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 Link's Blog (217)

沈從文《月下小景》慷慨的王子(6)

那時各種禽獸皆隨太子還至兩小兒平時遊戲處,號呼自撲,示心哀痛。小孩到半路中,用繩纏繞一銀杏樹,自相糾繆,不肯即走,希望母親趕來。退伍軍人仍用皮鞭重重抽打不已,兩小孩因母親不來,不能忍受鞭笞,就說:

“不要再打,我們上路!”上路以後,仰天呼喊:“山神樹神,一切憐憫,我今遠去,為人作奴作婢,不知所止,不見我母心實不甘,請為傳話母親,疾來相見一別!”…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6, 2021 at 9:30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月下小景》慷慨的王子(5)

山中果然有一隱士,名阿周陀,年五百歲,眉長手大,臉白眼方。這人品德絕妙,智慧足尊。太子一見,即忙行禮不叠。太子說道:

“請問先生,今這山中,何處多美果清泉,足資取用?何處可以安身,能免危害?”



阿周陀說:



“請問所問,因何而發?這大山中,一律平等,一切邱壑,皆是福地,今既來住,隨便可止!”

太子略同妃子說及過去一時所聞檀特山種種故事,不及同隱士問答。

隱士就說:…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5, 2021 at 9:30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月下小景》慷慨的王子(4)

七天以內,四方老幼,凡來攜取寶物的,恣意攫取,從不干涉。七天過後,貧人變富,全國百姓,莫不怡悅,相向傳言,贊述太子。

太子過金髮曼坻處告辭,妃子聞言,萬分驚異。“因何過錯,便應放逐?”太子就一一告給曼坻,因為什麽事情,違反國法,應被放逐,不可挽救。



金髮曼坻表示自己意見:



“我們兩人,異體同心,既作夫婦,豈能隨便分離?鹿與母鹿,當然成雙。如你被放逐,國家就可恢復強大,消滅危險,你應放逐,我亦同去。”

太子說:…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4, 2021 at 9:30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月下小景》慷慨的王子(3)

太子聽說,滿心歡喜,詢問八人要的是些什麽。並且為八人說明,國中名貴寶物,尚有若干種類,某某寶物,藏某庫內,只問歡喜,無不相贈。

八個喬裝跛人,同時向太子說明來意:…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3, 2021 at 9:30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月下小景》慷慨的王子(2)

國王沒有兒子,事不希奇,由於身住宮中,不常外出,氣血不暢,當然無子。今既出門一跑,曬曬太陽,換換空氣,筋骨勞動,脈絡舒張,神廟停駕七天以後,七個夫人之中,就有一個懷了身孕。這夫人到十個月後,生一太子,名須大拿。

太子十六歲時節,讀書明禮,武勇仁慈,氣概昂藏,使人愛敬。太子年齡既已長大,國王就為他討一媳婦,名叫金髮曼坻,這金髮曼坻,也是一個國王女兒。長得端正白晰,柔媚明慧。夫婦二人,愛情濃厚,結婚以來,就不見過一人眉毛皺蹙。兩人皆只用微笑大笑打發每個日子,這金髮曼坻到後為太子生育一男一女。…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2, 2021 at 9:30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月下小景》慷慨的王子(1)

住宿在金狼旅店,用各種故事打發長夜的一群旅客中,有人說了一個慳吝人的故事。因那故事說來措詞得體,形容盡致,把故事說完時,就得到許多人的贊美。這故事的粗俚處,恰恰同另一位描寫詩人故事那點莊嚴處相對照,其一仿佛用工致筆墨繪的廟堂功臣圖,其一仿佛用粗壯筆觸作的社會諷刺畫,各有動人的風格,各有長處。由於客人贊美的狂熱,似乎稍稍逾越這故事價值以外,因此引起了一個珠寶商人的抗議。…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 2021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張能:德勒茲:遭遇“域外”(下)

“思考”意味著“風暴”、運動,它與“非邏輯”相互關聯。所謂“非邏輯”並不是不講邏輯,而是與德勒茲的主題相勾連,充斥在其作品中的恒常主題即:“超驗場域與經驗現象間不可彌合的斷裂。” 既然“思考”與邏輯、理性毫無關聯,那麼“被思考之物”呢?德勒茲極力認為,“它是從域外伸來、撕巾裂帛的一只爪子,抓碎了一切既有的思想命題、原則與結構”。如果說“思考”是一種創造性的暴力的話,這種“思考”讓理性噤口,那麼“被思考之物”作為域外的“爪子”總是與“思考”短兵相接。“思考”與“被思考之物”(不可思考者)總是不期而遇。 …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 2021 at 7:30pm — No Comments

張能:德勒茲:遭遇“域外”(上)

德勒茲對“域外”的規定超出了幾何空間意義上的界定。此“域外”不是與內在的區域構成相對立的外在性區域——在這種對立的結構中,一切事物的軌跡就被確立在此種“區域”的界定中。而德勒茲所關注的問題是:是否存在一種脫離了“域內”的絕對的“域外”,它不再與“域內”相關,也沒有任何外在形式的制約,它自身就是其自身的根據與說明,沒有“域內”的“域外”,唯有“域外”自身。也即是說,此種“域外”是徹底性的“域外”,它自身已經崩斷了與內在構成的內—外關係。 …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December 31,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月下小景》醫生(下)

醫生仍不說話,只是搖頭,表示這珠並非自己拿去,且解衣脫鞋,盡穿珠人各處搜索。但穿珠人問及“不是你拿是誰拿去?”醫生又不想說謊,就索性不答不理。

穿珠人越問越加生氣,先尚看到醫生神氣忠厚實在,以為不像盜賊。現在看來,就覺得醫生行為,實在有意裝傻。

醫生眼看穿珠人生氣樣子,知道結果必有苦吃。四向望望,無可怙恃。身加鹿獐,入圍落網以後,便無法逃脫。但也不想逃脫,只是靜待機會,等候吃虧。一面心想法師所說:“生活本極平凡,實無多大趣味,使一人在平凡生活之中,能領會生命,認識生命,人格光輝炫目,達到聖境,節制,犧牲,必不可少。”於是端正衣服,從容坦白,仿佛一切業已派定,一切無可反抗,如今情形,只是準備挨打,不必再作其他希望。…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November 10, 2020 at 9:30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月下小景》醫生(上)

這世界上,有多少害病的人,就有多少人對於醫生感到不大愉快。這也正是當然的道理。的的確確,這個世界上,由於他們那種無識,懶惰,狡猾,以及其他惡德,有很多醫生,是應當充軍或用其他同類方法來待遇的。有許多醫生,應得的一份,就正是一個土匪一個拐騙所得的那一份。但這並不是一種普遍的情形。世界上各個小小角隅都有很好的醫生,既不缺少一個軟和的靈魂,又知道如何盡職,知識也十分夠用。



可是凡在說故事上提到什麽醫生時,我們總常常想說,這是一個有法律保障的騙子。即或他不是騙子,但他的祖先,還是出於方士同巫師,混合了騙術與魔術精神,繼續到這世界上存在的。許多性情和平的老婦人,一見到醫生,就不大高興。許多小孩子,晚上不夢到手執骷髏的妖魔,總常常夢到手執藥瓶的醫生。…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November 8, 2020 at 9:30pm — No Comments

張靜:案例分析的目標——從故事到知識(12)

針對國內社會科學案例分析存在的若干問題,本文希望有六項闡明:第一,案例分析的目標不是講故事,而是產出知識,因此需要遵循認識活動共享的一般邏輯和原則;第二,案例分析可以提供的知識類型不只一種,比如解釋(原因)知識、理解(特征)知識或者規範(原則)知識;第三,案例作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不是對立關係,而是互補性關係;第四,案例的獨特性有必要和一般性知識建立關聯,從而使得具體案例可以和已有的知識發生對照;第五,案例研究的一個優勢,是系統展現因果機制和過程;第六,零散多樣的獨立案例能夠有意義,原因在於它們產出的知識,在相關知識體系中具有累進性位置。 …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24pm — No Comments

張靜:案例分析的目標——從故事到知識(11)

因果過程觀察較有利於通過案例研究呈現,但這不是對其他方法的替代,而是對其他方法的補充。比如一個定量模型可以展示不平等變量對抗議行為的影響值,而每一種結構變量的影響,在經歷不同種類的案例比較之後,都能發現不小的差異:一些影響是已知因果機制作用的結果,有些則不是,那麼,發現這些新的因果機制的知識性價值巨大。在這種情況下,對數值的平均處理會掩蓋要素影響的異質性,進而無法理解,是什麼樣的情況,使得常規要素變得非常重要或沒有意義。 …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21pm — No Comments

張靜:案例分析的目標——從故事到知識(9)

全面揭示豐富性不是案例研究的全部目的,也是其能力所不及的任務。這首先是因為事件性質的變化很難確證(identify),案例研究往往只能掌握事實上發生的情況,但對於沒有發生的情況難以取證,更無法對“看不見的”多種動機作出揣測。比如,當我們發現村莊里多人都在離婚,原因是拆遷政策以戶為單位獲得新房的資格,一個家庭算一戶,離了婚就可以分成兩戶計算,於是家人就有資格申請兩套房子,案例研究可以發現這些離婚的“因”,但對於那些面對這種情況,仍不選擇離婚的家庭又如何解釋?換句話說,我們知道了大量離婚事件為何發生,但對類似條件下未發生離婚的現象,我們知道些什麼?這一基本限定的約束,使得任何一項案例研究都無法包含全部豐富性,它只能對一個中心問題進行解答。 …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16pm — No Comments

張靜:案例分析的目標——從故事到知識(8)

定量研究通常有明確的目標問題,值得案例分析者學習。他們非常重視組織材料的方向和取值,力圖通過統計分析再現量值的共變關係,這對於描述一些基本狀況,具有難以取代的價值。但數值的意義和特定環境有關,它在不同的條件下往往具有不同含義,而統計分析一般都假定變量的性質、類別和數值在所有案例中的意義大致類似,但事實有時不完全如此。比如,不同社會的政治信任值(political trust)可能涵義完全不同,但定量研究一般不允許隨時改變系統變量的含義,這樣會導致整體的數值比較缺少共同的基準。而定性的案例分析則可以通過目標問題的轉換,發揮互補所缺的作用。比如,當統計分析發現,中國二胎出生率的上升值,大大落後於一胎出生率的下降值時,案例分析就可能發展新的目標問題:既然統計數據表明,是生育行為的變化(而非生育政策的變化),對於中國整體生育率的影響更強,那麼我們就應當解答,是什麼特有的因素推動了中國生育行為的變化,這有助於進一步評估甚至預測二胎政策的未來效用。 …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16pm — No Comments

張靜:案例分析的目標——從故事到知識(10)

五、因果機制探索 

社會科學的定量和定性方法,都重視相關關係發現,但案例研究的不可替代性,在於它可以完整展示因果聯系的過程,一些研究者稱之為“因果過程觀察法”。



對於案例研究者而言,他們所關心的問題,不僅是自變量與因變量,或某種發現要素與被解釋要素是否相關。而且,還有二者通過什麼樣的特定機制發生關聯。



在多數情況下,普通相關要多於因果關聯,這就需要研究者有能力,把重要的因果關係,從一般相關關係中摘取出來,通過鑒別因果關係的連動機制,來提升論證的可靠性。



比如,對於不平等和社會不滿之間的關係,研究者想要了解的,不僅是不平等是否產生社會不滿,而且希望揭示,這種影響一般會通過什麼特定的因果機制,發揮作用。
 …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張靜:案例分析的目標——從故事到知識(7)

高標準的案例分析,實際上包含著向“一般性知識”前進的追求。在研究者手中,案例被看成是代表現實世界的一種事實,它因為隱含著說明一般性知識的可能性,所以具有分析價值。



案例在研究者的處理中,是能夠說明這些知識的經驗材料例舉,雖然看上去它僅特指具體的社會現象,但這些“具體現象”卻是有代表性,或典型性意義的材料,研究者從中發現的,是符合某種條件的一般性特點:這些特點具有非個人化的、行為性的、規則性的特征,可以和其他社會事實的特點進行知識對照。



透過案例,研究者要發掘的不是一個具體的行為、活動和事件,而是隱藏在背後的、具有一般意義的公共行為範型,它要說明的是一般的影響力,在特別情景下的作用及後果,並非僅是針對一些個別事件的描述。力求從具體問題走向它的上位問題,使得一些來自具體場景的問題具有系統的意義,才會體現特殊知識的價值。
 …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張靜:案例分析的目標——從故事到知識(2)

上述誤解的問題在於,只重視材料的類別,而非證明的邏輯。如果說,材料的作用是提供分析證據,那麼,就不應當以材料的類別劃分研究活動的性質,因為不同種類材料的相互印證,有助於結論趨於準確。



對研究工作而言,更重要的是對材料采取的分析邏輯,邏輯才是“系統分析方法”的內核。很多案例分析的水準不夠,不是因為沒有材料,而是因為缺少組織材料的科學研究邏輯。案例分析既可以運用定量材料,也可以運用定性材料,但無論使用什麼材料作為證據,都不應偏離社會科學研究的一般分析邏輯:觀察現象、描述特征、建立界定、比較類型、展示過程、分析影響、探索機制、尋求解釋、達到證明。 …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張靜:案例分析的目標——從故事到知識(4)

二、社會知識的多重形態

 

案例研究能夠提供什麼樣的社會知識? 

第一種是解釋性知識,即有關影響、起因或推動力(動力條件和行為、事件的因果關係)的知識。這類知識的作用,在於幫助我們知曉事實、行為及事件因何發生,為何以這樣的形態而非其他形態發生,它們在什麼條件下發生,推動力來自什麼。…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張靜:案例分析的目標——從故事到知識(6)

一般知識體系是人類認識自身的階段性成果,一方面,它是共有、公開、開放和變動的,並非任何一個地區、時段、國家或意識形態的獨有產物;另一方面,它又被人類認識活動處理為命題或原理,它們相互聯系、具有系統性、處於認識階梯中抽象性較高的位置、具有相對廣泛的解釋力,這是我們稱其為“一般”知識的含義。雖然,社會科學很少能闡明所有時空都成立的普適性命題,它們表述的多是特定背景下的條件性命題,但這並不等於說,這些特定背景下的條件性命題,和一般的知識無關,或者根本不用加入一般知識的體系,相反,我們闡述特殊性知識的目的,是試圖發現一種可以加入整體知識體系,屬於其中的一種關係、特征或行為類型。作為類型,研究者所追求的並非是具體的場所和時間,而是在這一條件下可以成立的一般性命題。 …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張靜:案例分析的目標——從故事到知識(5)

規範性知識可能修正人們的價值觀,比如在市場經濟發展初期,有關商業行為的道德爭議廣泛發生,這是因為大量的商業行為是新現象,商業關係與傳統關係存在不少道德原則上的差異,社會研究經歷了激烈辯論,才確立了“商業盈利”的道德位置,使得受到法治約束的商業行為具有了正當性。



與此類似,指出人身依附關係具有阻礙發展的缺陷,也是包含價值性的知識:對於經濟活動的推動,人身依附不如獨立對等關係更具建設性作用。這些有關社會的研究,不僅包含規範性知識:商業行為具有正當性、依附性對經濟發展具有損害性等,而且它們闡發的價值標準,並非有史以來就存在,而是經濟社會進入複雜階段後的產物。這意味著,隨著人類社會的變遷,規範性知識會發生改變,所以需要不斷研究和認識。
 …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