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 Link's Blog (218)

萬黎明 萬傳法:當下電影敘事學研究的困境與反思——從重談「模仿說」說起(1)

內容提要: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電影敘事學研究曾一度在全球範圍內興盛一時,但隨著這股熱潮的消退,其研究卻一直處於低迷狀態而未見有任何起色。緣何會造成如此局面?又該如何重新振興電影敘事學的研究?本文從重談模仿說說起,認為在一時難以改變方法論的前提下,重新從「動力學」角度進行探索,或許是一個新的方向。…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February 1,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鄒廣文: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敘事結構(11)

再次,引領各民族文化交流,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認同的心理基礎。具體而言,一是要引領各民族間的價值互認,正確處理自我與他者的文化敘事。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認同的實現,有賴於各民族打破文化壁壘,自覺實現文化交流融合,彼此尊重各自的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價值理念和思維方式,在包容多樣性的基礎上尋求價值融合,培育各民族共同繁榮和共創歷史的心理訴求。



二是要積極引領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價值歸屬,正確處理一元主導與多元創造的文化敘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認同需要有一個價值靈魂來引領,這就需要進一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守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領地」,培育中華各民族對共同價值認同的心理基礎。三是要推動各民族在「和合共生」基礎上實現文化的再創造。…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0, 2023 at 7:32pm — No Comments

鄒廣文: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敘事結構(10)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認同是政黨認同的核心要素。中國共產黨致力於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的價值契合。近代的民族屈辱使中國被迫開啟了現代化進程,「師夷長技以制夷」不僅表明了中國人學習西方的態度,更宣誓了中國人抵抗西方的民族決心。屈辱的民族傷痛使我們始終處於既學習西方技術和制度又反叛西方本體文化的矛盾當中。十月革命的成功,中國人發現了一種既批判西方文化精神、又能指導中華民族實現現代性文化構建的理論樣態——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文化精神既契合了中國人集體本位的價值情愫,又規避了中國在「西化」現代性選擇中的矛盾心理,進而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一段全新的現代性啟蒙敘事。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認同的構建路徑…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December 10, 2022 at 8:30am — No Comments

鄒廣文: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敘事結構(9)

從哲學視角看,「認同」具有兩重含義:一是指「認可、肯定、贊許」之意,表示以自我認知和評價系統為標準對差異性他者的肯定性理解。二是指在交往實踐中,表征著具有同質性和異質性的主體求同存異和相互融合的過程。這兩重含義都蘊含著對多樣性的容忍和對他者的贊許與肯定,具有「二位一體」的特質。文化認同對於中華民族的健康發展有著根本的意義。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第253頁)文化認同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完整的認同體系構架中具有基礎性地位,是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構建的實踐證成。

 

(一)文化認同在中華民族共同體中的基礎性地位…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December 10, 2022 at 12:30am — No Comments

鄒廣文: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敘事結構(8)

(三)「我們往哪里去」:中華民族對共同體發展方向的文化導引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華民族具備了「民族國家」的合法政治外觀,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族」。盡管中國沒有遵循西方民族國家的話語邏輯和建構範式,但當代中國作為一個現代國家,不但具有現代民族國家的公共特質,而且厚植於五千多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是現代民族國家與從未斷層的歷史文明的復合體。英國學者馬丁·雅克認為:「世界上有許多種文明……但中國是唯一的文明國家。中國人視國家為文明的監護者和管理者的化身,其職責是保護統一。中國國家的合法性深藏於中國歷史中,這完全不同於西方人眼中的國家。」…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December 9, 2022 at 1:00pm — No Comments

鄒廣文: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敘事結構(7)

(二)「我們是誰」:中華民族共同體對文化身份的價值甄別

相對封閉的生存發展環境容易使各民族停留在本民族的「小民族主義」,局限於「夷夏之防」的民族文化等級觀念和對抗意識,難以形成中華民族「大我」的整體性價值自覺,甚至將「我是誰」和「我們是誰」對立開來。近代西方的堅船利炮和文化入侵使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民族危機,在抵抗外民族的侵略擴張和救亡圖存的歷史實踐中,各民族關於「我們是誰」的文化身份才逐漸清晰起來。…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December 9, 2022 at 4:00am — No Comments

鄒廣文: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敘事結構(6)

地理空間的互嵌性佈局呈現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生長的自然邏輯。中國地理空間廣袤且環境複雜,海拔由西向東順次遞減,西北部的戈壁和西南部的高原孕育了蒙、藏、維等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文明,中原及東部沿海的平原地帶則為漢民族的繁衍生息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西南山區是眾多少數民族的集散地,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則成為滿、回、朝鮮族的棲息地。「自然條件,一個民族國家的地理特征,對民族的歷史生活過程有著最強烈的影響。」(郭聖銘、王晴佳,第220頁)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孕育了不同民族獨特的文化形態,但歷次的政治動蕩和人口大遷徙使各民族走向交往融合,憑借人口流動、族際通婚等方式,各民族形成了地理分布互嵌的居住格局和血緣交融的親緣格局,為各族文化的交流、互認和融合奠定了基礎。…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December 8, 2022 at 5:00am — No Comments

鄒廣文: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敘事結構(5)

第二,從政治和文化雙重屬性的互構邏輯看,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建立在高度政治覺解和文化認同基礎之上的「國族共同體」。在政治屬性上,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主權國家為載體的政治共同體。在文化屬性上,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以中華兒女共同認可和遵循的中華文化為紐帶構建起來的文化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政治認同標示著成員對共同體的法權和組織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認同表征著對共同體的價值和心理認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聚合起的中華民族之所以能構建「共同體」,就在於其政治取向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歷史精髓和文化走向,形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政治認同和文化認同的理想結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政治性構成了文化歸屬的基礎底色;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屬性亦對其政治認同具有價值滋養效應。因此,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以政治認同為基礎的國家成員和以文化認同為基礎的華人群體的有機統一。…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December 7, 2022 at 5:00pm — No Comments

鄒廣文: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敘事結構(4)

從邏輯意義上講,民族共同體就是沿著「血緣-地緣-文緣」的遞進模式而構建起來的。民族共同體發端於共同的血緣紐帶,在共同生活的地緣聯系中形成了彼此承認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與利益聯系,進而在長期的歷史積澱中形成了共同的歷史傳統與文化記憶,塑造著全體成員的文化生命,成為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文化標識。

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一個具有普遍性與特殊性雙重特征的民族共同體。中國的民族國家構建依憑的不是國家的政治強力,而是中華民族各成員對中華文化的深度認同。中國自古以來奉行王朝國家的構建模式,雖然產生過「華夷之辨」的歷史分殊,但中華文明的包容性特質亦希望憑借文明的吸引力來實現「華夷融合」。正所謂「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December 6, 2022 at 4:30pm — No Comments

鄒廣文: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敘事結構(3)

人類社會始終致力於對共同體價值的理論籲求和實踐探尋。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學就曾率先發出了對「共同體」的價值追問:我們需要何種城邦共同體以實現正義、民主和公共善?亞氏指出:「當多個村落為了滿足生活需要,以及為了生活得美好結合成一個完全的共同體,大到足以自足或近於自足時,城邦就產生了。」(《亞里士多德全集》第9卷,第5-6頁)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提出了「共同體」與「社會」的區分,他認為「共同體是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社會只不過是一種暫時的和表面的共同生活」。(滕尼斯,第54頁)社群主義基於對西方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批判,試圖以「共同體主義」整飭西方現代性文化取向,提出將「個人責任的行使必須納入社會責任的框架,因為我們的行為只有在兼顧我們與他人的關係時才可取得最顯著的效果」。…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December 5, 2022 at 4:30pm — No Comments

鄒廣文: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敘事結構(2)

一般說來,敘事結構表征著對一種命題進行闡發的內在邏輯框架和自洽的言說方式,是由敘事要素排列組合而成一個完善的系統。文化敘事結構就是對這一命題的框架結構進行系統而周密的文化哲學闡釋,從中找到其內在文化機理和價值表達方式。當前學界對「中華民族共同體」也做了許多文化視角的研究,但多聚焦在文化認同、文化路徑等具體層面,當下我們亟需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敘事結構進行整體性表達,進而構建對中華民族共同體進行系統闡釋的文化哲學話語。…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December 4, 2022 at 4:30pm — No Comments

鄒廣文: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敘事結構(1)

摘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內容。中華民族共同體呈現的是多維度、多層次的總體性共同體樣態,其中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認同與價值持守是其核心的凝聚方式,也是「共同體」存在樣態生成發展的關鍵。在長期的歷史文化積澱中,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敘事結構: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本質是孕育其生成發展的文化底板,反映了中華民族對共在生存智慧的價值自覺,並構成這一文化敘事結構的邏輯起點;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標識作為中華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根本特質,孕育了民族的根基與靈魂,同時承載著對文化身份的歷史探尋和時代思考,並構成這一文化敘事結構的價值基礎;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認同表達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構建的價值聚合方式,彰顯了在中華民族共同體「五大認同」中的基礎性地位,因而構成這一文化敘事結構的實踐旨歸。…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December 3, 2022 at 4:30pm — No Comments

文創企業產品開發

近年來,「文創」是一個非常熱的詞語,越來越多的商業業態與文化創意元素進行跨界混搭。許多人以為文創設計就是將某種帶有文化屬性的圖文附加在現有的產品上,這樣的理解並不是正確的。

故宮文創節氣海報

文創產品是是從文化的不同方面詮釋的一種物化形態,也就是說文化才是文創產品設計的重要元素。設計師利用原生文化的美學特征、人文精神、文化元素,再通過自身對文化的理解和詮釋,將其與產品相結合,最終形成文化創意產品。

因此要想設計出受歡迎和有內涵的文創產品,首先要深入了解對應的文化,最重要則是如何選擇可用的文化元素。蘊涵文化氣息的產品會在無形中提高自身的價值,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 一起來看看別人家有優秀的文創設計產品吧~…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October 23, 2022 at 11:23am — No Comments

Mei Otsubo 産品設計敘事“主題”與“事件”的選取順序及分類(下)

(4)對某一限定産品的設計敘事

産品是整個敘事設計的主體

分爲兩種:

A 産品→主題:

主題爲限定的産品服務,根據産品各種屬性選擇主題,敘事主題選擇必須與産品使用情節與心理感知有邏輯關繫;這類敘事大多出現在設計項目中,多以語義的修辭參與敘事。此時的設計敘事,更多爲功能服務,功能情感化的輸出。

B 産品→事件:…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23, 2022 at 11:12am — No Comments

Mei Otsubo 産品設計敘事“主題”與“事件”的選取順序及分類(上)

在作品中,我表達了回憶與檔案的交叉,並用出生時的報紙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記憶。看起來可讀但實際上不可讀的字符串不僅表達了記憶的含糊性,而且成為嘗試印刷術的有趣嘗試。

我用像素替換了報紙或紙質圖案,然後以模擬方式再現它。另外,我故意放大了一個熟悉的尺寸的對象。通過這樣做,我能夠使作品足夠有趣,以提供非凡的印象,並將其密度和強度作為一個實物。我使用了十字繡技術來賦予作品以記憶與存檔相乘的意義。但最重要的是,我覺得我只是想縫。我很高興獲得這個獎,因為我可以重新發現手工的力量。如果我能繼續用我的手去創作作品,我會很高興的。」



方式一:主題(單一性)→事件→產品敘事…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18, 2022 at 11:30pm — No Comments

韋艷麗 周璇 趙志楊·旅遊文創產品敘事性設計探究(4)

隨著現代人們對生活品味的追求,茶盤為一款中國傳統器具,具有古色古香的特點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將結合前文提出的敘事性設計策略進行設計實踐。

(一)事敘—敘事主題的選擇。徽州茶文化屬於物質文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徽茶包括黃山毛峰、黃山金毫、祁門紅茶、茗洲炒青、屯溪綠茶、婺源綠茶、休寧松經營茶葉,像祁門紅茶、黃山毛峰、屯溪綠茶、太平猴魁等,都是家喻戶曉的名茶。茶文化中茶道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徽州茶道分為農家茶、文士茶、富寶茶、道家茶,不同茶道追求不同的審美特征,其中新安文士茶道,多在書齋庭院,竹閣流泉之所,茶重形質,水選名泉,瓦罐竹勺,追求三雅(境雅、器雅、人雅)和三清(水清、氣清、心清)的環境氛圍。從徽州茶文化的特征中提出「一方人飲一盞茶在一方院賞一徽州」的敘事故事。…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12, 2022 at 5:05pm — No Comments

韋艷麗 周璇 趙志楊·旅遊文創產品敘事性設計探究(3)

(二)形敘—形態基因的轉化。旅遊文創產品的設計需要將地域文化基因,轉化成產品設計要素,才能夠在產品中體現文化的特點,產品的設計元素包括造型元素、色彩元素和材質元素。



造型元素是指產品的外在形態,通過產品的大小、形狀、比例等要素來表現產品,造型元素的來源可以是造型的直接或者抽象的模仿,也可以是根據文化內容尋找可代替,接近的造型元素的來創造,不同的造型能夠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9, 2022 at 11:24am — No Comments

韋艷麗 周璇 趙志楊·旅遊文創產品敘事性設計探究(2)

(三)敘事性設計的特征。敘事性設計具有相關性、互動性和表述性的特點。在敘事結構上,敘事性設計的形式與意義緊密聯系,通過與其他事物的關係來闡述敘事性設計的形式[4];在敘事對象上,設計師和用戶為兩個敘事人物,是「給予」和「獲取」的互動關係;在情感體驗上,敘事性設計通過設計手法,把歷史文化進行合理的延續,讓「故事」承載文化,傳遞產品的文化內涵和設計理念。



二、旅遊文創產品

(一)旅遊文創產品理論。旅遊文創產品融和了旅遊紀念品和文化創意產品的概念,即加入旅遊地區民俗特色元素,結合傳統工藝和風格,具備旅遊紀念品特征和含義的產品[5]。旅遊文創產品的核心吸引力是通過文化吸引旅遊者,因此文化屬性是旅遊文創產品的重要特點。…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3, 2022 at 10:04pm — No Comments

文創産品敘事設計(愛墾整理)

通過分析諾爾曼(Don Norman)對人類情感三個層次的劃分。結合對敘事性設計的相關概念及其三要素進行梳理與歸納, 提出文創產品情感化敘事設計的路徑與方法, 通過具體的設計案例進行說明。通過設計案例驗證情感化敘事設計用於文創產品中可以促進產品與用戶之間的情感互動, 使文創產品蘊含的文化及精神更容易被用戶理解和接受, 為文創產品設計的發展提供一個新的參考路徑。…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August 29, 2022 at 11:00am — No Comments

韋艷麗 周璇 趙志楊·旅遊文創產品敘事性設計探究(1)

摘要:在傳統旅遊文創產品同質化嚴重的背景下,從敘事性設計的角度,將傳統文化通過故事的展現方式融入旅遊文創產品的設計中。基於旅遊文創產品的發展現狀,結合敘事性設計要素和敘事性設計特征。提出「事敘—敘事主題的選擇,形敘—形態基因的轉化,境敘—敘事情境的建立,意敘—產品敘事的表達」的旅遊文創產品敘事性設計策略。以增強旅遊文創產品的文化性、故事性、創新性、情感性,提升旅遊文創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給用戶帶來文化敘事情境的體驗。

引言…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August 29, 2022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