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gabat's Blog (166)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14)

後語



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五十年後的今天來看仍有相當的意義。印尼和中國是兩個亞洲的大國,歷史上有很多的來往,而印尼是世界上海外華人人口最多的國家,理應成為中華文化和其他文明最重要的交流渠道之一,實際上卻相反, 後來成為亞洲兩個缺乏互動交流,互相不瞭解的文化體系。印尼在獨立以後,曾經一度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外華語教育,五十年代開始壓縮當地華人的文化空間,到了六十年代則全面禁止華語華文,對當地華人採行強迫性的同化政策。發展過程固然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幾十年下來,卻使得華人世界和印尼人世界缺乏溝通瞭解,誤解陳陳相因積重難返。1998…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October 30, 2018 at 3:02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13)

陳馬六甲在其傳記中,不厭其煩地記錄中國的社會變遷與生活習俗,並且大量利用福建話的詞彙來說明,這種態度與成就,也是在印尼/馬來文學中很少見到的,類似的情況,可能衹有如梁友蘭(Nio Joe Lan) 在六十年代專用印尼文寫作介紹中國語文和文化,來協助印尼民眾理解華人文化的著作可以相提並論。95陳馬六甲除了對語言本身有興趣以外,同時對於語言使用的社會情況也相當關心,例如解釋廣東話與福建話的使用群體不同,以及不同語族在社會中遭遇的情境。考察東南亞近現代史,不乏華人參與東南亞當地政治活動的例子,華人學習當地語言,介入當地生活,反過來說卻少有當地人學習華語,參與到華人的知識活動。那麼陳馬六甲算是少數的例外,他不但中英文俱佳,還被中國左派人士根據其出版品認為是托派人物。以印尼本地人來說,陳馬六甲能夠深入到中國語言到這種程度,應該是絕無僅有的第一人。…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October 30, 2018 at 3:00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12)

另外在印尼本地對華人處境表達關懷的知識分子,幾乎都和印尼左派有關,這雖然可能和意識形態有關,然而陳馬六甲的作品做為早期印尼左派的精神導師,一開始就使得印尼左派對華人文化有較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印尼文壇享有盛名的作家 Pramoedya Ananta Toer,84即對印尼華僑的處境表達了強烈的人文關懷,其作品”Hoa Kiau di Indonesia”[華僑在印尼]。到目前為止仍是對華僑親善最具有代表性的印尼文學作品,85 Pramoedya 本人是共產黨員,86相信他是讀過陳馬六甲的傳記。87而陳馬六甲的社會主義思想,日後感召了六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領袖如 Soe Hok Gie 及 Arief Budiman,他們都是戰後第一代直接投身印尼改革運動的華裔。88而陳馬六甲的事跡在印尼本地,特別是在蘇門答臘,則有將其冒險事跡寫成小說等文學作品流傳的情況,因此陳馬六甲的文化接觸,具有可能的意義和影響,還有待未來進一步的探索。…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October 30, 2018 at 2:59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11)

第三部分 文化史



文化接觸



雖然說郁達夫和陳馬六甲的旅程特殊,不過相同流亡經驗並非是孤立現象,同一時間從新加坡逃往蘇門答臘的華僑華人很多,其中作家編輯等文化人也不在少數,74尤其是所謂的「中國南來作家」,幾乎都到了蘇門答臘,或是由蘇門答臘轉赴其他各地,75這批人在特殊的時代背景,突然來到地廣人稀的蘇門答臘島,…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October 30, 2018 at 2:57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10)

然而郁達夫還有一個截然不同的角色,那就是蘇門答臘的郁達夫。像郁達夫這樣眾所矚目的作家,而其言行透過自己或是文友的作品,不斷地暴露在讀者面前, 那麼作家的行徑就如同表演一般,而郁達夫又是最強調作品表露人生經驗,那麼實際上我們從這些有關的記述可以知道,其實蘇門答臘的一段人生經驗是郁達夫一生之中最精彩的表演,其中曲折離奇,充滿戲劇的張力,衹可惜他在表演結束之後就被刺身亡,沒有辦法再以慣用的第一人稱的口吻,親自記述這一段旅程。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所有有關郁達夫的蘇門答臘之旅的文字記載,都是這個表演的觀察筆記,也應該是文學史觀照的焦點。衹不過像郁達夫這種跨越國境的人物,相關的記錄也是散居各國,很難於放到目前有的文學分類範疇,不論是馬華文學或是中國新文學,於是蘇門答臘時期的郁達夫,則被排除在這些不同範疇的文學史之外。…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October 25, 2018 at 11:27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9)

陳馬六甲所留下的傳記體的作品也是旅行文藝的特例,今天我們對陳馬六甲超越國界種族語言的中國之旅主要的資料來源仍是這本傳記。矛盾的地方是,這本傳記到目前為止主要還是被看成是革命文獻,是要瞭解陳馬六甲一身革命事蹟的最重要的材料,如果衹用革命傳記的角度來閱讀將導致排除其跨越邊界的中國之旅,特別是由於這個華南/南洋華社的經驗對印尼人同時期的集體記憶而言是陌生的,因此論者談到陳馬六甲的「從監獄到監獄」都是跳過這段經歷不談,55至少到目前為止,筆者尚未發現有探討陳馬六甲華南之旅的意義的文章。因此就革命家的身份而言,傳記對旅行文藝極為不合宜的文類,不合宜的原因並非是作者寫作的問題,而是作品被閱讀的問題。問題是以革命家行誼而言,如非革命傳記,…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October 19, 2018 at 10:47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8)

相同的例子如航海家麥哲倫和庫克船長都是在旅行未結束前就身故了,但是他們本身至少都留下了詳細的記錄,足以做為旅程的基本文本,像郁達夫這樣能寫也應該寫的陳馬六甲的旅行記錄在形式上也和傳統的遊記大不相同,其中國之旅是記錄在他的自傳「從監獄到監獄」之中的一部分,也是極為特殊的情況。這部自傳向來被認為是革命傳記,是亞洲早期共產黨人中少有的詳實自傳,在三大冊洋洋灑灑的自傳中,陳馬六甲花了一冊的篇幅來記錄他的中國之旅,如果我們將其與各不同的華人社會的生活經驗加在一起,包括 1920 年代到廣州參加共產國際,20 年代末期在菲律賓和華人論交,以及 1937 年離開華南到新加坡在華人社群生活,全部的經驗算起來,都可證明在華人社群生活是其革命之旅中具有十足份量的部分,而且是難以分割的部分。現在問題是,一個作品的其中一部分可否成為旅行文藝的討論對象?就陳馬六甲的旅行記錄而言,其自傳中的一部分是目前有關其中國之旅的唯一記錄。…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October 19, 2018 at 10:41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7)

除了村中生活以外,他也開始在陳嘉庚的故鄉集美開始教書,教授英語,到了1936 年他甚至在廈門開辦了一所外語學校(School for Foreign Languages),有中學生及大學生來學習外語,以英語為主,也有學習德語的,其中也有不少華僑子弟, 由於當時社會情勢使然,學生們熱衷國事,也有對社會主義有興趣者,他和部分學生在思想上有很多交流。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日軍前來福建,陳馬六甲衹好選擇離開。從 1927 年到 1937 年,陳馬六甲總共在華南地區住了十年,他甚至曾經歸化成為中國國籍。38

陳馬六甲的華南之旅到了 1937 年已經結束,但是他和華人社會的因緣未了,離開廈門以後,陳馬六甲在東南亞幾個都市旅行,從仰光,柔佛,馬六甲到新加坡, 他發現在華人社群中生活反而比在馬來人社群中生活安全,他不用擔心被出賣,…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19, 2018 at 10:47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6)

郁達夫的失蹤或死亡是旅行故事的高潮,多少年來對郁達夫的回憶文字都表達了對郁達夫生死之謎的關注。郁達夫的失蹤發生在戰爭結束以後兩週,正是他的繼任夫人第二次生產的前一天晚上失蹤的,失蹤當晚郁達夫家中還有幾個客人,一位青年來找郁達夫,該青年「像一個台灣人,也像一個印尼人」,隨後郁達夫和那人一起出門,從此再也沒有回來。32日後各方面的猜測與研究,則幾種可能性都分別出現,有認為是印尼人殺害的,有認為是被當地華僑殺害的,也有認為是被日本憲兵殺害,但是都沒有確實的證據,這個謎直到 1995 年才為長期從事郁達夫研究的日本學者鈴木正夫解開。33 

陳馬六甲是在 1922…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19, 2018 at 10:42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5)

郁達夫也是一樣,郁達夫逃抵蘇門答臘實屬偶然,但是同一個時間選擇這一逃亡路線的,都有其他方式逃離,如日後主持盟軍和中國聯合抗日的情報部隊「一三六部隊」的林謀盛,25則是在蘇門答臘的巴東搭船到澳洲,繞道回到重慶;而當時和郁達夫一起逃難的王紀元,26則由蘇門答臘逃到爪哇島,和陳嘉庚一樣就在爪哇島隱居,27在整個日本佔領時期,身份完全沒有曝光。比較其他文人在南洋的日本佔領時期的低調及隱藏自己,則郁達夫這段彷彿雙面間諜的角色扮演,是在其不掩飾自己會說日語的必然結果,其實是毫無必要,這多少和郁達夫的性格有關,一面隱藏身分逃難,一面還要學習新語言、買書及吟詩,要以流亡心態來評價郁達夫的最後的人生旅程也有很大的困難。

綜觀陳馬六甲與郁達夫的旅程,如果我們以被迫旅居異域看成是流亡,那麼流亡衹是造成他們旅程的契機,而吸引他們繼續深入異地,則是其對於異境的興趣,…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19, 2018 at 10:35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4)

從這個角度來看郁達夫的蘇門答臘之旅,以及陳馬六甲的中國之旅,則都是兩重意義兼而有之。郁達夫在新加坡被日軍攻陷之前,身為新加坡「文化界戰時工作團」團長,在陳嘉庚的安排下隨著三十幾位新加坡工作的「文化人」(作家與報紙編輯等),逃到地廣人稀的蘇門答臘島,為了身家性命,隱姓埋名,喬裝為本地商人,卻因為通曉日語,被駐守當地日軍徵調為通譯,並掩護其他一起逃難的文化工作者,郁達夫這個旅程本身已經是足夠刺激玄奇。然而這個旅程也對蘇門答臘這個環境有特別的意義,在此之前中文世界對蘇門答臘基本上沒有什麼特殊的記錄,郁達夫連同其他作家的蘇門答臘之旅,留下大量的記錄,連帶對蘇島的各種情況,包括對蘇島的華人社會的情況,也一併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記錄。 

陳馬六甲的中國之旅也是一樣,他是在莫斯科國際共產黨會議上為各亞洲共產黨的代表,19…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19, 2018 at 10:25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3)

許多出自流亡在外的陳馬六甲。在日本佔領期,印尼與日本合作時,檯面上和日本人合作的是蘇卡諾,暗地利用機會準備獨立的計劃,即有受到陳馬六甲策略影響的說法。後來日本投降後,蘇卡諾不敢擅自做主宣佈獨立,一群青年人綁架了蘇卡諾,才有了八月十七日的獨立宣言,這個青年組織也和陳馬六甲有關係。印尼獨立革命期間,他甚至一度被認為如在蘇卡諾及哈達被捕後即繼續領導獨立革命的繼任領袖。13 但是其事蹟一直隱密不彰,因為他早在 1920 年就成為印尼共產黨主席,14 該黨在印尼獨立前被荷蘭和日本當局強力的壓迫,獨立後又先後被蘇卡諾及蘇哈托壓制清算,而陳馬六甲本人在印尼革命時死於內戰,陳馬六甲的相關事蹟,例如其在印尼革命中的角色,仍是尚待探索的課題。 …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19, 2018 at 8:11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2)

旅行是不是構成值得書寫的旅行經驗,主要還看旅者在動態中與陌生環境互動的精神狀態,在這個情況下,旅行者本身的角色是無可取代的,同一段旅程因為旅行者不同,或是不同的時空及條件下,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精神狀態,形成不同的意義。 

兩位主角中,郁達夫在華文世界中享有盛名,陳馬六甲則在印尼/馬來文世界中頗具名氣。4 郁達夫成名甚早,今天說到 1920…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19, 2018 at 8:05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1)

現代亞洲民眾交流的境界與印尼/馬來/馬華文學的周邊



前言



如果我們視旅行是對異域的探索,而把旅行文藝視為異文化接觸經驗的呈現,那麼太平洋戰爭時期華文作家郁達夫到蘇門答臘的死亡之旅,以及戰前印度尼西亞革命家陳馬六甲(Tan…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19, 2018 at 7:35pm — No Comments

陳平原:三十年文化之變(下)

連續十年的大學擴招,需要慢下來稍做調整

新京報: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就是高等教育。而高等院校在1999年的擴招,可以看作是一個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並且從那時起,爭議就未曾消失過。您也寫了諸如《大學十論》之類的書來關注。…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19, 2018 at 6:30pm — No Comments

周寧:文化軟實力談何容易

文化軟實力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當年美國那些簽署《獨立宣言》撰寫《聯邦黨人文集》的開國元勛們,想到的只是奠定一個國家的精神基礎,並沒有想到日後成為美國夢的前提影響世界。人人生而平等,具有不可讓與的生存權、自由權和最求幸福的權利;人必須終於自己的理想並尊重自己的權利,否則就不是一個國家的災難,而是人類的不幸。從獨立建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在不到兩百年的時間里,從一個殖民地獨立的邊遠小國變成世界帝國,美國夢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世界之夢、人類極限之夢。盡管這種夢想從未成為現實,但依舊對現實具有感召力,成就了美國的文化軟實力。美國用將近兩百年的時間建設的文化軟實力,值得注意兩點:一、文化軟實力的建設需要一個相對長的過程,絕對依附於國家硬實力的發展;二、文化軟實力必須具有普世價值的自信與表現力,國家之夢也是人類之夢。…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December 23, 2017 at 6:20pm — No Comments

王岳川: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下)

中華文明有什麽樣的文明形態呢?我認為是“三和文明”!第一和,是在家庭當中個人之間是和睦——“家和萬事興”;第二是社會和諧——和諧社會;最高的和是天下和平,所以當西方提出競爭鬥爭和戰爭的時候中國提出的是和睦、和諧、和平。我相信東西方都有各自不同或者求同存異的文化心理結構,西方的三爭文明和三片文明和中國的三和文明將在二十一世紀求同存異互動互補中,成為人類未來文明的重要方面。…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December 23, 2017 at 6:08pm — No Comments

王岳川: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上)

——在《藝術人生》端午節論壇上的即興講演

時間:2009年5月21日星期四

地點:浙江余姚河姆渡口

人物:王岳川、於丹、紀連海、聶衛平、方文山等

(此處僅僅列出王岳川的講演和回答提問。端午節正式播出時有刪節)…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December 23, 2017 at 6:08pm — No Comments

王岳川:美國金融危機與中國藝術未來走向(下)

二、希克模式對中國藝術的評價誤區的再思考

希克對中國當代油畫的收藏和投資背後呈現的問題值得國人充分注意。他近來提出中國當代藝術創作與評價模式的五個問題,值得深究:…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December 23, 2017 at 6:03pm — No Comments

王岳川:美國金融危機與中國藝術未來走向(上)

編者按:一段時間以來,美國“金融危機”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話題,這一遠在大洋彼岸的事件,因其“蝴蝶效應”而影響到世界多處角落。它對於藝術的影響,也被多次提及,因為中國當代藝術無論在社會影響的擴大還是市場上的價格攀升,部分推動力就來自於發生“危機”的美國,這更使得我們不得不對“危機與藝術”有更多關注的渴望。北京大學王岳川教授的這篇文章,分析了藝術市場背後關於文化戰略輸出等各方面的問題,從理論上指出了中國藝術的未來之路——“找到國際審美的共同形式”,並認為“中國應該大聲地提出自己的文化戰略”。其立論頗有意思,值得一讀。…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December 23, 2017 at 6:03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