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3,135)

賀天琪:左搖右晃——遠去的記憶 9

這樣的事情他做得太多太多:還有一次父親到幾十裏外的醴陵縣城去擔糞,回來時買了幾個饅頭準備路上充饑用,看見一個面帶菜色的婦女懷抱著骨瘦如柴的嬰兒在路邊乞討,便把饅頭都給了她,還掏出口袋裏僅有的一點零錢,讓婦女給孩子買點蜂糖沖水喝。在那麼艱苦的日子裏,父親還擠出一點錢來,接濟一位五保戶直到他去世。那時家鄉沒有菠菜,還讓我們從西安寄菜籽,他想試種推廣,因為菠菜含鐵富有營養。他就是這樣坦蕩的面對厄運,從未喪失生活的信心。 …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August 23, 2017 at 12:04pm — No Comments

賀天琪:左搖右晃——遠去的記憶 8

無論家裏誰有困難,大家一定伸出援手,有一回小侄兒動手術,弟弟不但沒花錢,大家支援的錢交完住院費還有富裕。我參加工作去了南泥灣農場離家遠,可不管什麼時候回家,必定是熱飯熱菜的等著,撲面而來的親情讓鞍馬勞頓一掃而光。有一次春節回來,全家大年初一到公園玩,我被小偷偷走了六、七十元還有糧票布票,那是我和愛人一年的積蓄。當時在我們家算是一筆巨款了,大家都十分失落掃興。媽媽笑著勸慰說,折才得福、折財免災。帶頭掏錢給我們湊回農場的路費,那時弟妹們都還在插隊,經濟上十分困難,都傾其所有,三元、五元的湊,甚至連毛票都掏出來了。小弟剛下鄉,分文皆無,還紅著臉不好意思地說,等我分了紅一定補上。那份濃濃的親情我們至今記憶猶新。而節假日全家聚在一起聊天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光。 …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August 23, 2017 at 12:04pm — No Comments

賀天琪:左搖右晃——遠去的記憶 7

解放初直至一九五七年,是父母結婚後最舒心的日子,也是最值得我們懷念的日子。只是相對一生實在是太短暫了。 …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August 23, 2017 at 12:04pm — No Comments

賀天琪:左搖右晃——遠去的記憶 6

當媽媽和她的夥伴們踏上逃難的裏程,誰也沒有想到,這一走就是幾個月。剛開始還能搭搭汽車、扒扒火車。走走停停,到後來就基本是徒步了。到處都是難民,到處都是被炸毀的村莊,殘垣斷壁,滿目淒涼。幸虧他們背的有米,餓了可以在廢棄的民房裏尋鍋做飯,還有力氣走路。在路上經常遇到敵機來襲,它們投擲炸彈,俯沖掃射,險象環生,媽媽他們幾次和死神擦肩而過。尤其是當他們快趕到衡陽時,被湘江隔擋著,暮色中的衡陽城隱約可見,滾滾的江面上沒有一條船。夜幕即將降臨,日本兵隨時都可能出現,恐怖的情緒揪扯著每個人的心。媽媽急中生智,大聲向對岸高喊著“我們是抗日救亡的學生,救救我們吧!”那無助無望,悲涼淒切的聲音在濃濃的暮色中飄蕩著,終於感動了一艘補給船,把他們接到對岸。“得救了!”“得救了!”至今媽媽都記得上岸後他們跳躍歡呼,喜極而泣的激動場景。 …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August 23, 2017 at 12:01pm — No Comments

賀天琪:左搖右晃——遠去的記憶 5

二 

說起一生的命運,母親萬分感慨,她說她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因為她至今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誰;同時她又是世上最幸運的人,她找到了相伴一生的知心愛人,還有六個孝順的兒女。 

的確,母親的童年充滿了苦澀和坎坷,外祖母因為不能生養,從一對江浙來的錢姓夫婦手裏抱養了母親。據說這對夫婦因為要繼續逃難,前途未卜又子女多拖累太重,只好忍痛割愛。外祖父是鐵路上的中層幹部,還是個財路頗廣的實職,因而家道殷實。他是個傳統觀念很深的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他因此瞞著外祖母又娶了一個青樓女子作側室,另居一所且已有身孕。但剛烈好強的外祖母在得知這個消息後,難以接受,一氣之下回了鄉下娘家,而且再也沒有回去。外祖父在愧疚之余,給外祖母買了幾畝薄田聊補家用。外祖母回鄉下和唯一的弟弟住在一起,日子過得很清苦。 …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August 23, 2017 at 12:01pm — No Comments

賀天琪:左搖右晃——遠去的記憶 4

聽著叔叔興奮幽默的談話,讓人浮想聯翩。其實每個地方都有優秀人才,他們和土地一樣,是當地的寶貴資源。那種所謂的階級路線,人為的把人分為三、六、九等,不僅是對天賦人權的粗暴踐踏,也是對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連我的嬸嬸都能拋棄偏見,慧眼識金的以身相許,相比之下,那裏決策者的見識甚至還不如農婦,我不禁想起偉大領袖的一句銘言: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 

在培養後代的問題上,叔叔也有自己的見解,他兩個孩子,一個學醫,一個學農。他實實在在地知道,養育著他的土地還缺少什麼。 …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August 23, 2017 at 12:00pm — No Comments

賀天琪:左搖右晃——遠去的記憶 3

表舅是解放前夕被抓伕去了台灣的,走之前他與母親相依為命,離家時妻子進門還不到一個月。他走後音信全無,妻子無奈改嫁。母親孤苦零丁,貧病交加,不久就淒慘謝世,由鄉親們幫著草草掩埋。在戰亂中這種故事總是不斷的發生在老百姓身上,讓人耳熟能詳,真是時代的悲劇。 

這次回來重修他母親的墳塋,舉行頗為隆重的祭奠儀式,是表舅多年的心願。或許他就是要從這體力難支的磕頭大禮中,表示對自己母親養育之恩的懷念之情,而愈是勞累才愈能從中尋得心靈的慰籍吧?我不禁為華夏祭祀文化那繁覆議程中所包含的豐富內涵所折服。在整個祭祀活動的安排上,更讓人看到表舅的厚道和策劃者的務實。凡來參加者,每人一條白毛巾戴孝用,另有一雙解放鞋和二十元作為酬謝,實實在在沒有一點虛禮,於是親戚鄰裏能來的都來了。 …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August 23, 2017 at 12:00pm — No Comments

賀天琪:左搖右晃——遠去的記憶 2

作為長孫,我很感謝彭堅先生對祖父那充滿敬意的描述。祖父在文章中形象是那麼高大,光彩照人,是我們的驕傲和光榮。但由於缺少資料,無從考證,我不知道這些敘述是不是歷史中的祖父,或者是祖父的歷史。因為如今的中國,歷史真的有時會變成一個被人隨意打扮的小姑娘,而且跟著時尚在不斷的變。令人欣慰的是故鄉的人民沒有忘記他老人家,縣志上已有他生平的記載。雖然我還沒有看到,但我相信,隨著歲月的流逝,歷史也會越來越接近真實,畢竟歷史是不能制造的。 

除了彭堅先生的文章,小時候還在家裏見過爺爺的許多照片。尤其是爺爺在德國漢諾威騎兵學校的,那些跨越塹壕和障礙的照片。爺爺騎著高頭駿馬,揮舞著軍刀,縱身一躍,英氣逼人,讓我印象深刻。可惜這些照片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的紅衛兵沒收焚毀了。據媽媽講,中山陵哭陵時,媽媽還抱著我隨同爺爺一起上了紫金山,我也是這個歷史場景的見證人呢。只是那是我才一歲半,還不記得事。 …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August 23, 2017 at 12:00pm — No Comments

賀天琪:左搖右晃——遠去的記憶 1

第一章·故鄉 

一 

故鄉是每個中國人心目中的聖殿,是心中永遠的情結。故土難離,一直在家鄉默默耕耘的人們自不待言。那些遠在異國它鄉的遊子對故鄉也總是魂牽夢縈:功成名就的要衣錦還鄉,和故鄉一起分享人生的光榮;為官為商的想造福鄉裏,讓故鄉和自己一起實現心中的夢想;年歲大了還要落葉歸根,在故鄉的懷抱裏安享身後的寧靜。故鄉是我們生命的根,是祖祖輩輩起根發苗的地方。 …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August 23, 2017 at 11:59am — No Comments

“世界公民”、“國際意識”與“國際責任” (下)

其二,從更深層次上說,對中西方文化要有理性的、正確的認識。中西方文化各有優劣,我們要以己之短,取人之長,不能以己之長譏人之短。在文化上,我們不能自卑,但也不能盲目樂觀,要認識到我們沒有經歷過文藝覆興和啟蒙運動所固有的缺欠。目前,我們提倡中華文化“走出去”,這很有必要。在此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推展、發揚中華文化,還要虛心向所在地、所在國家,學習人家的優秀文化。搞好文化交流。

其三,在國際交往中,作為具有悠久文化傳統的中國人,要處處留心樹立並維護中國人的國際形象,這就是文明、禮貌、謙和、好學、包容、寬厚、舉止得當、談吐不俗的形象。要樹立這樣的形象,就要提高文化涵養,每到一個國家之前,要盡量多了解人家的風俗人情、交往禮儀,處處尊重對方;還要了解所到國家民族宗教和禮俗方面的禁忌,避免在無知無意中傷害對方。各個國家民族的情況不同,要審慎采取相應的態度和方式。…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August 22, 2017 at 10:15pm — No Comments

埃利亞斯·卡內提《群眾與權力》(下)

蜇刺是外加於人的指令,指令在人的身上轉化為一種強大的能量,那就是“逆轉”指令的欲望。受指令蜇刺的人一心想要指令別人,給別人紮上蜇刺,這樣才能“除去自己身上的蜇刺”。人群社會中許多提拔制度都建立在人的這種基本欲望之上。上級對下級越兇狠,下級就對更下級越兇狠,小媳婦熬成婆,自己成了惡婆婆。受害者一旦得勢,就會加倍地迫害別人。



惟有劊子手在接受指令時感覺不到心理傷害…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August 22, 2017 at 8:03pm — No Comments

埃利亞斯·卡內提《群眾與權力》(上)

《群眾與權力》

埃利亞斯·卡內提著,馮文光等譯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3年1月



卡內提說故事,有一種哲學和格言的力量。他說故事並不是為了娛樂,而是用文學的形式思考那些源自古代人類,卻又仍然威脅著當代世界的種種根本問題,包括人類的貪婪、愚蠢、欲望、求生、死亡、肉體和心靈的痛苦、秩序和權威的建立和崩潰。

作家還是學者?…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August 22, 2017 at 8:02pm — No Comments

陳曉明:“前敘事”或不說出的勇氣(下)

維克米斯基在許多公共場合都刻意演示他的大屠殺幸存者身份,強化《片段》中的“我”與現實中的“我”不可能是兩個人的印象。在舉行《片段》朗讀會時,朗讀者總是他請來的演員。由於大多數的朗讀用的都是英譯本,而維克米斯基的母語是德語,這也許情有可原。但是,朗讀的時候,維克米斯基並不只是靜靜坐在一邊。他總是親自吹著豎笛為朗讀伴奏,以此烘托在極度痛苦中下的失語狀態。有的朗誦會甚至更具戲劇性,他故意讓貴賓席上他自己的座位空著,本人則不現身。在這種情況下,他那看不見的身影布滿了整個會場。他還會披一條猶太人用的祈禱披肩,營造一種虔誠的猶太教氣氛,使得整個活動充滿了神聖肅穆的宗教氣息。在公共行為中,這種誘騙性的暗示是虛偽不實的,是違背真實原則的。這種公共秀所構成的蓄意造假和欺騙,一旦被察覺,作者當然就會失去讀者的全部同情。…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August 22, 2017 at 8:00pm — No Comments

陳曉明:“前敘事”或不說出的勇氣(中)

道瑟科夫婦想把維克米斯基培養成為一名醫生。維克米斯基先是進了醫學院,但很快就轉到日內瓦音樂學院學習音樂。畢業後,接著又到維也納音樂學院深造,後來成為一位音樂演奏者和老師。1960年代,維克米斯基開始學習歷史,說是為了尋根。1979年,維克米斯基認識了在蘇黎世開業的以色列心理學家伯恩斯坦(Elitsur Bernstein),並接受他幫助“恢覆記憶”的治療。這種心理治療的可靠性和倫理性一直受到質疑,因為它太依賴於治療師的誘導,甚至常常運用催眠術或精神病藥物來幫助尋回或喚醒記憶。據維克米斯基自己說,他的《片段》就是如此恢覆記憶寫成的。這樣的治療幫助他回憶起一段段兒童創傷往事:從小失去父母,眼見父親死去,自己被遺棄,母親又死在集中營裏。《片段》中有多個母親人物,她們都不能對幼小的孩子負起母親的責任。…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August 22, 2017 at 7:57pm — No Comments

王文:一帶一路重塑中國人的世界觀(上)

作為建國以來第一個引起全球響應與廣泛追隨的中國倡議,“一帶一路”實實在在地反映了中國日趨崛起的軟實力,更折射了中國在全球與日俱增的吸引力、號召力。

2017年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重大節點事件。作為建國以來第一個引起全球響應與廣泛追隨的中國倡議,“一帶一路”實實在在地反映了中國日趨崛起的軟實力,更折射了中國在全球與日俱增的吸引力、號召力。誠如筆者在峰會現場聽到一位西方大國的前政要所說,“這是二戰以來除聯合國會議之外的最大規模全球峰會,對世界格局的變化是深遠的”。不只是對世界格局、中國實力有重大意義,“一帶一路”對中國普通民眾世界觀改變的意義也同樣巨大。“一帶一路”進展中的“民心相通”也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



中國的世界觀拓展至“全球”…

Continue

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August 22, 2017 at 7:20am — No Comments

約瑟夫·奈:中國的“馬可·波羅計劃”



今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了重要的“一帶一路”論壇。為期兩天的論壇吸引了包括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在內的29國元首到會,另外還有來自100多個國家的1200位代表抵達北京參與此次論壇。習近平主席將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稱為“世紀工程”,所涉及的65個國家占世界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二,覆蓋大約45億人口。

 “一帶一路”計劃於2013年首次提出,其目標是通過總額達一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將亞歐大陸整合起來,該計劃覆蓋從中國到歐洲、從東南亞到東非的廣袤土地,是中國提出的大戰略,甚至有人稱之為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一些觀察家還認為,此次論壇是中國試圖填補美國總統特朗普退出前任奧巴馬提出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後留下的真空。…

Continue

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August 22, 2017 at 7:12am — No Comments

葉彌:現在 4

四叔叔意猶未盡,唾沫亂飛地繼續講給侄女聽。他認為做長輩的有必要在後輩面前說點歷史,說點掌故,這比光擺前輩的架子的做法要高明。他還說,日本鬼子要槍斃女英雄。在集市上,一共三個遊擊隊。一陣亂槍過後,光剩下女英雄一個,日本人舉槍再打,鐺、鐺、鐺,像打在石頭上似的,女英雄毫發無損。日本鬼子當場就有幾個下跪下來,嘴裏“嘰哩咕嚕”地,就是說她是神仙的意思。小侄女展開黃黃的尖臉笑了。叔叔喝多了酒,腦子也不清醒了。

有一個傳說可能是真的。叔叔說:女英雄在日本鬼子那邊受到禮遇,日本人也崇拜講義氣的人。日本人客客氣氣地放了她。有好幾個人看見女英雄回家時站在門口東張西望,身上穿得整整齊齊幹乾淨凈。這個傳說與女英雄弟弟的說法完全不同,照她弟弟的說法,她與日本人之間是水火不相容的。…

Continue

Added by 非常灑狗血 on August 21, 2017 at 4:31pm — No Comments

葉彌:現在 3

長途汽車上下的女人適時地用了“我叫全金”而不是“我是全金。”在她閉著眼睛隨著長途汽車顛簸時,“我是全金”,或者更感性的“我就是全金”,這種表達方式一遍又一遍地出現在她預想的一些會面場合中。但現在她用了陌生的表達方式:我叫全金,並等待一村之長對她的名字確認進而對她本人確認。她連氣都不敢喘,緊緊地盯著村長的表情,在她富有經驗的目光下,任何偽裝都逃脫不過。她看見村長的身軀突然晃動了一下,從他臉上一閃而逝的焦急和恐慌而來看,他的晃動可以看著是驚訝或者是退縮。他僅僅是那麽失態了一下,接著又不動聲色了。萬事預防在先,有時候,被動是最好的武器。…

Continue

Added by 非常灑狗血 on August 21, 2017 at 4:28pm — No Comments

姜丹丹·詩人雅各岱的詩與思之清醒(4)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21, 2017 at 12:43pm — No Comments

姜丹丹·詩人雅各岱的詩與思之清醒(3)

浪漫美學(從德國早期浪漫派詩人到海德格爾的詩化哲學)將有限與無限的“普遍分裂”取消,使之達到“絕對同一”。意大利詩人萊奧帕爾迪(Leopardi),一個生活在浪漫主義時代卻“反浪漫”的詩人,早在19世紀末就第一個清醒地批判了這種“形而上學”的詩學觀的虛幻性。雅各岱延續了萊奧帕爾蒂的清醒的詩學傳統,質疑這種“狂熱”,努力把詩歌植根在存在的有限性(la finitude)之中,立足於“有限的此在”。他明確指出“把詩歌和真正的生活放置在局限之外,放置在狂熱、過度、反抗和斷裂中是謬誤的”,應該讓詩歌“更自然、更含蓄地”在“生活的局限的內部”找到它的位置。在這層意義上,他反駁了建立“斷裂的需求”,“與過去,乃至與世界本身決裂”的現代詩歌傾向(在19世紀末以蘭波、馬拉美為代表,在20世紀以超現實主義達到極致)的拒絕。…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21, 2017 at 12:43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