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ing Link's Blog (251)

李慶芳·如何撰寫小故事?

故事,豐富了生命,也使人反省與成長!

現在,我想分享的是「如何將田野訪談稿變成一個小故事?」或者變成一個「意義單元」之撰寫過程。當泡完田野後,我們必須將訪談之「逐字稿」轉成有意義單元或一個小故事。也就是,我們將一問一答的對談,鋪陳(framing)為一個小故事,備好資料分析的素材。

我個人喜歡將這個過程以「開放性譯碼」表示。我純粹將資料變成意義單元,且儘量保持客觀;先不要把理論帶進來,即使內心充滿主觀的解讀,但也保有彈性而先不要定調,以免太早污染資料而侷限資料的意義。接下來,我說明如何把一問一答的訪談鋪陳為小故事之三個小技巧:「問題意識」、「賦予主角」、「5W2H」。



技巧一:問題意識,探究表象背後的議題…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22, 2017 at 11:58pm — No Comments

李慶芳·「寫故事」難在哪裡?談寫作的「三要」

什麼是「質性研究」呢?質性研究就是透過真實的故事,令人產生洞見、啟發智慧之研究方法。因此,「寫故事(writing story)」不僅成為質性研究者需具備的基本技能,亦是質性研究者所面臨的一大挑戰。過去,蕭老師和蔡老師都曾說過:「我寫的文章很硬、很跳躍!」當時,我真得都不太清楚,究竟文章內容「很硬」?「很跳躍」指得是什麼?經過幾年的磨練之後,我漸漸明白寫一篇文章,不能只有「平鋪直敘」地將故事陳述而已,其「內容」是必須經過「鋪陳、潤飾與精鍊」,才能令人產生新洞見。

最近,我請學生幫我整理「故事」,在指導學生文章寫作的過程中,我似乎從學生的作品裡,看到過去我的影子;我漸漸明瞭蕭老師和蔡老師口中:「太硬、沒有靈魂、邏輯關係太跳躍」這些缺失的意義。我更從指導學生寫文作的經驗中,慢慢了解寫故事的鋪陳、邏輯與困難之處。以下,我就以三個「困難點」說明之:不會鋪陳、不會科普、寫不出邏輯關係。…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21, 2017 at 6:11pm — No Comments

李慶芳教授·與文獻對話的三個技巧

最近,我於質化研究課程中與學生討論關於「如何建構一條理論的脈絡?」的部分。我分享若要建構一條理論脈,你必須堅持、專注並且有系統的閱讀一系列的經典理論的文章;例如:「破壞式創新」、「跨界合作理論」、「社會物質性」、「價值共創」等。

可是,要如何閱讀一篇經典之作呢?答案是「你要與文獻對話、對打」。簡單來說,我認為「對話」就是「問、想、答、舉事證!」,閱讀文獻時,你可以抱著「提問、思索、回答、舉事證」的方式,先與正閱讀的文獻進行對話。…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18, 2017 at 9:05am — No Comments

ARCHITHAI·從發光發亮的泰國文創身上學到一件事:台灣文創沒有靈魂

《BO 導讀》:近幾年台灣興起一場文創之風,舉凡是旅遊景點、百貨商場只要打著文創牌,似乎就是人氣紅不讓的鐵招牌,然而對於常駐於泰國的筆者來說,相較於前景被看好的泰國文創產業,台灣文創就是少了些什麼… 今天,他則是要向大家分享為什麼泰國文創的發展越發光發熱,而反觀台灣文創似乎陷入只有精緻包裝的窘境。



這篇已經在我心裡醞釀很久,一直覺得,台灣近幾年一直喊著文創文創,尤其在松山文創園區的落成,一個場域都可以堂而皇之的冠上文創這詞。可我總覺得,台灣的文創似乎少了點什麼,卻又說不上來,…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15, 2017 at 11:23pm — No Comments

徐賁:集體記憶的倫理和往事紀念的權利

集體記憶是一種有別於“歷史”的社會群體自覺意識,集體記憶總是發生在特定的人群範圍之內,不僅不在無限範圍中被普遍認同,而且還會受到一些群體外力量的抵制或壓制。因此,集體記憶也常常被研究者稱為公共記憶、社會記憶、文化記憶、團體記憶、歷史意識、記憶鬥爭等等。

作為一個抽象的人群,“集體”並不能像個人那樣進行一種可以稱作為“記憶”的認知心理活動。集體不能回想往事,只有具體的個人才能有這樣的思考行為。因此,集體記憶不是由集體來進行的活動,而是個體在集體中的個人活動。參與集體記憶也就是選擇加入一個集體,自我認同為這個集體的一個成員。當一個群體有它自己的集體記憶時,外在於它的其他人可以理解和尊重,但卻不能真正分享這種集體記憶。…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15, 2017 at 9:37pm — No Comments

雷頤:拿伯的葡萄園

19世紀德皇威廉一世強拆平民磨坊被法庭判決違法、不得不賠償“業主”的損失並原地照舊重建之事現已廣為人知,成為“法治”的象征。其實,在幾千年前的以色列也曾有過類似的故事,並被載入《舊約》而成為“經典”,培養社會的法治精神。…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15, 2017 at 9:18pm — No Comments

馮象:海棗與鳳凰 ——《理想國》之八

寬侄:

臨出門收到你的習作,恰好讓我們在飛機上輪著讀,比看好萊塢電影有勁,謝謝!伯母說個別論斷的分寸把握似有瑕疵,提了意見,附上供參考。

文章之道,熟能生巧;但又不能太巧,流於雕琢或圓潤甜膩(那是浮華時代的通病)。要註意保持並錘煉一種樸素自然甚至粗獷的風格。只有個性化的不馴服的文字才是有力量的,而力量是藝術叢林的基本法則,沒有例外的角落。所以我不改你的文字,讓你慢慢領悟。

至於論說或思維的精確,可以通過翻譯來訓練。不知你註意沒有,現代漢語文學的主將多也是出色的譯家,這恐怕不是巧合。…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15, 2017 at 9:11pm — No Comments

馮象:正義的蒙眼布

歐洲的肖像紋章之學(iconologia),過去念中世紀文學時鉆研過一陣子。最近重新查閱一次,卻是因為耶魯法學院校友會波士頓分會的一封通知,征文紀念柯維爾(Robert…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15, 2017 at 9:10pm — No Comments

侯傑 王曉蕾:記憶·文本·性別——以20世紀30年代賽金花為中心 (一)

歷史是現實與過去的動態性交匯。在民族危機深重的20世紀30年代,具有不同訴求的人群究竟是如何通過書寫、口述等方式生產文本、構建集體記憶、凸顯女性與戰爭這一主題的?所謂集體記憶包含兩方面的內容:其一,社會性記憶即個人的記憶會受到各種社會力量的制約;其二,以社會為單位的記憶,社會成員所擁有的集體記憶不但定義著過去,還啟發並表達著他們的觀念與情感,體現著社會普遍的價值觀念,其產生的文化象征意義也是不容忽視的。為此,筆者擬以賽金花為研究對象加以探討。一方面,作為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青樓女子,賽金花早年曾以公使夫人的身份跟隨丈夫、狀元洪鈞一同出訪歐洲列國,贏得“東方之美人”①的聲譽。八國聯軍侵華時期,賽金花利用聯軍統帥瓦德西再度登上外交舞台。她的人生軌跡起伏較大,主體身份幾經變化,頗有幾分戲劇性。另一方面,她個人生命歷史中的某些細節尚存不確定性,並引來一些爭議,為不同言說主體之間的交鋒提供了各種想象的空間。…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15, 2017 at 9:09pm — No Comments

侯傑 王曉蕾:記憶·文本·性別——以20世紀30年代賽金花為中心 (二)

你們不必害怕,洋人是最講道理不過,公買公賣,不欺不瞞,現在要辦糧台,由我主持。你們誰願意承辦,就請到琉璃廠羅家大門去找我——這時我已搬在此處——有賽二爺給你們作擔保。經我這樣一說,第二天果然有些膽大的就來找我,表示願意承辦。[4](P34)

此時,在賽金花的眼中,“最無紀律,整日價在外邊吃酒尋樂,胡作非為”的外國侵略者已經“不必害怕”;洋人也已經變成“最講道理不過,公買公賣,不欺不瞞”。而她自己不僅擁有了新的社會角色“辦糧台,由我主持”,還有了新的居所“琉璃廠羅家大門”以及新的威權“有賽二爺給你們作擔保”。…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15, 2017 at 9:09pm — No Comments

侯傑 王曉蕾:記憶·文本·性別——以20世紀30年代賽金花為中心 (三)

在揭示賽金花個人生命歷史所具有的社會意義時,不同地區的媒體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為何報紙媒體要不斷挖掘賽金花身上所具有的社會意義?這是因為“九一八事變”以後,中日矛盾日益激化,在越來越多的男性逐漸投入到抗戰之中的同時,記者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隨著戰爭的爆發,女性的整體生存狀態勢必會受到影響;隨著婦女解放思想的日益普及,已經有所覺悟的女性或許可以成為輔助男性、支援抗戰的社會力量;仍有一些女性在觀望,需要被動員和鼓動起來。因此,他們要通過一個個具有典範意義的個案,使廣大女性用實際行動支持這場民族戰爭。隨著報道的不斷增加,賽金花的社會意義逐漸凸顯出來。與此同時,不同的報刊媒體也自覺或不自覺地從事著確立輿論風格、樹立自身社會形象的各種實踐。…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15, 2017 at 9:07pm — No Comments

侯傑 王曉蕾:記憶·文本·性別——以20世紀30年代賽金花為中心(四)

你尚能奮鬥嗎?與其憑空念佛,不如再現身救國。[14]

這固然反映了張競生對賽金花個人的期待,更表達了他對廣大中國女性的盼望。因此,他希望女性讀者,“將其人其事印在腦海中,並激起效法的沖動”[16](P198)。而賽金花的女性身份,更容易對女性產生號召力。眾所周知,賽金花參與對外交往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爭取女權,但是經過各類文本書寫者的敘述與詮釋後,已經成為某種具有豐富內涵、無窮想象的特殊載體,在眾多場合以榜樣與權威的面目出現,扮演起指點迷津的角色。…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15, 2017 at 9:07pm — No Comments

侯傑 王曉蕾:記憶·文本·性別——以20世紀30年代賽金花為中心 (五)

 

集體記憶的產生和發展往往源於現實的需求,而某些記憶一旦被喚回,也會不斷被書寫和強化,其中被建構的人物、事件和現實一般多具有某種特殊的聯系。賽金花恰好具備了上述特點。人們既可以從她身上發現傳統的因素,又能夠看到時代變革的烙印,同時也為30年代不同言說主體詮釋近代以來女性與戰爭等議題的他者言說提供了可能。…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15, 2017 at 9:05pm — No Comments

馮象:美極了,珍珠——譯經散記(上)

海風中一個低沈的聲音,開始,我沒有留意。

我在享受腳心裏陰涼的細沙摩挲,看浪花推來的一粒粒貝殼,在夕照下變得金黃。遠處,兩個嬉戲的小女孩蹲下,驚喜地尖叫著……直至天色漸晦,金貝不見,礁巖化作嶙峋的黑影,如一座傾圮的寺院,那聲音才伴著波濤的節拍,慢慢響了起來:En una noche oscura, con ansias, en amores inflamada…

這是誰的詩呢?我問,好像在哪兒讀過。風,在礁巖下應答:

是一個昏黑的夜

心裏焦灼,燃燒著愛情…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15,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李慶芳·知識的展演歷程:敘說的力量(下)

展演關係_資源附著,敘說產生關係

有了問題,啟動的展演;接下來是物與人的關係聯繫,我把他稱為展演關係(relation)。當我們要產生知識,首先透過「問題化」後,對問題的正向敘說之後,其次是敘說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複雜關係。我們還得展開一場敘說(saying),讓相關的人力、資源、知識、經驗都附著過來,或者被吸附過來。特別當我們處理相當棘手的問題時,在沒有明確的知識或經驗可以直接應用下;那麼,我們就得透過各自敘說的方式,將散佈、鑲嵌、脈絡化、在地化知識暫時浮現出來或被我們體現出來。…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3, 2017 at 3:42pm — No Comments

李慶芳·知識的展演歷程:敘說的力量 (上)

敘說產生力量,知識得以展演!

「知識」是什麼東西?「學習」又該如何進行?「如何開發我們腦袋裡的能量?」這些疑問是我最近期一直存在內心的「研究問題」。今天,我想寫下一些素材,以說明知識產生模式(KPM, Knowledge Production Model);其實,當我寫下KPM時,我腦袋中又浮現另一個概念,「知識展演模式」;縮寫一樣是KPM(knowledge Performative Model)。於是,我想把腦袋中雜亂的思緒,透過寫作呈現、具像出來,所以我又問一個問題,「知識該如何展演呢?」(Schultze & Orlikowski, 2010)?

當我給自己這個問題時,腦袋啟動運作的機制。或許有人稱之為「設定目標(goal…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December 31, 2016 at 9:59pm — No Comments

李慶芳·「敘說」的力量

這是上周六,我參加一個「敘說」社群活動的講座時,所得到的啟發和感想,當天是邀請一位來自高雄醫學大學的王心運教授,來講述「敘事與醫學倫理」這個議題,而我們在講座結束後也有做一些討論的動作。當天,我來不及分享我在講座上學習到的重點,還有一些自己另外的啟發和感想。其實我上課的時候,都會要求學生在課後和我分享,他們在這堂課上學到什麼?

所以,我也得要求自己要從「敘事與醫學倫理」這個講座上自問學到什麼?反思這整個講座的內容,令我印象最深刻一句話就是,演講者說明「敘說是自然的天性」,那是一種不矯作的態度,而一件事情要說什麼?怎麼說?或者是不說,這都能算是一種「敘說」;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從臉部表情、肢體動作這些細微的動作,觀察到他人想要傳達出來的訊息、或者是自我想要表達的事情。因此,我藉著寫部落格這個方式,與大家分享我在當天的講座上學到的三件事:「敘說得以覺知」、「敘說得以想像」、「敘說得以解放」。…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December 20, 2016 at 4:00pm — No Comments

李慶芳·以人類學的精彩故事,活化敏銳度 (sense)

之前,我們已經說明調適性學習之三種調整行為的能力:(1)從線索喚起知識體系的能力,即「見微知著」之能力;(2)連結與重整知識體系的能力,即「溫故而知新」之能力;(3)修正並運用於問題的動態過程,即「臨機應變」之能力。透過這個格「物」致「知」過程,人們學習新的知識體系。然而,面對這種非線性動態的學習歷程,我們究竟要如何運用「科技」來培養半導體工程師的Sense呢?傳統上,組織將知識編碼後進入知識管理系統的作法,顯然無法解決實務上半導體經驗傳承的問題;那麼,像台積電、聯電這類公司,除了師徒制外,組織要如何協助他們迅速累積經驗,縮短學習曲線呢?事實上,這個問題已經困擾半導體公司近四十年。 …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December 14, 2016 at 10:25am — No Comments

李慶芳·我對文化創意產業本質之「反思」

作者:李慶芳,實踐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看法是:(1)「文化」就是「在地的生活脈絡」。(2)「創意」可以提升「人文素質」。(3)文化創意應從價格提昇至價值層面。個人認為,若我們能重新理解文化創意產業的本質,就可以解構「百貨公司」與「文化創意園區」出觀點的差異,甚至融合「文化」、「創意」、「產業」三者,而讓相關利害關係人共創價值。文章由實踐大學國貿系黃繹恩整理、陳薇如校稿。



生活與創意的爭辯…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December 6, 2016 at 9:14am — No Comments

李慶芳·故事王─專注的聽眾

我們從第三個關係這邊開始,如果你的受訪者他是一個很會說故事的人,也就是說他滔滔不絕的敘說他的故事,這時候你的角色就變成是一個專注的聽眾,這種人當對方了解你的來意,並善於說故事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就扮演好一位專注的聽眾,比如說在二○○六年的時候,當我們很清楚我們要收集哪一類的故事的時候,我透過我的大學同學,他也清楚我的來意,他就要請了六位受訪者,我們再兩天的時間我們收集了不少很有趣的故事,當時我請陳同學幫我找受訪者的時候,他就叫我開出一些規格,大概需要什麼樣的受訪者,我跟說大概我要的維修故事事什麼樣子,最好這些人能比較能言善道,於是在那兩天的訪談過程當中,這六位受訪者,每個人都講出一個非常有趣且非常完整的故事。…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December 4, 2016 at 7:02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