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 Link's Blog (218)

毛毅靜 丁鋼 : 別樣的歷史敘事 (上)

——作為一個研究領域的教育影像

 自從電影作為當時的新興媒體進入中國,這一個多世紀的中國也同時進入了一個影像的時代。通過影像,教育呈現的豐富多彩是全然不同於紙制文本的,它是立體的、活動的教育生活圖景。尤其是作為一種活動影像的教育紀錄片成為在文本敘事之外的另一個領域——電影化的敘事,其所再現的教育影像,不單是鏡頭對真實世界教育生活的捕捉,而是對教育的影像詮釋,是對教育處境的形象解讀。因此,聚焦中國教育影像研究便具有了深長的歷史意味和現實意蘊。

一、教育影像研究的缺失…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December 15, 2016 at 10:31am — No Comments

魏敦友:歷史轉進、人性生成與知識類型(提綱)(下)

四、知識類型:從經學世界觀到理學世界觀到法學世界觀





(十九)人類的知識是隨著歷史與心智結構的轉進而轉進的。以此來通觀中國思想的漫長發展過程,我們也能清晰地看到中國人建構的知識系統在歷史的長程發展過程中轉進圖景。既然中國人在其早期的兒童時代確立了不同於古希臘與古印度的理念論之道論世界觀,那麽我們可以合理地將道論世界觀在歷史進程與人性結構雙重轉進過程中而發生的演化視之為道三變論。道成肉身,道一變為經,二變為理,三變為法。戴震說,經之至者為道,我們可以替朱熹說,理之至者為道,我們今天可以為我們自己說,法之至者為道。…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December 15, 2016 at 10:25am — No Comments

魏敦友:歷史轉進、人性生成與知識類型(提綱)(上)

——為南京師範大學“法律·政治·哲學—法治中國的歷史與現實對話”學術研討會而作

我相信,只要現代化對我們來說仍是一個有待實現的理想,文化研究是永遠不會冷卻的,真正的文化研究只能說剛剛開始。

—— 張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較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頁380。





一、引言:在一段法學學術公案的背後…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December 15, 2016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顏亮一·全球化與在地歷史意象的建構:台灣古蹟保存概念之形成與轉化(5)

3. 社區總體營造論述中的保存概念



社區總體營造論述雖然也提倡在地社區傳統環境的保存,但是它並不是從
古蹟保存運動中發展出來的。這支論述主要奠基者乃是曾於 1993 年至 1997 年擔任文建會副主委的文化人類學家陳其南。除此之外,社區營造論述不把保存古蹟當成主要關心的對象,而是把它當成用來召喚並培養「社區意識」的一個策略。而「社區意識」則是建立「公民社會」以及形塑「公民身份」不可或缺的基礎。陳其南在就任文建會副主委以前,曾經作過一系列關於國家與公民社會民…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December 14, 2016 at 9:02pm — No Comments

顏亮一·全球化與在地歷史意象的建構:台灣古蹟保存概念之形成與轉化(4)

在文建會出版的<台閩地區古蹟巡禮>的序言中,文建會主委陳奇祿(1985:4)是這樣來說明古蹟保存的社會意義:

中國人開發臺灣的歷史雖然只有數百年,但是經過早期閩粵移民的努力經營,將中國文化深深地根植在這個島上,因而也建造了很多足以代表中國式樣的建築⋯這些建築在過去發揮了教忠教孝、保家衛國的任務。要瞭解臺灣文化的根,透過這些古蹟可以獲得最深刻的引證。同時也可以看到幾百年來臺灣歷史發展的脈絡。



這段文字充分地表達了官方對古蹟保存的理解:古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見證…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December 14, 2016 at 7:25pm — No Comments

顏亮一·全球化與在地歷史意象的建構:台灣古蹟保存概念之形成與轉化(3)

影響早期古蹟保存論述的第三個力量是台灣建築史的建構。早期的建築學者常常用清朝北方官方的建築形式來衡量,因此並不認為台灣的本地建築可以代表中國的建築特色,這種看法正和國民黨政府的文化論述是一致的。然而這種說法在 70 年代逐漸受到在台灣成長的新一代建築學者的質疑。深受漢寶德影響的建築學者李乾朗在 1979 年發表了<台灣建築史>一書,書中將台灣的建築的歷史回溯自十七世紀,同時並將台灣的建築依年代與風格分期為荷西殖民時期建…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December 8, 2016 at 7:18pm — No Comments

顏亮一·全球化與在地歷史意象的建構:台灣古蹟保存概念之形成與轉化 (1)

一、前言

全球經濟、政治、與文化日漸緊密的互動,對於台灣文化政策的發展有什麼影響?本研究試圖從古蹟保存概念這個特定的文化生產面向來探討這個問題。於全球化對地域文化的影響,早期的研究主要關心的是文化同質化的問題。觀察到全球消費文化(尤其是美國的消費文化)在第三世界散佈的情形,有些人將文化全球化等同於「西化」或「美國化」,其最終將打破各國國內政治與文化的整…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November 18, 2016 at 9:30am — No Comments

李曉方·社會史視野下的地方志利用與研究述論(五)

在邊疆民族地區,方志文本又潛藏著獨特的邊地與民族內涵,有的學者從民族學與歷史學的雙重角度進行了探討。張新民基於貴州民族地區的地方志,做了一系列頗富新意的研究。他認為明代貴州方志纂修普遍化和通常化的趨勢,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當地學者渴望進入中心的邊緣性焦慮和大一統沖動; 而其敘事傾向,又清楚地反映了傳統士大夫的文化覺醒和立言不朽的價值訴1。譚必友通過梳理 19 世紀的 3 部 《鳳凰廳志》對民族地區描述的對象與視角的變遷,揭示

了其時的社會精英對少數民族試圖引領的方向…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November 10, 2016 at 11:28am — No Comments

李曉方·社會史視野下的地方志利用與研究述論(四)

該書在第二章歷代的方志編纂與研究中,談到了舊方志的局限性,重點批評了舊方志的地主階級屬性和天命論的唯心史觀①。譚其驤 《地方史志不可偏廢,舊志資料不可輕信》一文,基於自己多年從事歷史地理的研究經驗,以地方志對古城遺址、建置沿革、歷史人物、地方災異的記載為例,指出了地方志的記載未必可靠,故而不可輕

信②。武漢大學 《中國圖書知識》編寫組的 《地方志簡介》一文,則對傳統方志宣揚封建意識形態的孔孟思想、對歷代農民起義的汙蔑、編纂取材的局限等方面存在的流弊進行了批判③。不…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November 5, 2016 at 8:02am — No Comments

衡中青 侯漢清:地方志知識組織及內容挖掘研究

20世紀50年代,在著名農史專家萬國鼎先生主持下,歷時6年多,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從全國各地收藏的6000多種地方志中摘抄並整理出“物產”資料,匯編成431冊的《方志物產》,約3000萬字,它基本上完整地保存了明、清和民國期間全國各地的物產史料,具有極高的農業科技、經濟史料價值。

本文將以這套資料為基礎,探索方志信息組織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首先從方志目錄學整理角度出發,主要探討方志目錄類型和志書著錄方式、方法,總結我國新舊方志索引工作的成績和特點;其次,從農史物產史料整理角度出發,對農史物產史料的來源及其整理成果進行探討和總結。…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October 30, 2016 at 12:17pm — No Comments

李曉方·社會史視野下的地方志利用與研究述論(三)

章學誠對地方志乃史書的定性,正是其大受梁啟超推崇的主要原因。章學誠從 “志屬信史”、“志屬史體”、“志乃史裁”的理想設計出發,主張地方志的編纂原則亦應秉持 “史學法度”,並以此為標準,對以前的地方志展開尖銳的批判。他對其時地方志的基本評價是: “方志久失其傳,今之所謂方志,非方志也。”他不滿於方志編纂者的人員構成和基本素養,認為其中多為不懂史學的文士,他們好 “誇飾文辭”,甚至 “信筆亂”和

“猥濫庸妄”,而不明方志之責在於 “期明事實”; 至於文人修志多圖私利而缺乏責任心,則更為章氏所痛恨,進而提出了…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October 18, 2016 at 8:09pm — No Comments

胡昊·“一帶一路”建設:如何發揮智庫作用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兩年多來,得到國內外各界的熱烈響應。學界也積極行動,響應中央提出的建設高端智庫的要求,成立了各種各樣“一帶一路”相關問題的研究機構。要發揮好智庫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就要明確其職責和未來的研究方向。

職責

首先智庫的作用是進行研究,要與沿線國家智庫合作,共同研究。由於“一帶一路”涉及問題非常廣泛,有政治問題、經濟問題,還有社會、安全、財務、法律、民族、宗教以及民眾風俗習慣等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任何一個問題解決不好,都可能對合作造成消極影響,所以,要多研究問題,提供解決之道才是智庫的職責所在。…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October 2, 2016 at 7:20pm — No Comments

李曉方·社會史視野下的地方志利用與研究述論(二)



由於受到特定社會政治環境的制約,眼光向下的社會史研究路徑,在隨後的較長時間裏,始終處於史學界的邊緣地位。包括地方志在內的地方文獻以及民間文獻等在國內的史學實踐中並未得到充分重視和利用。這種狀況直至 20 世紀 80 年代社會史研究覆興後方得到根本扭轉,地方志的史料價值從此受到空前強調,地方志的利用廣度大為拓展。曹樹基繼承和發揚其師譚其驤的研究路徑,主要依據地方志史料成功重建了明清時代中國的移民史與人口史 1。台灣學者劉石吉主…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30, 2016 at 10:34pm — No Comments

地方誌旅遊價值開發與利用

地方誌比較系統全面地反映出一個時期城市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歷代學者對方志功能都有充分認識,尤其注重地方志的資政、存史、教化三方面功能。地方誌與當今城市旅遊文化有著密切聯系。從旅遊文化價值角度認識、研究地方誌,充分挖掘、利用地方志文化資源,對推動和發展現代城市旅遊經濟有重要意義。



本文僅從荊州地方誌的旅遊價值及其利用作些探討。





一、明清時期荊州地方志文獻…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14, 2016 at 7:00pm — No Comments

李曉方·社會史視野下的地方志利用與研究述論(一)

提 要: 地方志既是歷史研究的史料,又是歷史研究的對象。在傳統史學中,地方志多被視作一種史料,用以重建和解釋社會歷史進程。方志界始終將地方志作為研究對象,基於當下對方志編纂的關懷,對古代方志亦不乏具有社會史意義的批判。在社會文化史的視野下,地方志被視作一種 “文本”,揭示其中暗含的權力、觀念、目的和意義,成為相關學者的基本研究取向。通過梳理和述評,可以從社會史的角度,提出進一步拓寬地方志研究的途徑。

中國地方志的種類繁多,有總志、通志、府志、州志、縣志、鄉鎮志、衛所志以及各種專…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7, 2016 at 10:37am — No Comments

張試承·看《飢餓遊戲》會緊張是真的!電影院裡的空氣騙不了人

在過去,許多電影創作者曾經嘗試在電影裡加入氣味,隨著劇情走向讓觀眾聞到不同角色、場景的味道,更能夠融入電影的情境中。而現在,則有科學家想藉由偵測電影院裡的空氣,反過來得知觀眾在看電影時的情緒反應、甚至推測電影當時播放的情節。

red-chairs-1215718-1920x1440

圖片來源:Free images…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5, 2016 at 10:01am — No Comments

黃心怡·誓死捍衛說故事的權利《枕頭人》

演出:仁信合作社劇團

時間:2012/07/20

地點:台北市臺大劇場

邀一個不諳中文的朋友一起去看《枕頭人》,對方得知是愛爾蘭/英國劇作家馬丁麥多納(Martin McDonagh)的作品之後,笑著婉拒:「那一定很多對白……我沒把握坐在劇場裡聽兩個小時的中文」。的確,這齣戲充滿了對白,它要求演員,也要求觀眾全神貫注——從頭到尾,你的腦筋必須運轉不停,才能跟上劇中人(或者說,劇作家)風弛電騁的腳步。我因此慶幸自己沒有語言上的隔閡。本劇長度確實稍長,但卻不減觀賞的樂趣——功不可沒的,除了劇本本身的跌宕離奇(當然這佔了絕大部分),就是洗練的表演及設計表現了。…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2, 2016 at 11:15pm — No Comments

喬治·塞爾登: 時代廣場的蟋蟀 (10)晚宴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August 31, 2016 at 12:24pm — No Comments

喬治·塞爾登: 時代廣場的蟋蟀 (9)中國晚餐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August 28, 2016 at 10:31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