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 Link's Blog (186)

朱淩君·山水詩路激活文化資源(上)

長遠來看,浙皖間的詩路還可以探索相連、貫通。從更大範圍來看,長三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未來可以將長三角各地的詩文資源整合起來,打造類似於「詩畫江南」的長三角詩路文化品牌

如今,站在安徽省蕪湖市天門山景區的長江岸邊,似乎很難將眼前的場景與李白詩中「天門中斷楚江開」的壯麗景色聯想到一起。傍晚時分,登高而望,夕陽的余暉在江面上倒映出粼粼波光,江上運輸繁忙的船只與遠處視線盡頭的馬鞍山長江大橋相映生輝,悠揚的汽笛聲反而襯出景區的落寞。…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November 11, 2022 at 6:32pm — No Comments

張 欣·文化賦能 鄉村旅遊走出特色路

「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用一件件實物模型、一張張珍貴照片,生動詮釋了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十年。觀眾在這條特殊的時光長廊中,感悟十年來的非凡歷程和輝煌成就,汲取奮進力量。

在中央綜合展區第五單元展廳「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一張遊客在首批「世界最佳旅遊鄉村」安徽省黟縣西遞鎮下轄的西遞村享受綠水青山和傳統文化浸潤的圖片格外顯眼:金黃色的油菜花與粉墻黛瓦交相呼應,孩子們牽著風箏嬉戲於青石板路。…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November 11, 2022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吳士存:南海國際話語權(下)

涉南海話語權建設是堅定維護我南海權利和主張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涵蓋歷史、地理、地圖、法律、傳播和新媒體等多方面多領域的系統性工程。從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起步,以歷史視角全景式還原南海爭議產生的背景、原因及演變過程的真實面貌,對近年來西方輿論和學術界反復炒作的「中國改變南海現狀」「中國違背公約」「中國應放棄斷續線」「中國應遵守裁決」等荒謬言論和錯誤觀點進行有說服力的批駁和回應,已經成為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April 14, 2022 at 3:10pm — No Comments

吳士存:南海國際話語權(上)

日前,美國借美菲即將舉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聯合軍演,以及美印太司令部司令誇大中國在南海島礁的軍事建設,再度炒作南海議題。更值得警惕的是,近年來國際輿論和學術界出現了一些否定中國在南海的「歷史性權利」和「斷續線沒有國際法基礎」等奇談怪論。尤其是美國國務院在今年1月發布的體現政府立場的《中國南海主張》第150號「海洋界限」報告,指稱中國在南海的斷續線及歷史性權利主張不符合國際法,應該放棄。

這些貌似正確的言論雖只是某些聲索國及美國等國際上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為了達到全面否定中國南海權利主張的法律基礎、為自身在南海地緣政治利益或單方面主張及行動而虛構的一套說辭或所謂的「理論依據」。但這一現象警示我們,在南海問題上即使我們有非常充分的歷史和法律依據,如果沒有相應的國際話語權支撐和配合,久而久之,別國的謊言和一面之詞就會慢慢成為「真理」。…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April 9, 2022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香港)劉祖荣·《宋皇臺地鐵站》

人事浮沈豈可猜



行朝輾轉盡悲哀




聖山石刻猶相貶




地鐵正名復帝臺



公元1277-1278年,南宋端宗趙昰宋少帝趙昺曾在香港駐蹕約6、7個月,九龍衙前圍村是當時行宮的所在地。…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une 26, 2021 at 12:14pm — No Comments

直播經濟:非遺成“網紅”

非遺也可以成“網紅”



直播賣書、直播演唱會、直播賣劇本……在互聯網時代,直播成了最時髦的傳播方式之一,相對小眾的“非遺”亦加入其中。 



在2020年6月間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中,非遺這個領域開啟了直播模式,“口紅一哥”李佳琦參與的一次專場直播帶貨甚是火爆,多款產品上架“秒光”。“冷門”的非遺,正在更接地氣地走進人們的生活。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晚,一場“把非遺帶回家”的專場帶貨直播節目火了。…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February 28, 2021 at 2:20pm — No Comments

石計生·兩岸歌流傳﹕千高原「洄流迴路」與臺灣流行歌(17)

1970–80年代兩岸流行歌的交織,臺北高原的作用力開始增強,逆轉過去長期上海高原的支配作用,原創的校園歌曲或國語流行歌,從過去被支配的流行空間發展出具備特色的流行歌,反向輸出至上海等音樂洄流“上層”形成“地下地上化”、“邊陲中心化”的現象。



本文以兩岸近代三次歌流傳為例,探討地緣政治中權力與空間所形塑的音樂流行輪廓,擴張“洄流迴路”論意涵。整體來說,從1930–1980年這五十年間,兩岸宏觀政治對於音樂流的截斷從來沒有停過,卻都無法抵擋兩岸人民對於這些直接觸及人們心靈與生活感情的“平民音樂”的熱愛,這些都在在證明聆聽與流傳歌的欲望量子流永不止息,創造流行音樂逃逸線始終是千高原“洄流迴路”的最高維度。…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November 28, 2020 at 5:05pm — No Comments

石計生·兩岸歌流傳﹕千高原「洄流迴路」與臺灣流行歌(16)

就兩岸歌流傳而言,臺語(閩南語)作為屬於福建南部漳州泉州一帶的語種,屬於大陸語系的方言,使得臺語歌曲的傳播幅度有限,可以理解。但是,我們從“小歌片”的收集與研究發現,除了鄧麗君的歌穿透兩岸敵對狀態的魅力外,國語歌曲、校園民歌與臺語歌曲的翻唱都在文革後成為大陸人民日常聆聽的喜愛歌曲,少數在臺灣火紅的臺語歌曲,如〈一支小雨傘〉等也成為“小歌片”在其中。事實上,冷戰時期臺灣歌謠的歌的語種量子流強度相當強,但循環的地理位置不是向中國大陸,而是日本,如寶島歌王洪一峰與文夏,和許石、郭一男等。這些歌手在日本受到熱烈歡迎,除了個人魅力強能用臺語充分表達主體性與歌曲外,更重要的是都能講和唱流利的日語,這與他們都是戰前出生受過日本教育有關。…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November 20, 2020 at 6:00pm — No Comments

石計生·兩岸歌流傳﹕千高原「洄流迴路」與臺灣流行歌(15)

1970–80年代兩岸流行歌的交織,臺北高原的作用力開始增強,在後文革時期對於大陸的日常生活聆聽甚有影響;臺北逆轉了過去長期上海高原的支配作用,不論翻唱、混合來自上海與東京的流行歌,或原創的校園歌曲或國語流行歌,均產生自己的特

色,被支配的流行空間也發展出自己的、具備特色的流行歌,甚至反向輸出至居於大陸流行洄流“上層”,形成“地下地上化”、“邊陲中心化”的現象。我們將“地下迴路”與“洄流迴路”關連看到流行歌層級化空間,因為洋流般週而復始運動,充滿結構性的跨界、跨語的流行能動性,其中有著個別地域的特殊發展產生了差異文化,讓邊陲的、“地下”的空間具備翻轉其流行歌位置的潛能;本文中的臺北高原的作用力是最好的例證。以下將以《圖八》總結本文千高原“洄流迴路”的理論觀點與臺灣流行歌流傳大陸的過程。…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anuary 4, 2020 at 5:56pm — No Comments

石計生·兩岸歌流傳﹕千高原「洄流迴路」與臺灣流行歌(14)

流行音樂要能流行,主要還是要透過廣播電臺。大陸只有少數沿海地區可以收到臺灣跟香港的電臺,像廣東,剩下的就是靠民間。當時在《怎樣鑒別黃色歌曲》出版後,各地的廣播電臺是不允許播放流行音樂,電視更不可能。這個壓制流行狀況,在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 55,之後明顯有所鬆動。雖然官方表面上反對,但在翻唱版的臺灣流行歌逐漸流傳後,開始有廣播節目專門同步介紹臺灣民歌,如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濟臺的何紅柳。



在1987年到1993年“改革開放”熱潮期間,她所主持的《音樂茶座》會在每次節目中接受聽眾來信點歌,將聽眾所推薦的歌曲逐一推薦出去,或者提供各式歌曲拷帶給來信的聽眾。56…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anuary 4, 2020 at 5:43pm — No Comments

石計生·兩岸歌流傳﹕千高原「洄流迴路」與臺灣流行歌(13)

唱的〈一支小雨傘〉。鄧麗君在華語樂壇有著崇高的地位,〈甜蜜蜜〉是華人世界膾炙人口的名歌,收錄於專輯《難忘的一天》,1979年由臺灣歌林唱片發行;在香港部分由香港寶麗金唱片發行,收錄於鄧麗君同名專輯《甜蜜蜜》當中。49 另一“小歌片”〈一支小雨傘〉,演唱者陳美玲是香港歌手,其實是以國語翻唱臺語的歌曲。



1982年發行的〈一支小雨傘〉,是當代臺灣知名流行音樂歌手洪榮宏(他是1950年代寶島歌王洪一峰的兒子)的成名曲,也是家喻戶曉的流行歌。此外,圖七下方的兩張“小歌片”,是和大陸人民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1949至文革前流行的電影與歌曲:〈我的祖國〉和〈共產兒童團歌〉。前者是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郭蘭英演唱,於1956年上映的電影《上甘嶺》的插曲;其故事內容是1952年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事蹟,此歌極具愛國意識,迄今仍然被熱烈傳唱。50…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anuary 4, 2020 at 5:36pm — No Comments

石計生·兩岸歌流傳﹕千高原「洄流迴路」與臺灣流行歌(12)

戰後,這些歌一度絕跡,卻又於1980年代復甦,一些港臺歌星演唱的歌曲裡重新翻唱了30年代的上海老歌,而且迅速流行,最著名的就是上小節本文談過的,鄧麗君翻唱金嗓子周璇的〈何日君再來〉。



而《怎樣鑒別黃色歌曲》的出現有其歷史脈絡。1978年鄧小平宣布“改革開放”政策之後,內部仍有分歧意見。1981年1月23日,胡喬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講話中開始批評胡績偉的“黨性和人民性”的言論,成為了“清除精神污染”運動前奏。當時
高壓環境下,流行歌曲也被成為“靡靡之音”的“黃色歌曲”。…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anuary 4, 2020 at 5:29pm — No Comments

石計生·兩岸歌流傳﹕千高原「洄流迴路」與臺灣流行歌(11)

臺北高原作用力﹕臺灣流行歌與《怎樣鑒別黃色歌曲》



上海高原對於臺北的影響力,在冷戰時期衰退。兩岸對峙的年代裡,臺北高原的校園民歌(臺灣民歌)和國語歌曲等臺灣流行歌開始反向影響中國。校園民歌風行正是作者讀高雄中學時,學校安排喚醒午睡學生的歌是李建復唱的〈龍的 傳人〉。那時年輕人幾乎朗朗上口,有志者每天夢想投稿到中廣音樂網,穿著牛仔褲、背著吉他參加金韻獎、民謠風等校園音樂大賽,成為家喻戶曉的民歌手。1970–80年代的民歌手當時多如星辰,然而能在後文革時代風靡兩岸者,以演唱〈外婆的澎湖灣〉聞名的校園…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anuary 4, 2020 at 5:23pm — No Comments

石計生·兩岸歌流傳﹕千高原「洄流迴路」與臺灣流行歌(10)

1937年由黎錦暉“明月社”成員,金嗓子周璇唱的〈天涯歌女〉,是左派電影《馬路天使》插曲,由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發行,田漢作詞、賀綠汀編曲(由蘇南民歌“知心客”改編);這首歌在戰後初期被翻唱為臺語歌〈我的愛人啊〉,由紀露霞主唱。但在兩岸已經實質分裂分治的1950年代,這首歌究竟是如何流傳至臺灣?根據目前資料顯示,應該和電影有關。1949年7月在南京的國民政府撤退至臺灣後,反共態勢明朗,正大力推行反共政策,但卻同時允許大陸的電影繼續上映。當時報紙娛樂廣告資料顯示,關於《馬路天使》的上映有兩筆。一是1946年9月由大中華影業、國際電影聯合公演,由周璇、趙丹、袁美雲等演出,在臺北西門町的美都麗戲院上映,主打 “社會教化哀豔悲劇鉅片!”;二是1949年10月在臺灣臺南的赤崁戲院上映,主角為吳村、周璇、龔稼農和白雲等,標示為“歌唱巨片”。40…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anuary 4, 2020 at 5:19pm — No Comments

石計生·兩岸歌流傳﹕千高原「洄流迴路」與臺灣流行歌(9)

1932年版的〈毛毛雨〉既是學堂新歌,是一種五四運動後使用舊式音樂探索愛情等新樂歌的嘗試。以敘事性、中國民間小調風格表現。這點,深深影響著〈青春怨〉。這首歌流傳到臺灣正值日本殖民初期,很明顯有一個在地化的過程:提琴是西化日本必用的樂器,而用揚琴、月琴等漢樂伴奏,這個在地化同時就是中國化,或者說是臺灣人對於祖國的嚮往。這種嚮往並非例外,1930年代跨越“新文學運動”與流行歌界的歌謠開拓者陳君玉是代表性人物。那時是臺灣歌謠正式登場的時候,它的登場路線,基本上有兩條:其一是隱藏在“臺灣新文學運動 33”(1931–1937)的大旗下,用風起雲湧的報紙和雜誌方式露出在臺灣民眾面前;其二是臺灣唱片業在1935年古倫美亞唱片成立之後大興,市場化需求造就為數不少的作詞、作曲和演唱家。34…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anuary 4, 2020 at 5:09pm — No Comments

石計生·兩岸歌流傳﹕千高原「洄流迴路」與臺灣流行歌(8)

三 上海—臺北高原洄流﹕從〈毛毛雨〉等唱片展開根據上述千高原“洄流迴路”觀點,我們來探究兩岸三次流行歌之間的流傳。就1930年代而言,就是《圖一》〈大臺北鳥瞰圖〉的時代,有幾張具代表性的唱片可以討論:〈毛毛雨〉(1927)、〈桃花泣血記〉(1932)和〈天涯歌女〉(1937)。“30年代初的上海,是一座以市場經濟運作為特色的國際化大都會。在現代商業機制與都市大眾精神文化需求的社會大環境下,時代曲作為海派文化之一獲得猛迅發展的機會。” 26 這段話說明了《圖五》〈毛毛雨〉這首歌的時代背景。所謂的“時代曲”(modern…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anuary 4, 2020 at 5:03pm — No Comments

石計生·兩岸歌流傳﹕千高原「洄流迴路」與臺灣流行歌(7)

“洄流迴路”論是從臺灣流行歌向度切入,長時段的文化想像給予實質的空間關連。這關連可以是多層次的發展有如黑潮的三種循環的流動。從臺灣流行歌手的東亞或太平洋圈的跨界移動,對比“洄流”的流動循環,將從小到大這種歌洄流的空間拓展區分為以下三類。



(1)歌洄流“小循環”:從臺灣出發,如同冬天黑潮與中國沿岸流的匯流,通過臺灣海峽與南海洋流匯合又回到臺灣。歌曾經在其中的香港、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等的若干地域演出或傳唱又回到臺灣的過程。其中如歌手紀露霞、邱蘭芬、謝雷、陳盈潔和姚蘇容等,或如臺灣校園民歌通過媒介載體傳播至中國大陸和新加坡;



(2)歌洄流“中循環”:從臺灣出發,如同夏天黑潮與中國沿岸流的匯流,通過臺灣海峽與南海洋流匯合向北、又南回。歌曾經在其中的香港、中國、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等若干地域演出或傳唱又回到臺灣的過程。歌手如許石、林沖、盧靜子(原住民)、賴碧霞(客家)、洪一峰、文夏、郭大成和郭一男等;…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anuary 4, 2020 at 4:53pm — No Comments

石計生·兩岸歌流傳﹕千高原「洄流迴路」與臺灣流行歌(6)

僵化的節段由一個或其他節段中心並齊的測量中心所控制,而柔韌的節段線則自由地分岔,在任一邊萌芽、發展而不屈從於某個中心。僵化的線條是環繞在權力中心(power center)而被組織的,權力中心將之同質化,為國家進行控制的過度編碼所用。權力中心總是一個無能的區域,它們從量子流quantum…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anuary 4, 2020 at 4:44pm — No Comments

石計生·兩岸歌流傳﹕千高原「洄流迴路」與臺灣流行歌(5)

而如果流行歌“洄流迴路”所流經的城市是許多高原,則每座高原都可將不同的音樂主題構織成錯綜複雜的網絡,那麼它們就是多元體,它是由眾多不同的旋律、眾多主體,共變著的滑移。其滑移被洋流的洄流帶動產生橫向的連結,產生新的綜合;當在時間之流的過程裡,被音樂人創作或粉絲閱聽傳播時,各高原之間就產生了差異,許多新的混血旋律出現,這正是歌的生命力的展現,它將周流的潛能解放出來以營造一種差異,充滿創造的可能。但上述仍然是一個理想狀態,“層化空間”—權力擁有者所建立的許多束縛的層,會直接箝制具備生命力的滑移空間;以致於那些有融合性的歌流傳能自由移動的“平滑空間 15”成為困難重重,歌流傳的循環障礙重重。



自《千高原》1980年問世以來,對全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福科曾提及“或許這個世紀將作為德勒茲的世紀而為人所知。”…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anuary 4, 2020 at 4:23pm — No Comments

石計生·兩岸歌流傳﹕千高原「洄流迴路」與臺灣流行歌(3)

該博覽會的主要展出地點在城內(紅框線內),即清代臺灣巡撫沈葆楨所建臺北城舊址,是根據中國興建城池風水原理,城的方位坐南朝北,但臺北稍微偏向東方,原因是中軸線要對準七星山。日本殖民後居住者大多為日本殖民政府官員和眷屬。博覽會的第一會場靠近公會堂(今日中山堂)一帶,設有滿州館、朝鮮館、興業館和糖業館等;第二會場靠近新公園(今日二二八紀念公園),設有大阪館、京都館、東京館、電器館、臺灣茶葉協會特色館、演藝館和映畫館等。展館主要目的明顯是為突顯日本帝國的東亞殖民建設(剝削)成果,如滿州館、朝鮮館、臺灣茶葉協會特色館等,並展示日本殖民母國的各地發展與進步強化向心力,如愛知館、北海道館、大阪館、京都館與東京館等。

 

(图)…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anuary 4, 2020 at 3:32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