類似的討論個人與歷史關系的想象空間,這方面的敏感已在90年代初的詩歌寫作中表現出來,如張棗《斷章》中的一節:



象征升起天空之旗…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25pm — No Comments

賈鑒·“名與命”:詩歌敘事,或一種歷史記憶形式(1)

-1-…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24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