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渔村原风貌
生活朴素世隔绝

Rating:
  • Currently 4/5 stars.

Views: 13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私貨珍藏 on October 30, 2014 at 11:06am

教堂庇佑島民‧海王締造傳奇‧老港人知足常樂

老港,是一個充滿神話和傳奇的孤島。

四十多年前,一場大火燒毀島上大部份木屋後,卻在蔓延至聖安娜天主教堂時,奇蹟式地熄滅。從此,這場神蹟造就了人人口中津津樂道的一則神話。


70年代,一名神出鬼沒、惡名昭彰的雙鎗大盜“海王”肆虐老港一帶後,卻在一次和警方交手後消失無蹤。自此,這段塵封往事成了島民口中的一則傳奇。


而這些神話和傳奇,既是島民茶餘飯後的話題,也是老港島史的重要註記。


華人傳統新村或漁村,給人的印象,似乎離不開令人豎起拇指的道地美食,還有那香火鼎盛的古老廟宇。來到這個猶如彈丸小島的老港,發現最特別之處,並非是極具特色的百年老廟,而是島上有間歷史悠久的天主教堂。


島上已無天主教徒


這座天主教堂有個教人嘖嘖稱奇的故事,話說大約四十多年前,老港曾經發生一場火災,波及的木屋都無法倖免被燒毀,唯獨火勢延燒到天主教堂時,竟奇蹟地熄滅,讓島民深信冥冥之中自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保護著教堂。


據知,早期移居此地的先輩,其中有80%是天主教徒,因此早年島上大多數的漁民信仰天主教。不過,這些教徒在數十年前遷離了老港,因此今日的島上,早已沒有了天主信徒,只留下這座陪伴當地居民走過百年歷史的聖母天主教堂。


原本,教會想把教堂內的聖物,包括聖安娜像移到十八丁聖伯多祿天主堂,但受到當地其他宗教的居民反對。


居民認為,這些聖物多年來都在保佑他們,他們願意打理教堂,若要裝修教堂,他們也願意出錢出力;1998年,教堂重修,非教徒的村民也樂捐了不少。不同宗教和睦共處,相互尊重的精神,就在這個島上發揚光大。


神父及信眾從外地來


所以,儘管這座教堂沒有了信徒,每天都還是有村民到教堂打掃及點上一對白蠟燭膜拜,若逢農曆初一十五,則會加獻一盤水果、鮮花及一對紅蠟燭,顯示了島上的華人宗教信仰者對不同宗教的尊重及包容,值得讚揚。


居民說,每年8月的聖安娜誕辰,神父及信眾都會自從外地而來做彌撒,許多來自十八丁的信徒也會乘船登島到教堂禱告,歡唱聖詩,熱鬧非凡。


值得一提的是,老港天主教堂內安奉的聖母像,歷史悠久,全國僅得兩樽。


除了歷史悠久的天主教堂,漁村內還有兩間島民興建供奉的神廟,包括供奉著大峰祖師的賜龍壇以及拿督公廟。神誕期間,島民還會聘請潮州劇團演戲酬神,許多遊子更紛紛自外頭趕回島上與家人共聚,使原本寧靜的小島,頓時熱鬧起來。


Comment by 私貨珍藏 on October 30, 2014 at 11:06am

島民談末代海王
話到嘴邊留半句

說起老港,霹靂州沿海一代的前輩幾乎都會聯想到當年被警方列為“頭號勁敵”的雙鎗大盜海王的軼事。老港是海王活躍的地方,警方曾經多次發現海王在老港出現,而最後一次圍剿海王,也是在老港。


據不願具名的老居民告知,海王在海上逃亡期間,經常在老港、十八丁柴笆、新芭及峇眼出現。他的行蹤不定,出入以快艇代步,腰間必有兩把短鎗,時刻都在防衛警方的突擊。


屋子傍水而建


“當時島上的居民都非常害怕海王,如果有陌生人來老港遊玩或探望親友,都必須照會海王一聲,不然會被海王毆打。海王不想讓人知道他的身份,所以對任何人都有很高的戒心,更擔心有人出賣他。”


他說,老港、峇眼及新笆漁村遠離內陸,屬於沼澤地帶,屋子傍水而建,漁民不多,自然成了海王匿藏及活動的最好地方,出入也不容易被警方發現。


值得一提的是,島民指海王不偷、不搶,對這個傳奇人物的故事津津樂道。或許是坦心惹禍上身,島民在說著他的故事時,經常都會話到嘴邊留半句,再不然就是知頭不知尾,不願道盡海王的身世。


海陸空軍警大圍剿

海王始終逍遙法外

海王在海上“稱王”20年,不曾落入警網,警方為了挫其銳氣,仿效打擊共產黨的移民策略,把兩個黑區,即峇眼漁村移到峇東二關,新笆漁村移到大直弄。


因海王而創下的破天荒紀錄也很多,諸如以直升機空投傳單,催促人們勿接濟海王、海陸空千餘名軍警大圍剿等。只是,警方向海王發動大小20次的圍剿行動,都被他機警逃脫。


駁火中伐木工人一死一傷


海王逃亡初期,經人介紹,認識了老港的洪門會領袖,暫時在老港培智華小附近一間屋子棲身。他選擇老港為巢穴,主要是因為這裡的地理環境因素,當地被紅樹林環繞,有助於逃走和匿藏,如果有官兵在老港岸外發現他,他也能馬上發覺。


住在“笆頭”一間屋子的海王,每當有警方前來圍剿時,即立刻乘坐快艇逃往紅樹林沼澤地帶,令警方無功而返。


直到1978年的一次交手,警方5名精銳部隊攻擊老港附近一個工寮,海王與另一人越窗逃向寮後沼澤地帶,並以機鎗還擊,雙方駁火後寮內的十餘名紅樹伐木工人有兩人中鎗,而當中一人較後在送院後身亡。


此事之後,海王就秘密失蹤,其海上王國也跟著雲消霧散,而他也是唯一逍遙法外的“末代海王”。

Comment by 私貨珍藏 on October 30, 2014 at 11:05am

盛娶越南新娘

促進人口增長

在西馬,只有兩間學校被教育局列為偏郊區學校,一間是老港的培智華小,另一間是大直弄的益華華小。培智華小校長周振彬坦言,在偏郊區學校執教的老師,可獲取額外500令吉的津貼,但許多老師都寧可不獲派到這種偏離城市、得乘船過海的學校執教。


然而,“到這裡執教的老師都認為,既然已被安排來到這裡教書,就面對現實吧!所以他們也都很享受當下,都能與島民及學生打成一片。”周振彬欣慰地說。


培智華小僅得35名學生


培智華小多年來一直是培育海島上新生代的搖籃。註重教育的華裔子民,在艱苦廝守漁村時,也不忘建設學校。


雖然這所華小的學生隨著人口外遷,全校學生僅有35名,不過近年學校設備來亦受到教育部關註而獲得逐步提昇,加上漁民近年“盛行”迎娶越南新娘,並在當地“製造”人口,出世的混血孩子自然被送到島上唯一的學校就讀,使得老港培智華小的學生人數開始回揚。


周振彬說,明年遇上龍年,因此該校有3名新生,扣除2名畢業生,學校明年會有36名學生。


目前,學校有8名教師和一名校長,每個年級開設一班,雖然現有的老師人手及節數分配不足,但大家都很樂意分擔工作。


教育部撥款建設

學校明年有水供

海水高漲的時期,在學校周圍可以看到很多捕捉螃蟹的網,這些都是學生們在上課前置放的,等到下課時就會有所斬穫。校長周振彬說,只要有幾隻螃蟹進入網內,學生就有額外的數十令吉收入。


“這裡的學生都很慷慨,經常會將漁獲送給老師,所以他們總有吃不完的海產。”


島民的生活簡單樸素,寄宿在島上的教職員與島民感情融洽,和學生的關係也非常好。周振彬說,老師每晚會在學生吃完晚飯後,要求他們回校補習。島上學生的成績課業表現一般,但經過老師在上課及課餘的引導,已有明顯進步。


學生逍遙設網捉螃蟹


“城市的學生競爭很大,凡事都要爭取第一,所以學生普遍被繁重的課業壓得喘不過氣來。但遠離繁華的海島學生,則是樂天派,他們每天除了輕鬆上課之外,也會利用空餘時間設網捕螃蟹。”


老港海島是個沒有水供的地方,全島居民皆飲用天賜的雨水,學校也不例外。周振彬說,教育部在推行全國學校都有水供的計劃下,撥出了20萬令吉給培智華小,進行抽取地下水再過濾使用的工程,這個工程完成了差不多90%,預料明年學校就會有水供設備。


“教育部也會在學校設立發電機。國能公司技術人員之前已經到學校視察,目前只待動工及完成。”


出入靠漁船載送

校長需離島上網

在培智華小擔任校長7年的周振彬說,在老港海島上擔任校長,除了忙於校務,並沒有其他壓力與煩惱,這是在偏郊區尤其是海島上工作的好處,唯一令他感到煩腦的是,現在是電腦普及時代,要呈予教育部的文件都需要通過網上系統,而學校的上網系統連線欠佳,所以在必要時,他都被迫離島上網。


“在這裡,出入都要靠漁船載送,非常不便,除非必須外出辦事或開會,我才會離島,平時我都是寄宿在島上,而大多數老師一般會在週末離開海島回家,從外地來的老師,則只在學校假期才回家。”


儘管有著許多不便,但老港無疑是個容易令人忘記愁煩的地方。從太平十八丁漁港,循水路輕舟航抵老港漁村需20分鐘航程,沿著河道兩岸的是茂密的紅樹林與疏疏落落的漁家。


水道雖寬但河水濁淺,老港漁村就在水道左岸,長型排列的50戶漁家,是百年不變的沿河築建。一道經已改良成為水泥建造的通道,由左到右連接著整個漁村。大小漁舟就停泊在河岸漁寮前面,那是那麼令人心曠神怡的漁村景致。


踏足水泥橋走道,登上老港漁村,映入眼簾的正是經年累月生活在遠離繁忙城市的勞動人民,那種與陌生人保持距離的姿態,反映出的警惕性,讓人絕對可以理解。

事實上,他們是面冷心熱、謙恭樸實,在偏遠漁村中樂天知命、勤奮勞作的一群。在這治安越發敗壞的時代,老港漁村更突顯出難得的恬靜與安寧。(收藏自 26.7.2011光明日報/副刊‧報導:陳月菁)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