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 庫's Blog (354)

鄧京力林漫:論思想史的“全球轉向”(5)

這里我們需要再次提及, 為什麽麥克尼爾要提出文化之間的互動? 麥克尼爾的世界史,是以文化為基本單位, 其間存在著一個又一個的文化中心。或許在他看來, 強調互動實際上就是通過不同文化之間的交往,來相互消解掉彼此的文化中心主義。



而此時我們發現, 這種由實質性的文化交往,帶動的文化中心主義的消解, 思想史家通過主動地進行跨文化思考也同樣可以達到。的確, 希羅多德、司馬遷和伊本·卡爾敦,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國度, 分處不同的歷史時代, 他們之間沒有發生過任何實質性的交往。



如果不是因為思想史家自覺采用了多元比較的方法,把這三者放在一起進行考察, 那麽他們之間永遠也不可能發生任何聯系。全球思想史便是這樣打破固有文化思維的制約, 於以往不容易被察覺的地方建立起新的歷史聯系的。



因而, 就批判性的全球思想史而言, “互動”應該是一種主動地跨文化思考。
 …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25, 2020 at 9:30pm — No Comments

鄧京力林漫:論思想史的“全球轉向”(4)

(一)解構文化中心主義

威廉﹒麥克尼爾 (William H. McNeill)率先提出了,驅動歷史發展的引擎是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動, 而這種互動被後來的全球史家,演繹為跨區域的物質交往、商貿往來、疫病傳播等具體內容 [7](PⅩⅥ), 但全球思想史對全球史的核心———“互動”應該作何理解呢? 全球性的“互動”在思想史研究中又意味著什麽?

 

實際上, 在全球性跨區域的經濟交流,和人口流動中必然攜帶著觀念的交流和傳播, 由此我們可以考慮思想史的全球化進程研究,…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25, 2020 at 9:00pm — No Comments

鄧京力林漫:論思想史的“全球轉向”(3)

(一)解構文化中心主義

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率先提出了,驅動歷史發展的引擎是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動, 而這種互動被後來的全球史家,演繹為跨區域的物質交往、商貿往來、疫病傳播等具體內容[7](PⅩⅥ), 但全球思想史對全球史的核心———“互動”應該作何理解呢? 全球性的“互動”在思想史研究中又意味著什麽?

實際上, 在全球性跨區域的經濟交流,和人口流動中必然攜帶著觀念的交流和傳播, 由此我們可以考慮思想史的全球化進程研究,…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22, 2020 at 9:52pm — No Comments

鄧京力林漫:論思想史的“全球轉向”(2)

2005年, 由唐納德·凱利和烏爾里希·約翰內斯·施耐德(Ulrich Johannes Schneider)主編的《思想史家國際詞典》計劃啟動, 施耐德仍然相信思想史是“國際的”, 至少也是“超民族國家的”。實際上, 施耐德不是第一個宣稱,思想史具有國際性和超民族國家特性的人, 他只是把思想史國際學會在1994年的討論結果重申了一遍[5](P147-148)



大致又經過了十年之久, 阿米蒂奇再次重申了這一觀點, 他預言思想史將從“非民族國家”範疇直接躍入“超民族國家”範疇[3](P235)。可見, 思想史學界長期以來一直缺乏對該問題的反思。事實上, 單純從邏輯上思考便能發現異樣,…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17, 2020 at 9:00pm — No Comments

鄧京力林漫:論思想史的“全球轉向”(1)

摘要:與其他學科相比, 思想史的“全球轉向”相對滯後, 這與其自身的研究特點和學科傳統有一定關係。從現有的全球思想史研究來看, “全球轉向”無論對於改變傳統思想史的局限、拓展研究領域, 以及回應全球化時代所帶來的新命題, 都具有相對積極的意義。全球思想史首先是一種跨文化研究, 其作用主要扮演了解構的角色, 但它是通過建構多重主體性,與多中心的方式來消解單一文化中心主義的, 並在此基礎之上,試圖重建一個去中心化的宏大敘事結構。



因而, 宏大敘事又表現出全球思想史建構性的一面。這雙重內涵可以說是當前全球思想史研究方法的主要架構。在思想史與全球史的有機結合過程中, 一方面思想史可以有效彌補全球史中的觀念、文化等非物質因素的缺位, 另一方面全球史的空間轉向,則有望修正思想史長期忽略空間概念的問題, 給予人類的觀念形態以更加富有縱深感、互動性和關聯性的闡釋。



近十年以來,…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7, 2020 at 6:00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文化随筆#同學情思(完结篇)

欣欣然,命運之神牽你我不期而遇,款款兮,同窗之情鑒日月豈敢忘懷;雋雋乎,流淌的光陰已積澱為歲月,楚楚矣,生命的年輪已鐫刻在臉上。



歲月不居,快樂的能量令天道酬勤,人生如歌,理想的光芒用汗水折射。我們擔當自若,雖然艱辛卻光榮著,我們黽勉敬業,雖然忙碌卻充實著,我們孜孜以求,雖然形單卻快樂著。我們平凡的胸膛蘊藏著夢想,



都在反思中懂得了通融,

都在挫折中凝練了從容一人生是一片樹葉,綠了枯了;

事業是一場博弈,贏了輸了;

生活是一個漏斗,得了失了;…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5, 2020 at 5:07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文化随筆#獎匾漫議

時下,每臨大小機關府邸,光那些布列有致的獎狀、牌匾、錦旗,就足以令人眼花繚亂。毋庸置疑,此乃這個部門引以為榮的工作政績的見證,以資鼓勵嘛,理當無可厚非,但也確有人不“盡”其然之處。

說起獎匾,前些年裝潢考究的立體風景匾出盡了風頭,大概實用價值不高之緣故,近些年又多被美術壁掛匾取而代之,並鑲嵌上精美的石英鐘。誠然,這也不能不說是一大進步,因為它已被賦予新的功能,更能增進人們的時間觀念和辦事效率。而不盡其然者,允不揣冒昧,可能在太多太濫上。…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5, 2020 at 5:05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文化随筆#凡事糊塗了得

曾幾何時,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備受人們青睞,以至於被人們貼在墻上,掛在嘴上,置於案頭,尊為至理名言,不免讓人產生諸多感想。

的確,大千世界里人與人相處,普遍講求“大事清楚,小事糊塗”的原則,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涇渭分明,並為之廣為遵從的行之有效的處世哲學,它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寬仁慈厚的傳統美德。





嚴酷的現實生活證明,我們每個人在工作、學習以及社會事務之中,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有的人以寬宏大量為懷,不計個人得失,倒也落得一身清凈,心安理得;相反,有的人則斤斤計較,怨天尤人,患得患失,人際關係緊張,常常會發展到磕磕碰碰,落得因小失大,甚至觸犯法律,追悔莫及。…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5, 2020 at 5:02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文化随筆#文化精品頂目創意(8)

如今,坐上西去的列車,經過沙坡頭段沙漠時,沿途那些化腐朽為神奇的麥草方格,那些郁郁蔥蔥的沙生植物,那些巍然挺拔的樹木,無不在訴說著一個中衛人歷盡艱辛而不退縮的經歷,訴說著治理沙漠浩大工程的豪邁。應該說,沙坡頭旅遊風景區的誕生,就是中衛治沙成果的濃縮。沒有治沙成果,就沒有舉世聞名的沙坡頭。中衛人民造就了沙坡頭,使沙坡頭名揚四海。

經過半個多世紀治理,沿騰格里沙漠邊緣,中衛人民營造出一條綠色屏障,不僅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也使生存空間得到了擴展,迫使沙漠後退15公里,奪回了被風沙吞沒的土地。沿北幹渠、堿堿湖一線,開發沙荒地10萬畝,搬遷乾旱山區群眾定居,使昔日“黃沙滾滾不見天,風吹蒿斷無人煙”的北部沙漠成為渠道成網、園林成片、良田成方、瓜果滿園、稻麥飄香的新灌區。…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4, 2020 at 7:30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文化随筆#文化精品頂目創意(7)

包蘭鐵路穿越騰格里沙漠44公里,尤其沙坡頭地段屬流動性大沙丘區,風吹沙移,嚴重威脅著行車安全。在國家科研部門、地方政府和中衛人民共同拼搏下,沙坡頭這段以沙丘高聳、流動性大,被蘇聯專家稱之為盲腸地段的沙漠,自通車半個世紀以來,由於人工治沙,從未發生過因流沙掩埋鐵道而造成道路不暢的問題。

包蘭鐵路是祖國西北交通大動脈,更是中衛人民心中的一根神聖銀線,用心呵護它,用汗水守護它,是中衛人神聖的責任。經過不懈努力和探索,中衛人發明了用麥草在活動沙丘上紮設方格固定流沙的辦法,使肆虐的沙丘穿上了“天衣”,破天荒地被固定住了。…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4,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文化随筆#文化精品頂目創意(6)

《沙坡頭的思緒》電視紀錄片



主要參考資料:竺可楨《向沙漠進軍》,楊富國《風雨沙坡頭》,楊兆興的長篇報告文學《沙坡頭世界奇跡》等。

在騰格里沙漠邊緣,沙坡頭宛如鑲嵌在騰格里沙漠上的一顆明珠,散發著迷人的光彩。沙坡頭,經過數代人的艱辛治理,因治沙成果和環保效益,致使一處生命不敢問津的地方,成為一處環境秀美、景色獨特的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成為世界治沙史上的創舉、環境保護的典范。從此,沙坡頭聞名於世。



沙坡頭區地處騰格里沙漠邊緣,沙漠總面積達1068.13平方公里,佔版圖總面積近五分之一。有史以來,沙漠成為懸在中衛人民頭頂的一大禍害,流沙侵襲,吞噬良田,冬春黃塵蔽日,中衛人稱作“刮黃風”。…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4,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文化随筆#文化精品頂目創意(5)

《大麥地巖畫》電視專題片主要參考資料:周興華《寧夏古跡新探》《巖畫探秘》《中衛巖畫》《巖畫與文明探源》等著作,束錫紅、李祥石合著《大麥地與寧夏巖畫》等。

中國寧夏西北部有一片連綿起伏的山地叫衛寧北山,有個被群山擁抱著且具有神秘色彩的地方稱之為大麥地。因為大麥地巖畫有可能將中國文字的起源往前推移5000年而備受關注。大麥地巖畫內容豐富,多是實物的象征圖形,也有少量的表意圖形與符號,反映了古代人們的生活、生產、經濟狀況、心理活動和生存環境。巖畫多為鑿刻和敲擊,但制作精美,形象拙樸生動,與世界上其他著名巖畫相比,大麥地巖畫最大的特點是內涵極為豐富,它從多方面反映了中華先民的火熱生活、美好願望和熾烈情感,與賀蘭山巖畫一並成為寧夏人民的驕傲。…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August 6, 2020 at 6:31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文化随筆#漫話中衛酒令酒聯

中衛素享“酒的故鄉”美譽,酒文化韻味綿長,積澱中見厚,繼承中漸盛,無不體現著清淑之氣。作為地方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其特色見譽於人口,公允人於情理。

論及喝酒,中衛人善聚以飲,正是無酒不熱鬧。每每賓客蒞臨,少不得設宴擺酒;朋友聚首,難免不小酌一番;家人團圓,更是離不開暢飲。然而,無論哪種情況,總是尊卑有致,親疏有度,男女有別,長幼有序,儒雅之風有加,恰到好處。只是猜拳行令,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由此便能收到“酒令傳美意,杯酒暖心窩”之效果。…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June 4, 2020 at 1:33am — No Comments

范學靈文化随筆#文化精品頂目創意(4)

《菜園文化》電視紀錄片主要參考資料:李進興編著出版的系列著作,海原縣誌辦公室有關史料,海原縣文物管理所檔案文獻等。

本片用現代視覺走進海原的歷史,把人們引人一個古老而空靈的世界,觸摸文明的碎片,聆聽從遠古的歷史中隱隱傳來的天籟之音。

20世紀80年代中期,海原縣的菜園村出土了大量以石器、陶器和骨器為主的古代生活用品與勞動工具。考古學家們在方圓10多公里范圍內發掘清理出大量墓葬、窯穴和房屋基地,印證了這些文明出現在相當於中原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被考古界定名的“菜園文化遺存”。菜園文化遺存的發掘,不僅表明了早在4000多年前的海原地區已有人類居住,而且為我國新石器時代研究提供了相當數量且有價值的實物資料,在中國考古史上成為一件大事。…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December 12, 2019 at 9:47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文化随筆#文化精品頂目創意(3)

徐忠15歲那年,父親徐大力背砂壓地,風餐露宿,饑腸轆轆。幾年光景,家里依舊空空。徐大力一心想在壓砂地里種出救命糧食的夢想沒有實現,自己卻被活活累死。為躲避饑荒,徐忠隻身去了內蒙古。他剛走,母親因無法忍受生活的重壓跳崖自盡了。30年後,徐忠帶著妻兒回到了老家中衛香山地區,決心從頭開始重振家業。為了能過上好日子,他帶領兩個兒子連天晝夜苦幹,最終鋪了兩畝壓砂地並種上了籽瓜。在一次背砂中,徐忠被塌陷的礫石砸折了腰,長年癱瘓在炕上。1980年秋天,香山地區壓砂地鋪造狀況還處於劣勢,但人們已經開始行動了,他的兒子徐大龍、徐小龍不甘落後,一起投身到了鋪壓砂地的熱潮中,可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們依然在貧困線上扎,生活依然很窮!…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December 12, 2019 at 8:19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文化随筆#文化精品頂目創意(2)

亮點之三,美利工業區建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把昔日的戈壁灘變為今天的金銀灘。依靠科學管理,吸納社會投資幾個億,工業區近期效果是將有250億元的投資項目全部達產達標,等於再造了目前的4個中衛市的工業總產值。自治區黨委原書記陳建國看後感慨地說:“美利工業區建得好,符合科學發展觀,只要有水有地,不愁企業不。”

亮點之四,市政基礎設施。建成了環城東路、環城西路跨包蘭鐵路立交橋,創全區同類工程建設速度之最;建設了近300公里公路,為前三年總和;啟動政府償貸基金,巧妙化解了當前建設與長期發展的矛盾;在西部乃至全國率先給農村住宅和設施蔬菜大棚辦理有關權證,化解農村融資難題;建成了香山公園、騰格里湖、黃河濕地公園………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December 12, 2019 at 8:15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文化随筆#文化精品頂目創意(1)

《苦啊,中衛人》電視紀錄片主要參考資料:范學靈發表的隨筆《中衛精神及其實踐意義》,馮玉森編著出版的《香山風雨》,《中衛日報》2008年11月至12月《弘揚三苦精神踐行五個幹事》系列評論文章。

本片旨在凝練展示中衛人民發揚領導苦抓、幹部苦幫、群眾苦幹的“三苦”精神和激情幹事創業的良好風貌。…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December 12, 2019 at 8:12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文化随筆#中衛包古是酒鄉(3)

同年,自治區主席馬啟智專程來到香山酒業公司。當他得知“人工老窖”這一全區獨家新工藝,不僅填補了寧夏的一項空白,還標誌著寧夏白酒釀造技術已步人全國前列,並由此結束了寧夏不能生產高檔白酒的歷史後,他欣慰地指出:“企業都應樹立這樣的意識,用科技創新帶動產業的升級和產品開發,佔領市場制高點。”目前,香山酒業有限公司已經成長為集團公司,屬於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自治區重點扶持的優勢骨幹企業,並於沙坡頭設立優質葡萄種植基地,在法國開設酒莊,產品在寧夏市場佔有巨大份額,輻射到北京、甘肅、陜西、內蒙古、新疆等省(區、市),福建、浙江、江蘇等地客商也踴躍代理。枸杞果酒“寧夏紅”、白酒“塞上江南”通過 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並取得中國出口質量認證,產品出口曰本、韓國、美國、新加坡、法國等國家,並得到廣泛贊譽。



“…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December 12, 2019 at 8:04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文化随筆#中衛包古是酒鄉(2)

中衛釀酒歷史悠久。清代《乾隆寧夏府誌》將中衛酒與寧夏的枸杞、髮菜並列為著名特產:“其物產最著者,寧安之枸杞、香山之羊皮,中衛近又以酒稱。”據考證,中衛黃河南北當時分布著劉家、鄭家、歐家、盡盛魁、趙家、侯家、李家七處字號顯赫的釀酒燒坊。“義隆源”系劉家燒坊之字號。清朝同治七年(868年),劉成業之父在中衛縣城東關創辦了“義隆源”,專事白酒釀造。2008年,在中衛市區相繼發現“義隆源”商號、中國第一大燒酒鍋、雙曲磚拱頂連弧形倉房、釀泉四大釀酒遺跡,分別於2009年、2010年被列入中衛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從此,湮沒在歷史煙云中的中衛百年釀酒史再次煥發出奪目光芒。2009年7月,在釀酒遺址建成寧夏酒博物館,分設寧夏酒史、寧夏歷代酒器酒具、中衛釀酒窖藏遺址、館藏書畫精品四個主題陳列館,並以歷史年代為主線,展示了寧夏從石器時代至現代千余件酒器和豐富的酒史資料。…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December 12, 2019 at 7:56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文化随筆#中衛包古是酒鄉(1)

中衛地理位置獨特,處於阿拉善板塊與黃土高原結合部,在地質構造上有生成天然礦泉水的自然條件,加之物產富饒,文風清麗,自古盛產酒品。沿襲當今,弘揚大道;興替不殆,造化有加。1998年11月25日,自治區主席馬啟智欣然揮毫,題贈“中衛自古是酒鄉”一款,此乃故鄉人民一大幸事。

據《乾隆中衛縣誌》記載及有關專家考究,宋夏時,中衛酒已自成流派,形成體系。明清時期,中衛白酒生產已進入鼎盛時期。除“老窖白干”外,計有雄黃酒、重陽酒、綿蓬酒、醪酒、羊羔酒等多種產品,其中以天然沙生植物綿蓬籽為原料制作的綿蓬酒、以羊羔肉配料制作的羊羔酒,在中外釀酒史上堪稱首創。清代江西籍武舉李孝洋有《樵云黃同年惠中衛酒》一詩,盛贊“中衛酒”之佳美:“千頃波澄慰渴人,雙樽稠叠拜芳醇。從今識得鳴沙味,吸盡葫蘆滿腹春。”此時,中衛白酒已馳名塞上。…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December 12, 2019 at 7:5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