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 Link's Blog – September 2017 Archive (11)

張德明:後殖民史詩與雙重化敘事策略(4)

荷馬首先表現為一個半身胸像,是西方文化熟悉的希臘雕塑,它是白色的、堅硬的、盲目的、冷冰冰的大理石制品;這個形象從其原生地地中海被剝離出來後,經過歐洲人的加工,作為帝國主義的文化符號而出口到全世界,尤其是新世界,占據了至高無上的文化地位,成為古希臘民主和藝術的最高理想。在《奧梅羅斯》中,詩人諷刺性地對"民主"一詞進行了解構:他把democracy這個詞拆解開來,前半個"demos"與demonic同構,暗示"魔鬼或有魔力的",後半部分ocracyg與crass諧音,意為粗魯的, 粗糙的,

......它的粗魯

以其疾病侵蝕了藍色血管的大理石,

像一個死產的屍體,因為所有的理想在其強烈仇恨中…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6pm — No Comments

張德明:後殖民史詩與雙重化敘事策略(3)

隨著敘事視角的變化,這些背煤婦女的形象逐漸縮小,變形為爬行的螞蟻,隨後,這些螞蟻的形象再次轉化為人的形象,進入阿基琉斯想像中的非洲之旅。通過他的目光,史詩重現了"中間通道"奴隸販賣的場景,而煤山-金字塔的形象則轉化為奴隸販運的"黑三角"。

阿基琉斯爬上一個山包。他點數著這些男人

他們的手腕被繩索牽連;他看著直到

這支隊伍化為螞蟻。他發出輕輕的嘆息

直到最後一只螞蟻消失。然後他下了山。

螞蟻到達海邊…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5pm — No Comments

張德明:後殖民史詩與雙重化敘事策略(2)

羅克忒忒的漁民正在向西方旅遊者講解制造獨木舟技藝,為了獲得額外的報酬,他卷起褲腿,向他們展示了自己腳踝上的傷疤。這個傷口是被生銹的鐵錨弄傷的。但是他相信水腫來自他的祖先被鎖鏈綁過的腳踝。要不然為何沒有痊愈?他背的十字架不僅僅是那個錨的也是他的種族的,村子裏的黑人和窮人像豬一般紮根在燃燒的垃圾堆裏,然後被掛到屠宰場的鐵鉤上。21-3-3

顯而易見,這裏,無論是創傷本身還是展示傷疤的行為都具有某種象征意義。法蘭茲·法農指出,在最基本的層次上,殖民主體是創傷性的。帝國主義話語(尤其是在種族主義的層面上說)阻礙了(阻礙著)健全統一的自我的建構,造成了自我異化。殖民的精神分裂癥不但影響到被殖民者,也影響到殖民者以及處在兩者之間的其他人。(PAULA…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5pm — No Comments

張德明:後殖民史詩與雙重化敘事策略(1)

——解讀德裏克·沃爾科特的《奧梅羅斯》

內容提要:當代聖盧西亞詩人德裏克·沃爾科特的長詩《奧梅羅斯》是一部後殖民時代的史詩。史詩運用雙重化敘事策略,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基礎上,挪用了荷馬史詩、聖經和《神曲》中的基本情節、場景和人物原型,通過對創傷、戰爭、追憶和尋根等文化隱喻的雙重化處理,既借助西方經典文本的話語權和傳播力量發出了被壓抑的聲音,又重寫和顛覆了西方經典文本。通過雙重化敘事策略,詩人確認和建構了混雜的文化身份,顯示了多種文化在對話中共存的真正意義。

 …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4pm — No Comments

趙牧:後革命的“轉折”(4)

 

然而話說回頭,小說《你的領章呢》雖在開篇部分采用了戲仿革命的噱頭,但從整體上來說,卻是一次重建革命敘事的努力。當然,這裏所謂重建,並不是回到強調階級鬥爭的重要性上,而是在肯定革命歷史的基礎上,重申了從革命中獲得權力資源的國家為人們謀取福祉的宗旨。原來那種歷史線性發展的信仰,已無法在小說中找到蛛絲馬跡。小說所要表明的只是接受現存秩序,並相信它會向人們的現世幸福提供保障,而縱有社會失範,比如其中所提到的貧富懸殊和兒童失學的例子,那位把所有光明的意象集結一身的“領導”總能夠代表國家權力明察秋毫:…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4pm — No Comments

趙牧:後革命的“轉折”(3)

 

解構沖動首先來自於革命的內部。當然,這個內部指的是曾經被劃分到革命陣營而隨後又被清除或者壓制的部分。革命敘事經歷了一個不斷進行命名/區分的歷程,追求純凈化是它在不斷的秩序建構活動中的力量源泉。共產主義想象魔力般地喚起了在那一時空中暢遊的幻象,而在這種幻象中,所經過的臨時站點的未能成其所是則成了不可救贖的原罪。所以唯有背離原點的不斷行進,從而把心懷不滿的當下狀況理順並納入到歷史的時間線索,才能擺脫焦躁不安的景況。然而革命者的步伐並不一致,不同的利益訴求,使得革命的領導者與各式各樣的同盟者的關系始終處於分流變化之中。…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3pm — No Comments

趙牧:後革命的“轉折”(2)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3pm — No Comments

趙牧:後革命的“轉折”(1)

[摘要] 我們已經置身於後革命的時代。後革命的“後”,一方面是革命之後,表明革命及其話語已成為歷史;另一方面是對革命的反思,表明革命及其敘事的解構化或笑謔化態度已成時尚。其之所以能被當作調侃對象,是因為它不再占據意識形態的主導而成為了充分歷史化或者說資源化的事件。它已經不再處於國家輿論嚴格規約的核心地帶,但同時還沒有退出民間的集體記憶。在這後革命時代裏,革命及其故事是如何被講述的呢?這裏對從革命到後革命轉變的描述,著眼於在革命敘事中不斷地進行革命與反革命的區分直至過度而導致的解構性反叛,就包含了這麼一種解釋的動機。

 

 …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3pm — No Comments

周志強:英雄敘事及其終結——論蕭峰形象(下)

耶律洪基冷笑一聲,朗聲道:“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蕭峰大聲說:“陛下,蕭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此後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拾起底下的兩截斷箭,內功運處,雙臂一回,插入自己的心口。[17]

蕭峰的死異常突然而斷然——這一方面是又一個關於英雄的基本品質的敘事:輕生死而重然諾,輕功利而重情義;一方面,這又是蕭峰無意識地防禦和逃避焦慮的方式:即用死亡來完成自己的臣屬地位,把自己統合到一種足以抵擋對自身角色進行質疑的姿態或價值中去。而就敘事的策略言之,“死亡”本身的嚴重性可以有效地掩蓋現實癥候——烏托邦的虛無指向,而讓一陣突然冒出的悲壯感遮蔽對英雄的拆解和質疑。劉若愚講,俠的含義即在於首肯一種比生命更高的價值。而蕭峰顯然違背了這一“準則”:他對死亡的嚴重性的利用,使他的死亡失去了意義。…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2pm — No Comments

周志強:英雄敘事及其終結——論蕭峰形象(中)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2pm — No Comments

周志強:英雄敘事及其終結——論蕭峰形象(上)

摘要:蕭峰混雜迷亂的身世和尷尬慘烈的命運,抹去了塗在蕭峰式的孤獨而自由的抗爭者身上的光環,折射出了一種沈潛在現代性歷史進程中的無意識焦慮。在這個意義上,蕭峰作為一個歷史的無意識鏡像,喻示出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烏托邦沖動和這種沖動不斷遭到拆解的現實境遇。



如果說對英雄形象的敘事,是來自於對現實困境的體認的話,那麽,這種敘事並不能真正解決這一困境,而是帶來想象性的解決辦法。因此,蕭峰形象就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充滿歷史意義的“英雄幻象”。他並不能完美連綴來自現實的矛盾和裂縫,卻又有著這種矛盾和裂縫所帶來的印痕和創傷。如果說在大眾文化想象和現代審美虛構的層面上看,蕭峰是一個充滿魅力的英雄的話,那麽,一旦回歸建構這種英雄幻覺的深層歷史,蕭峰的英雄面目,連同其形成過程,又都成為暴露一種歷史無意識焦慮的鏡像。蕭峰的神話,由此會異變為一則充滿了分裂和異質、能引起一連串的性質截然不同的意義和信息的歷史寓言。…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1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