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3,145)

蕭馳《詩與它的山河》1

七年時間,十次實地考察,覓跡古典文學吟詠之地,發掘深植於中華大地的審美話語與觀念。

最早認識自然山水之審美價值並持續進行書寫,是中國文學令人矚目的一項成就。關於自然風景的許多話語和觀念都率先在詩中出現,而後方衍至繪畫,成為中國古典文化的獨特表達。…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March 10, 2024 at 6:30am — No Comments

馮文開·史詩:詩性的歷史敘事及其認同功能 下

這種藝術旨趣讓歌手會在藝術需要的情況下對歷史事實作出加工以適應史詩的演述。故而,在很多情況下,只有當史詩的內容能被外部的證據所確切地證實,它們才能作為歷史事實接受。…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10, 2024 at 6:30am — No Comments

張清俐·書寫口頭藝術的詩性之美

藏族英雄史詩《格薩(斯)爾》、蒙古族史詩《江格爾》、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不同民族在世代相承的口頭演述中創造了具有豐富藝術形態的有聲詩歌。欣賞之餘,如何通過書面轉寫呈現口頭藝術的詩性之美?在民俗學、人類學、文學等領域興起的「民族志詩學」流派提出了一整套進行口頭藝術文本謄寫和翻譯的觀點和方法,這不僅拓展了書寫文化自身的表現力,也為人們認識文化多樣性提供了新的視角。



再現口頭詩歌獨特藝術性…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rch 10, 2024 at 6:00am — No Comments

What is the Spatial Turn? by Jo Guldi

What is a turn? Humanities scholars speak of a quantitative turn in history in the 1960s, a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turn of the 1980s in history and literature, and even more recently an animal turn. Beyond the academy, to turn implies retrospection, a process of stopping in the road and glancing backwards at the way by which one has come.

May the weary traveler turn from life's dusty road and in the wayside shade, out of this clear, cool fountain drink, and rest  [E. Speer, “Robert…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rch 6, 2024 at 12:30am — No Comments

陳思穎等 詩歌療愈對情緒的干預作用——以拼貼詩為例 1

摘要: 本研究基於詩歌療愈的基本理論,通過拼貼詩的方式探索詩歌對負性情緒的療愈效果。拼貼詩是一種通過拼貼詩歌達到心理療愈效果的創新型詩歌療愈。實驗采用單因素兩水平被試間設計,以58名大學生作為被試,通過前後測及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的差異來探究拼貼詩能否對被試的負性情緒起到干預作用。結果表明,拼貼詩確實能在正負性情緒的不同維度影響被試情緒。文章嘗試從文學前景化、陌生化的處理方式及心理學的潛意識理論探討拼貼詩對情緒的調節機制。



1.1 引言

詩歌療愈是指使用特定的語言、象徵和故事,來達到干預效果、教育意義或者團隊建設性的目的(Mazza,…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March 5, 2024 at 7:00pm — No Comments

張連海·感官民族誌——理論、實踐與表征 下

斯托勒於1995年在《具身的殖民記憶》(Embodying Colonial Memories)一書中率先使用「sensing ethnography」一詞。目前,英文世界中廣泛使用的是「sensory ethnography」。台灣學者張珣的《馨香祈祝:香氣的儀式力量》是中國感官民族誌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March 5, 2024 at 9:30am — No Comments

馮文開·史詩:詩性的歷史敘事及其認同功能 中

換而言之,史詩之所以凌駕於歷史之上,並非因為史詩對歷史事件加以真實再現,而是因為它能夠對顯現普遍理念的人物和故事加以藝術再現,對操縱現實世界的各種法則進行真切的再現。史詩中的英雄是符合理念本質的具體形象,具有泛化式的普遍性,他們的言行符合特定民族對於某種人物類型的理想美德的想像,而且由於遵循可然或必然的法則而表現出一致性和普遍性。…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4, 2024 at 8:30am — No Comments

石圓圓:鄉土書寫的「詩性」之辯:從宮本常一的田野調查談開去 中

在日本,浮萍般的流浪者很少。大部分是以流浪為生活手段的人,也就是說,流浪是伴隨經濟活動而進行的。但中間也有不同的層次,有因個人際遇而流浪的人,也有因工作(生產)方式而流動的人。在《譜系》一文中,作了海上漂泊者、山間漂泊者、山中行者、落伍者群體等的區分,他們中包含了漁民、獵人、行商、手工藝人、流亡乞丐等,作者分析了他們旅行的動力,除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還涉及「流浪信仰」。



值得一提的是,在另一篇並不是流浪主題的文章《女人的社會》中,講述了鄉村年輕女性的移動。姑娘們流行在婚前結伴旅行,拿著很少的盤纏,有的純粹是游玩,有的去異地工作,有些人和途中結識的旅伴情投意合嫁到了他鄉,當然也有離家出走的少女,大部分的人都會回來。…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March 4, 2024 at 8:30am — No Comments

濟慈 (John Keats) 詩選·每当我害怕

每当我害怕,生命也许等不及

我的笔搜集完我蓬勃的思潮,

等不及高高一堆书,在文字里,

象丰富的谷仓,把熟谷子收好;



每当我在繁星的夜幕上看见

传奇故事的巨大的云雾征象,

而且想,我或许活不到那一天,

以偶然的神笔描出它的幻相;…

Continue

Added by Spílaio skiá on March 3, 2024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濟慈 (John Keats) 詩選·希臘古甕頌

你委身“寂静”的、完美的处子,

受过了“沉默”和“悠久”的抚育,

呵,田园的史家,你竟能铺叙

一个如花的故事,比诗还瑰丽:

在你的形体上,岂非缭绕着

古老的传说,以绿叶为其边缘;

讲着人,或神,敦陂或阿卡狄?

呵,是怎样的人,或神!在舞乐前…

Continue

Added by Spílaio skiá on March 3, 2024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斯蒂格勒·生活並非電影 5

6.遴選、准則與記錄

不過,作為特例的「庫里肖夫效應」以及寬泛意義上的電影同時也說明,第一持留(也即在一邊流逝一邊被持留的時間客體中對「剛剛過去的時刻」的持留)與第二持留(也即在一般意義上的回憶中對過去時刻的再記憶)相互獨立,這種對立其實是一種假象。

假如我們能夠說明活生生的現實總是包含想象,它只有被虛構之後才能被感知,也即不可避免地被幻覺所縈繞,那麼我們或許就可以說「感知」和「想象」之間總是存在著相互性的關系,即任何感知都具有想象的因素,反之亦然。感知是想象得以投映的銀幕。因此,我們或許就可以說生活總是電影,而且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才會有「如果熱愛生活,那麼就去電影院」一說。似乎我們去電影院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回生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即為了能夠復活。…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March 3, 2024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斯蒂格勒·生活並非電影 4

每當我聆聽一段音樂的時候,客體就以流逝的方式向我呈現。在流逝的過程中,此刻存在著的音符會把位於它之前的那個音符抓住,而之前的那個音符又會把位於它之前的音符抓住。此刻的音符把位於它之前的所有音符保持住,它既是「此刻之物」,同時也保持了客體的在場——時間客體之所以在場,正是基於這一「保持」。就這樣,時間客體具有了統一性。此刻在場的音符抓住了位於它之前的所有音符,以及所有音響時刻,正是因為這樣,它所發出的聲音才具有韻律性和音樂性,顯得和諧,並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音符,而不僅僅是一記聲音或噪音。…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March 3, 2024 at 8:30am — No Comments

温馨·李金髮詩歌中的色彩使用及意義 3

清白的人心是脆弱的,脆弱好像一個人的耳後,這是平常看不見的地方,只有自己心中知道,這里的皮膚也很敏感,受到黑夜和蚊蟲的襲擊就很容易讓人感到疼痛。黑夜和蚊蟲是很強大的,蚊蟲有夜色做掩護,黑夜則可以像潮水一樣帶來大片蚊蟲。在一黑一白的對比下,黑色取得了完全的勝利,這便是一種壓倒性的殘酷。邪惡的力量往往很容易能摧毀正義,因為走向正義需要人性來引導,走向墮落卻很容易。這種惡卻是不可避免的,好像黑夜每天都會來,荒野上也常有狂風,一旦來臨則摧枯拉朽。…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March 3, 2024 at 8:30am — No Comments

齊林斯基·媒介的深層時間:通過技術手段實現聽和看的考古學 上

第一章,有刪節



上世紀80年代初,德克薩斯的科幻作家布魯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與加拿大的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紐約的前拳擊手兼文學教授塞繆爾·德萊尼(Samuel R. Delany)一起發明了名叫「賽博朋克(cyberpunk)的現象。



他們的創作將乾淨的高科技和骯髒的垃圾、秩序和無政府狀態、不朽的人造生命和腐爛的物質結合起來。技術浪漫主義和死亡浪漫主義走到一起,創造了一種新的生命情感…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rch 3, 2024 at 7:30am — No Comments

[美國]托·莫里森:剝奪的語言與語言的剝奪 3

她覺得,文字作品是崇高的,因為它具有再生性;它產生意義,使我們的差異,我們之所以為人的差異得以確定——使我們與任何其他的生命不同。

我們總是要死的。這也許就是生命的意義。但我們用語言。這也許就是衡量我們的生命的尺度。

(盛寧 譯)

【賞析】…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rch 3, 2024 at 6:00am — No Comments

杜贊奇: 作為歷史範式的海洋 Oceans as the Paradigm of History 10

沿海國家對此並不滿意,它們要求將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從沿海國的大陸架邊緣開始延伸,從而進一步擴大管轄范圍。這一新的邊緣不僅難以測量,而且還導致了國家主張的重疊,引發了潛在和實際的沖突。各國提出的其他原則,如對「歷史」海洋管轄權的(有爭議的)主張,使這一充滿戰爭疑雲的局勢變得更加複雜。



征服自然作為實現人類滿足的手段,是民族國家構想的現代史學的驅動力。與此同時,對民族斗爭和成就的記錄研究一直與自然研究相分離。我曾試圖論證,歷史時間應更多地從自然進程的角度來看待,而不是像我們之前所做的那樣。因此,它與海洋流動的性質是連續的。…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rch 2, 2024 at 6:30am — No Comments

[美國]托·莫里森:剝奪的語言與語言的剝奪 2

她堅信,當語言由於疏忽、擱置、缺乏尊重、淡忘,或被強令扼殺而死亡時,不僅她本人,而且所有的語言的使用者和創造者都負有責任。在她的國家里,孩子們將舌頭咬去,代之以子彈發出無語之聲,發出那完全失效並造成混亂的語言的聲音,那種語言是成人們在把握意義、提供咨詢指導或表達愛情時根本不用的。然而她知道,言語器官的自戕不僅僅是孩子們的選擇,在那些頭腦幼稚的國家首腦和商賈巨子們當中,也比比皆是,徒有空殼的語言不給他們留下任何訴諸其僅剩的人類本性的可能,因為他們只要對俯首聽命者說話,或只要強迫別人服從就行。…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rch 2, 2024 at 6:00am — No Comments

中國兩會前瞻:文化議題料加溫

剛過去的春節假期,中國多地景區門票售罄、電影票房刷新紀錄、博物館排起長龍、廟會人潮湧動。文旅消費「火起來」,傳統文化「活起來」,共同構成濃濃年味。可以預料,在即將啟幕的全國兩會上,火熱的文化議題將持續加溫。

讓「流量」變「留量」

從淄博燒烤,到貴州「村超」,再到冰雪旅游「頂流」哈爾濱,過去一年,文旅產業的「流量密碼」始終是高熱度話題。

春節期間,中國文旅市場以沸騰之勢開場,出游人次和總花費等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潑天的富貴」讓各地文旅部門紛紛「卷起來」,喊話明星回家代言、拍土味視頻造梗等營銷方式層出不窮。…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March 1, 2024 at 11:30pm — No Comments

陳榮鋼譯 朱莉婭·克里斯蒂娃《身處中心的個人》6

【譯注】參閱克里斯蒂娃在「國際精神分析協會」第51次大會上做的講座《女性特質倫理學的序曲》(Prelude to an Ethics of the Feminine),倫敦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廳,2019年7月24日。下月推送這篇文章的譯文。

在我與凱瑟琳·克萊門特的對話中,我們深度探討了「享樂」這一主題,它引導我們走向宗教和神聖的領域。「享樂」超越了快樂,改變了性存有(sexuality),但並不「去性化」(desexualize),因為「享樂」將我們與內心自我和他者的對話聯系起來,並以此方式超越了個體與他者和「俗世肉身」(the flesh of the world)的連接和交流,這一點在科萊特…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March 1, 2024 at 7:00am — No Comments

刘永谋·斯蒂格勒的“技-艺”反思:技术如何解决“艺术危机”?2

本文以斯蒂格勒为例,谈谈法国技术哲学家对“艺术危机”的看法。斯蒂格勒所谓的“艺术危机”指的是什么?他有否想过该如何解决这一危机?这得先从他如何看待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说起。

斯蒂格勒主张“泛”技术,他认为“人的行动即是技术”,舞蹈、语言、文学、诗歌、音乐乃至政治,无一不属于技术领域。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技术”一词指称人类行为中只有优秀者掌握的专门技能,如声乐技术——虽然人人都会唱歌,但只有歌唱家才掌握声乐技术。而艺术则是技术的最高级形式,特定技术最终升华为艺术。…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March 1, 2024 at 6:0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