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流水能回頭's Blog (357)

石田英敬:緻敬貝爾納爾・斯蒂格勒(1)

1 夏日里,突如其來的死

當我在這里落筆冩下對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的回憶時,一直淚不能止。

在以阿蘭-傅爾尼葉(Alain-Fournier)的《美麗的約定》(Le Grand Meaulnes)聞名的小鎮艾皮納伊-勒-弗勒里艾勒(Epineuil-le-Fleuriel)上,在夏日的艷陽下,你突然消失在了黑暗中的另一端。我無法讓自己相信。

爲什麼?就這樣消失在世界的另一頭,實在是太突然了。“英敬先生,啊,很高興見到你”(Hidetaka, ah, je suis enchanté)熟悉的聲音還在我的耳邊回響。…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ly 22,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單小曦〈單小曦論五要素文學活動範式的建構〉(9)

在現實的文學活動中,傳統四要素之間都不是直達關係,而都需以傳媒要素為中介獲得連接。因此圖示中世界、作家、作品、讀者之間沒有箭頭標識。



作家的文學創作或文學信息生產並不是直接完成的,世界對於作家的意義要通過肖像、指標、記號等符號媒介形式傳遞給作家,作家則同樣通過這些符號媒介從世界中選擇所需信息才能進行文學信息的生產。…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rch 5,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單小曦〈單小曦論五要素文學活動範式的建構〉(8)

很顯然,這種思想認為,世界1、世界2是世界3的基礎和源泉。這些看法所持的還是一種傳統的「世界」觀。今天,電子傳媒特別是計算機網絡已經為虛擬空間(賽博空間)的開拓提供了技術可能,這使波普爾說的世界3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前面提到的穆爾認為,虛擬空間是不同於三個世界的新世界,它與自然地理空間、人的心理空間、傳統的文化空間等相互纏繞、相互交織,今天我們生存其中的世界是一種「混雜的空間(mixed spaces)」。 [33]而在鮑德里亞看來,今天電子傳媒製造的影像世界即我們生活於其中的世界,這是一個「沒有起源和真實性的真實模型」,是一個「以真實的符號替代真實本身的「超真實」世界」。[34]…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February 11,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單小曦〈單小曦論五要素文學活動範式的建構〉(7)

五要素文學活動模式的直接提出,也經歷了一個過程。2003年筆者於四川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在馮憲光教授的課堂教學中最初聽到文學活動五要素的說法。筆者完成於2006年3月的博士學位論文《現代傳媒語境中的文學存在方式研究》中,對文學傳媒是文學本體性要素和五要素文學活動問題作了相關討論。



李玉臣先生發表於2006年11月的文章《由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引發對藝術媒介的理論探討》,也明確提到了「構成藝術整體活動的基本因素應該有五個,即世界、作者、媒介、作品和讀者」…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February 3,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單小曦〈單小曦論五要素文學活動範式的建構〉(6)

上述理論研究在活動要素、要素之間的關係和整體活動過程方面,為我們建構新的文學活動範式提供了有益的啟發,但對信息在生產與傳播過程中的實踐性質,或意義生成性問題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John Fiske的傳播符號學研究則把信息的生產、傳播與接受視為「意義的產製」,他說:「對符號學派而言,訊息(信息)是符號的建構,並透過與接收者的互動而產生意義。」…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February 3,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單小曦〈單小曦論五要素文學活動範式的建構〉(5)

雅各布森的六要素十字形語言學交流模式會給我們建構新的文學活動論以更大的啟發。這一模式認為,任何言語傳播活動都由發信人(addresser)、收信人(addressee)、語境(context)、信息(message)、接觸(contact)、信碼…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February 2,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單小曦〈單小曦論五要素文學活動範式的建構〉(4)

在現代傳媒研究領域,及時回應這種哲學和文化觀念的是加拿大的多倫多學派。伊尼斯認為,人類不同歷史階段不同性質的媒介會使信息傳播發生偏向,或偏向時間或偏向空間,而這種偏向將會導致不同的文明類型,即所謂「一種新媒介的長處,將導致一種新文明的產生。」 [16]在麥克盧漢那里,這種思想被進一步發揮成了那句振聾發聵的著名論斷——「媒介即訊息」…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anuary 31,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單小曦〈單小曦論五要素文學活動範式的建構〉(3)

筆者所說的五要素活動論中的文學本體論采用的是20世紀重建形而上學派的現代哲學本體觀。這種現代哲學本體觀認為,本體不是與存在者存在整體相隔離的唯一的最後實在——某個特殊存在者。就是說,一方面不能把「存在」(本體)混淆於存在者,「確實不能把『存在』理解為存在者,enti non additur aliquanatura: 令存在者歸屬於存在並不能使『存在』得到規定」。 [8]與此同時,「不要靠把一個存在者引回到它所由來的另一存在者這種方式來規定存在者之為存在者,仿佛存在具有某種可能的存在者的性質似的」。 [9]



另一方面,存在或者本體並不脫離存在者,即「存在總是某種存在者的存在」。…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anuary 30,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單小曦〈單小曦論五要素文學活動範式的建構〉(1)

[摘要] 當下,「世界—作家—作品—讀者」的四要素文學活動說,已經成為了中西文論界特別是中國當代文論界,解釋文學現象通用的和處於主流地位的文學活動範式。但現代傳媒語境的形成,使文學傳媒要素在文學活動中的地位得以凸顯,新的社會現實讓我們看到,包括語言在內的文學傳媒不只是文學的工具,更是其本體性構成要素。20世紀以來現代傳播學、語言學、符號學、文化理論的相關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建構五要素文學活動範式的重要理論資源。作品、世界、作家、傳媒、讀者五個基本要素形成的整體結構和動態關係構成了完整的文學活動。建構五要素文學活動範式,推動文學活動論由四要素範式向五要素範式革命,是文學活動的實際存在和當代文學理論發展的內在要求。 …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anuary 28,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李春青 ·在「追問真相」與「意義建構」之間(7)

五、文學闡釋的重要性

張江教授《再論強制闡釋》一文也存在一些可以進一步商榷的問題,比如對造成「強制闡釋」的各種原因,特別是心理原因的探討所占篇幅較大,而相比之下,關於如何克服或避免「強制闡釋」的論證則篇幅較少。此外,他關於文學闡釋的判斷尤其是我不能茍同的。他說:「必須明了的是,文學的闡釋目的是求得共鳴,有共鳴即可,無真假對錯可言,不可證實,亦難證偽,極而言之,也無須證實與證偽,共鳴而已。歷史和其他學科的研究卻大為不同。」(11)也就是說,文學闡釋的唯一目的就是尋找「共鳴」,因此評價文學闡釋是否有效的唯一標準就看其是否獲得「共鳴」。…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September 22, 2022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李春青 ·在「追問真相」與「意義建構」之間(6)

那麽,合理的或者有效的闡釋應該是怎樣的呢?按照張江教授這篇文章的內在邏輯來看,有效的闡釋應該是一種「意義建構」而非「追問真相」。在這里我們可以做一點補充論證。其一,人文領域不像自然科學領域那樣有一個「真相」在那里。在自然科學領域,在主體與客體、我與它的關係中,客體或者「它」是不發聲的,不是主體,所以它是什麽,亦即關於它的「真相」,僅僅取決於主體的認知水平。在同樣一個認知水平上,「真相」只有一個。這里的關係是純粹的主客體關係。人文領域則不同。



這里的一切活動,無論是認知還是實踐,都是在主體與主體,即「我與你」之間的關係中進行的,作為對象的主體或者「你」是可以發聲的,因此這里的「真相」就不取決於人們的認知水平,而是取決於人們的價值觀和趣味,這里的關係屬於主體間性的關係。…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September 14, 2022 at 3:30pm — No Comments

李春青 ·在「追問真相」與「意義建構」之間(5)

在我看來,這種大循環的路線應該是這樣的:首先是進行文本闡釋,弄清楚文本各個層面的意義,然後把文本意義與特定文化傳統和歷史語境聯系起來,梳理這些意義與各種外在因素之間的關聯性,然後再返回到文本之中,進一步對文本意義做出闡釋。通過文本—語境—文本的循環闡釋無疑可以更加深入地把握闡釋對象,揭示出更豐富的意義。



四、是「追問真相」還是「意義建構」?

在論及「強制闡釋」的普遍性時,張江列舉了四條原因,除了「心理本能」之外,其他三條基本上都涉及知識生產的方式問題:闡釋究竟屬於認識論還是價值論?闡釋的目的究竟是「追問真相」還是「意義建構」?這實際上觸及到了闡釋學的根本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September 9, 2022 at 10:36pm — No Comments

李春青 ·在「追問真相」與「意義建構」之間(4)

這里我們不去辨別兩種觀點的是非對錯,我們感興趣的是對古史的闡釋立場。同樣一條材料,疑古者可以闡釋為偽造古史的證據,信古者則闡釋為古史的證據。二者皆有邏輯嚴密的論證,看上去都似乎無懈可擊。這說明,「先入之見」對於闡釋的結果而言有時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這種現象中國古人早就意識到了,孔子有「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論語·子張》)之說,《淮南子》也說:「三代之稱,千歲之積譽也;桀、紂之謗,千歲之積毀也。」(《繆稱訓》)可見這是一種普遍現象。這種現象的形成歸根結底都是「先入之見」的結果。「先入之見」規定了闡釋過程的指向,闡釋者只選擇那些可以證明此一指向的材料而忽視那些不符合此一指向的材料,闡釋的結果實際上已經先行存在於闡釋者的「先入之見」中了。…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September 3, 2022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李春青 ·在「追問真相」與「意義建構」之間(3)

二、關於「闡釋期望」與「闡釋動機」

在充分論證了闡釋對象的確定性之後,《再論強制闡釋》一文用很大篇幅討論了「闡釋期望」「闡釋動機」與「強制闡釋」的關係,借助於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來研究闡釋學問題。作者認為,「強制闡釋」現象的廣泛存在並不僅僅是觀念問題,而是有著深刻的心理學基礎:「當代心理學在諸多大規模實驗的基礎上,對期望及期望的認知作用給予試驗和研究,得出一些可以被重復和證明的重要結論。其核心要義是,因為我們只願意看到我們期望和想看到的東西,其結果必然是,所有看到的東西,都是用來確認我們期望確認的東西。」…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August 31, 2022 at 3:00pm — No Comments

李春青 ·在「追問真相」與「意義建構」之間(2)

闡釋對象的確定性究竟意指什麽?在我理解,按照張江的邏輯,絕不是指意義的唯一性。假如一個文本只有一個確定的意義,那麽,在一位闡釋者準確地揭示這一意義之後,一切闡釋就都不再需要了。這種見解實際上是一種自然科學思維,或者認識論框架內的主客體認知模式的產物。如果我們追問一塊石頭的構成元素是什麽,那麽答案只有一個,它一旦被發現就不需要再追問了。如果我們追問《紅樓夢》的意義究竟是什麽,那麽答案就不可能只有一個,關鍵看你從什麽角度和層面上來看它。只要有新的審視角度就會有新的意義現身。…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August 31, 2022 at 10:23am — No Comments

李春青 ·在「追問真相」與「意義建構」之間(1)

張江教授的《再論強制闡釋》一文對「強制闡釋」問題做了進一步深入闡發,在闡釋對象的確定性、「強制闡釋」現象產生的心理原因以及克服「強制闡釋」的具體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見解,對推動闡釋問題的學理性探討和建構中國當代闡釋學具有重要意義。但該文在闡釋的有效性及「文學闡釋」等問題上所持觀點尚可進一步商榷。主張闡釋對象的確定性並沒有問題,但這種確定性不能理解為意義的唯一性,它還包括文字背後隱含的豐富意蘊。對於闡釋而言,「追問真相」是「意義建構」的基礎,文學闡釋不僅僅是尋求「共鳴」,而同樣是一種「意義建構」。…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August 29, 2022 at 10:48pm — No Comments

廖育正「幻化遊戲」與「懸置遊玩」 論洪席耶對布爾迪厄的批評(14 引用書目)

引用書目

王璞(Wang,  Pu)。2018。〈再思法國五月革命:洪席耶與待鬆綁的工人形象〉“Zaisi France wuyue geming: Rancière yu dai songbang de gongren xingxiang” [Rethinking the French May Revolution: Rancière and the image of the workers to be loosened]。

《香港01》HongKong 01。7 月23 日。網路。2018 年10 月30 日 [23 July. Web. 30. Oct. 2018]。

文哲(Wenzel,  Christian …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August 26, 2022 at 9:18am — No Comments

廖育正「幻化遊戲」與「懸置遊玩」 論洪席耶對布爾迪厄的批評(13)

洪席耶與布爾迪厄的論點,大致可以歸結為兩條相反的進路。若我們把主體自主性區分為三種層次:(1)想要有自主性;(2)可能有自主性;(3)實際上有自主性──那麼,布爾迪厄談的是「實際上能有的自主性」,而洪席耶則是著眼於「主體可能有的、與想要有的自主性」。明確地說,布爾迪厄是先承認了遊戲中的幻覺成分,再用遊戲感去推測「可能有的自主性」(亦即自主性的可能性);而洪席耶則是從主體生活於「警治」的可感配置下,透過懸置的自由遊玩,去保全「可能有的自主性」──這條進路,或許是從「想要有自主性」出發,而去談論自主性的可能性。如果上述的辨析不致太離譜,那麼兩人的看法之所以隔閡也就可以理解了,因為兩者的立論點、進路,和一開始所接受的前提,都不完全相同。

 …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August 22, 2022 at 9:47am — No Comments

廖育正「幻化遊戲」與「懸置遊玩」 論洪席耶對布爾迪厄的批評(12)

布爾迪厄和洪席耶進路雖異,但在面對自主性問題時共用了相近的概念:「遊戲」與「遊玩」。「遊戲-遊玩」是奇妙的機制,也許與人存活動的創造有關(Huizinga  1980:  195-213;Winnicott  2005:  71-73)24 



布爾迪厄以「幻覺-遊戲感」,來嵌結群體與個體之間的互動,而洪席耶則以「懸置」及「自由遊玩」來指稱一種無涉於明確政治或社會目的的主體可能性。這組詞語雖接近,但所指終究不同:「遊戲」側重於集體與規則
(乃至對規則的承認或藐視等),25 而「遊玩」則只需「玩性」,規則的有無似乎不是那麼必要。「遊戲」與「遊玩」固然有所差異,然而仍有相通;…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August 17, 2022 at 3:0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