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絲綢之路經濟體·慕課》推薦精彩文獻,請點擊各個題目:


台灣高動態攝影家 譚志國·磺火捕魚

Rating:
  • Currently 4.66667/5 stars.

Views: 43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March 2, 2024 at 8:24pm


首届「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阿拉木图召开

人民网阿拉木图9月23日电(记者 谢亚宏)为纪念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首提同世界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3周年,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语言学者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服务能力,江苏师范大学和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民族大学22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多位学者,以及哈萨克斯坦民族大学150多位师生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中方筹备组负责人、江苏师范大学余光武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所有愿景与规划的实现,都要以语言相通为基础,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语言先行!提升语言服务能力,共筑「一带一路」愿景,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沿线65国当前亟需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届「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演说人,马来西亚海丝会创会人/会长陈明发博士分享「软实力的叙事基础:怎样说好一带一路故事?」心得后,与部分国际与会嘉宾合照。


基于此考虑,中哈两校决定举办首届「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国际会议,藉此平台集聚沿线国家语言服务研究专家代表,共商各国「一带一路」语言服务能力提升大计。开幕式后,来自哈萨克斯坦民族大学的苏尔丹加里耶娃教授、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研究院王仁法副院长以及马来西亚的陈明发博士,分别作了题为「中亚研究史中的哈萨克斯坦地位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与语言服务能力」及「软实力的叙事基础:怎样说好一带一路故事?」的大会演讲。

其中的王仁法副院长的演讲反响最为热烈。演讲中,结合数据分析,王院长提出,「一带一路」语言种类繁多,大多数国家语言国情复杂,「一带一路」语言服务能力亟需提升,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各国语言学者共同努力,探索出一种科学高效的合作模式,本次会议正是探索这种模式的有益尝试。在下午的研讨会上,来自匈牙利、罗马尼亚、格鲁吉亚、马其顿、拉脱维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语言服务研究专家及中哈两国代表在会上分别介绍了各自国家的语言国情及语言服务现状,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各国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最后,余光武在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次学术研讨会,还应被视作一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学者参与到「一带一路」这个关乎各国发展大计的工作平台。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各国代表将通过交流建立深入的合作和长久的联系,以便开展后续的各国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交换、语言服务工具书的编纂以及语言文化研究等工作,为推动「一带一路」愿景在各国的实现做出特有贡献。(责编:李雪峰(实习生)、杨牧)(2016年09月23日20:27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February 23, 2024 at 4:59pm


2024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


近日,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主題標識正式發布。標識經由中國-東盟中心等單位舉辦的2024「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標識設計大賽產生,從1300件參賽作品脫穎而出。

標識以中國東盟(CHINA-ASEAN)首字母「C」及「A」為主視覺元素,以拱形條紋圖案構成,以「中國紅」為主色調,輔以各色漸變,代表2024是中國農曆龍年,蘊含中國和東盟國家山水相連、命運與共的美好寓意,象征中國東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共建「五大家園」。http://asean.china-mission.gov.cn 2024-02-04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February 22, 2024 at 3:12pm

Secretary-General of ASEAN honours celebration of ASEAN-China Year of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and Lunar New Year Reception

Today, Secretary-General of ASEAN, Dr. Kao Kim Hourn, attended a reception hosted by Ambassador of China to ASEAN, Hou Yanqi, in celebration of the ASEAN-China Year of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as well as in welcoming the Lunar New Year. During his remarks, SG Dr. Kao congratulated China for the successful Launching Ceremony of the ASEAN-China Year of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on 2 February 2024 in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SG Dr. Kao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signation of 2024 as the ASEAN-China Year of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as a great momentum to enhance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interaction,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ship among the peoples of ASEAN and China, 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the advancement of the ASEAN-China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https://asean.org February 7, 2024)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February 2, 2024 at 11:45pm

Photo Credit [below] Pete Moorhouse

地方文化營銷 0.1:文旅創生+雕塑文創


Philip Kotler 在 Marketing Places:

Attracting Investment, Industry, and Tourism to Cities,

State, and Nations (1993,151頁)一書中指出,

有三種工具可以塑造一個地方的形象:口號、主題與定位

INDRIYA 文化特區

LITERATURE: The Great Story Continues

PARK: The Cultural & Creative Hub

A 旅遊·把故事說好的快意

A《愛墾·鄉頻道》濱雪鄉鎮

A 我们这样走過歷史 [馬来群島史]

A 海絲大典

A 一帶一路·札記

A 海絲路·文化·軟實力

A 推薦圖文

A 海絲路·文化·軟實力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January 9, 2024 at 4:40pm


50年翻轉·中國管理教育

馬中1974年正式建交,1978年改革開放。在管理教育方面,最早是怎樣的情况?台灣徐木蘭教授在她的名著《見樹又見林—經营的藝術》(1983年,台北天下雜誌出版)一書中,有一篇〈管理之風吹向中國大陸〉(34—39頁),做了極好的分析。

改革開放初期的四個“現代化”,即“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對比今天崛起後的中國,是多麽的“謙卑”?

反觀50年前馬中建交初期,我們在各方面又有多少領先的地方?

如果看了中國當年在方方面面的管理技術有多可笑,我們還是省省吧。

不如看看我們今天怎麽落後了,在趁50週年紀念之際,趕上去吧。

(舊文檔陳明發學習〉有更多關係中國MBA的材料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January 9, 2024 at 10:01am


邱立本·兩岸中華文化逆轉的歷史諷刺

兩岸的中華文化盟主地位逆轉,是歷史的巨大諷刺。神州大地重返漢家詩書的世界,但寶島卻陷入「反中仇中」的漩渦。也許要待2024年臺灣政黨輪替,才可以讓被顛倒的顛倒回來。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的元年。當時中美還沒建交,但少數中國年輕精英都來到美國留學讀研究生,他們都是公派生,要了解美國最新的發展,但也暴露了他們知識結構的缺陷。

這些中國年輕精英在和臺灣在美國的留學生互動的過程中,被發現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非常膚淺,遠遠落後於臺灣,無論是基本的歷史典故、用詞遣句、很多成語的運用,都不如來自臺灣的留學生,有時候甚至鬧出了笑話。如臺灣學生會問:「您府上是哪裏?令尊是做什麽工作?」結果中國學生會回答說:「我府上是山東,我的令尊是老師。」這些對「敬語」無知的回答,都讓臺灣的留學生忍俊不禁。

1970年代臺灣學生從小就熟讀唐詩宋詞、經史子集,都是大學聯考的必考,因而處處顯示中華文化的底蘊,而中國學生歷經文革和政治運動,即便最優秀的學生,都深受傳統文化斷層之苦,往往陷在「革命」的語境中,寫文章都是奇怪的歐化語法,如「不可戰勝的中國人民」(硬譯The Invincible Chinese),出現歧義。臺灣留學生就會調侃說:「不可戰勝」就是失敗了,難道說中國人民失敗了?

臺灣在1945年光復之後,中華文化成為主旋律,不僅國語運動如火如荼,中華文化的經典也是必修科目,錢穆等國學大師被蔣介石奉為國賓,中小學生對於古詩詞都朗朗上口。1960年代中國爆發文化大革命,臺灣則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抗衡,展示臺灣才是中華文化的道統。

但歷史的反諷是,到了2023年,兩岸的中華文化地位大逆轉。臺灣「去中國化」的逆流越演越烈,新一代被「臺獨」的課綱所誤導,對中華文化失去了感情,2019年疫情期間,綠營的「108課綱」更將很多教科書的經典範文取消,如範仲淹的《始得西山宴遊記》、《岳陽樓記》等都被廢除,讓北一女老師區桂芝痛批「無恥」。

相反地,過去十幾年間,中國全力復興傳統中華文化,揚棄了過去馬列史觀解釋中國歷史的弊端,新一代都大量背誦唐詩宋詞,電視上普及中華傳統文化的節目,如《中華好詩詞》、《典籍裏的中國》等都膾炙人口。中華文化重返神州大地,並且在新的載體上,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如小紅書、抖音等的短視頻,都有大量的中華文化精華普及化的作品,如「意公子」、何楚涵老師等的詮釋,都深入淺出,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對全球華人來說,兩岸中華文化盟主地位的逆轉,令人五味雜陳,既慶幸神州大地重返漢家詩書的世界,但卻痛惜寶島陷入「反中仇中」的漩渦。也許要待2024年初臺灣政黨輪替,才可以讓被顛倒的顛倒回來。

(2023年12月29日 亞洲周刊專區;本文作者:《亞洲周刊》總編輯邱立本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July 7, 2023 at 11:04pm


陈美伊·华裔商团进军中国

随著中国经济崛起,为了打造与中国双方贸易平台,国内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促进马中贸易的新式跨国性华裔商团成立,特别是以地缘性的名义,透过「乡亲」关系进入中国经商,或是将中国的商家企业引入大马,打造双赢的局面。

百年前,华裔先贤南来后,陆续在本地成立了各类型的华团组织,以扮演著不同的社会角色,其中包括汇集地方华商的商团组织,历史最为长久及规模最为庞大的,就属中华总商会。


然而,自中国开放后,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当地的逾10亿人口,对大马华商而言更是庞大的商机,单是在2015年,马中贸易额就达到2309亿令吉,因此近年来在国内就有越来越多,促进马中贸易的新式跨国性华裔商团成立,以组织的姿态进军中国。


同时,此类以促进马中贸易为创办宗旨的华裔商团组织,其特色与传统的华团组织存有一定的差异,即非地缘性华团组织,也不能纳入业缘性组织,但有者相信,此类华裔商团是国内华团的突破点,更是未来华团发展的新趋势。


马来西亚东莞商会总会长张建华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称,目前在我国,这些为促进马中贸易的华裔商团组织,有的是在国内地缘性组织的协助下成立,有的则是民间华商自行成立,也有些是在中国地方政府的倡导下成立。


他说,此类华裔商团主要是扮演协助国内华商进军中国的角色,它也附有一些地缘性华团的色彩,让国内的华商与中国特定的地方政府「对接」,属于地缘性华团及商团相结合的组织。


他解释,在中国开放后,许多地缘性华团都会返回「故乡」进行联谊,一些经商的华团领袖发现中国的市场庞大,因此认为透过组织性地与「故乡」的侨务局接洽,或许能开拓新的商机。


地缘性华团难对接


「但是,地缘性华团属于联谊性的组织,在『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下,难以和中国地方政府对接,再加上中国近年来也出现许多商会组织,所以此类促进马中贸易的大马华裔商团组织才应运而生。」


张建华表示,此跨国性的华裔商团最重要的角色,是能够与特定的中国地方政府对接,再透过这些中国地方政府的各类协助,在中国开拓商机,比起以「单独个体」进军中国的华商,更加有利。


他举例,马来西亚东莞商会就是与广东省政府及东莞市政府对接,因此在对方的协助及提供的便利下,成功协助许多的国内华商进军中国。


「上述两个中国地方政府每年都会邀请我们前往参加各类商贸的博览会及商贸活动,同时还提供参展的帐篷或是协助解决我们的住宿,而且也会协助安排饭局,让我们与当地的商家进行联谊,促进合作商机。」


同时,张建华强调,透过组织此类华裔商团,更能凝聚国内华商的力量,所以与中国地方政府或商团寻找对接时,也更有代表性,及更容易被人「看见」。

点对点出发更有成效

张建华认为,促进马中贸易的新式华裔商团应该针对一个「基点」作为出发点,才能有效地协助会员进军中国,开拓商机。


他说,马来西亚东莞商会就是以东莞市作为「基点」,再透过当地的市政府协助,与当地的商家接洽及参与各类的商贸活动,逐步协助会员将商品买入中国。


「一些促进马中贸易的华裔商团,虽然高喊协助会员进军中国的口号,但是在中国却无任何『基点』和『合作伙伴』,此情况将会大大减低会员进军中国的成效。」

另外,张建华称,除了协助国内华商走出国外,国内各种与中国对接的商团,也扮演著马来西亚「民间大使」的身份,吸引及协助外资入驻我国。

他举例,早前刘蝶广场事件,在网络的以讹传讹下,在中国沦为了大马排华事件,因此必须依靠这些华团,向中国的商家做出解释,降低大马的负面形象,以吸引中国商家进军大马。


此外,他说,促进马中贸易的华裔商团,也能为中国商家企业提供咨询的服务,以吸引中国的外资入驻,甚至是合作,以达到互惠互利的功效。


「实际」价值更易招新血


比起传统的华团组织,促进马中贸易的华裔商团组织更具有「实际」价值,继而更容易吸引年轻的华裔子弟加入,因此将是国内华团发展的新趋势。


张建华指出,传统的华团,特别是地缘性及血缘性的组织,在随著社会发展下,已逐渐失去其原有的社会功用,如教育及医疗等,所以目前多只剩下乡亲联谊的功用,因此难以吸引年轻人青睐,造成各大华团都在大喊「青黄不接」。


「因此,加入能促进马中贸易的华裔商团对经商的华青而言,更具有『实际』的功用,因为可协助他们开拓业务,进军庞大的中国市场。」


他举例,马来西亚东莞商会目前的会员,将近80%都是45岁以下的会员,其中30余岁者占绝大部分,此情况是难以在国内的传统社团内出现的。


他说,虽然此类促进马中贸易的华裔商团组织,大部分在名义上都具有地缘性组织色彩,但他认为此类组织应摒弃籍贯甚至是种族差异的观念,广招其他籍贯的商家加入,以助扩大中国「故乡」的商机。马来西亚东莞商会就早已公开给各籍贯的华商加入,甚至也招收了友族同胞,而非只局限在大马莞商,不然发展将会大大受到限制。
(2016年10月23日马来西亚东方日报)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January 21, 2023 at 10:38am


馬凱碩:西方主導世界的時代已步入尾聲·未來是新的CIA時代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023119日報道,在新加坡銀行舉辦的2023年展望論壇上,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傑出研究員馬凱碩教授(编註:Kishore Mahbubani)說,西方主導世界歷史的時代已步入尾聲,但是西方國家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

他說:「亞洲是世界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但是國際上主要的金融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的最高負責人必須是歐洲人、世界銀行行長必須是美國人,而有40億人口的亞洲,卻沒有當選的資格。」

馬凱碩也是新加坡駐聯合國前大使(编註:2001-2002年曾任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主席),他以上述例子說明他認為西方不願接受世界是亞洲時代的事實。

在演講時,馬凱碩認為,未來是一個新的CIA時代,也就是中國(China)、印度(India)和東盟(Asean)的時代。他說,東盟在維持和平和創造經濟上取得不俗的成就。俄羅斯烏克蘭戰火尚未平息,不過東盟國家都能夠維持和平,經濟也繼續成長。

馬凱碩認為,中國和美國正在展開有史以來最大的地緣政治競賽。他說,美國已經意識到它只有十年的時間來阻止中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他原本對臺海關係持悲觀態度,但現在比較不那麼悲觀了,主要是因為拜登去年跟習近平會晤時表明了會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

論壇的另外一名主講者是中國經濟學家李稻葵教授。他在中國通過視頻發表演講時表示,中國和美國的關係在未來18個月,將會是在受控制的範圍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很務實,美國總統拜登現在的領導團隊比特朗普的更專業,所以至少在下一屆美國大選之前,兩國關係是在可控制的範圍內。」

談到中美貿易關係時,也是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的李稻葵認為,在未來兩年,應該不會有重大貿易衝突,因為現在的美國政府比特朗普時期的更務實,知道若不跟中國保持良好的貿易關係,將很難抑制通脹,在醫藥物資、醫藥器材等供應上也將難有保障。

科技方面則將有重大挑戰。李稻葵說,美國認為科技是唯一能協助中國跟美國一較高低的關鍵因素,所以美國會製裁某些中國企業、某類型的科技。中國會在某些方面做出相同的回應。

另外,李稻葵指出,隨著中國開放邊境,更多中國遊客到美國,有可能會因為發生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而導致外交關係緊張。

李稻葵說,如果臺海發生軍事衝突,美國根本無法取得勝利,因為地理上中國大陸和臺灣非常靠近,而大陸的軍事力量也遠比美國的強,一旦發生衝突,美國會慘敗。

在濱海灣金沙會議中心舉行的論壇,約有800人出席。

(新加坡聯合早報2023年01月19日)

劉東源:馬華人文化保留完好‧成中馬交流天然紐帶

打里卜鎮石頭河旁海絲故事館·陳明發博士解說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October 19, 2022 at 11:45am


史育龍·在文化交流互鑒中促進民心相通


在國外設立文化中心是世界主要國家戰後普遍采用的文化“走出去”方式,是其宣傳和推廣本國文化、傳播思想價值理念、樹立良好國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平台。文化中心面向駐在國主流社會,覆蓋各個階層,圍繞“文化交流、教學培訓、思想對話、信息服務”等職能,常態化開展活動,全面、協調、持續地推廣和傳播本國文化,並為文化的交流互鑒和民心溝通提供穩固的平台。 西方主要國家早在20世紀中葉就開始在國外設立文化中心提升國家形象,擴大影響力。

目前,英國已在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230個文化中心,德國在92個國家設立了150多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法國在91個國家設立了144個文化中心,美國也建立了多種形式的文化推廣場所800多個,發展中國家的印度也設立了37個文化中心。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成立60年來,為在全世界傳播推廣德國語言文化,幫助德國擺脫“二戰”納粹陰影,樹立和平發展的新德國形象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近年來,歐洲國家飽受經濟危機沖擊,但各國對海外文化中心的支持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目前文化部主管海外文化中心,教育部和國家漢辦以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為平台,主抓對外漢語教學,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負責圖書和影視作品翻譯出版工作,工作職能互相交叉,如文化中心和孔子學院都承擔對外漢語教學,在工作中難以形成合力,有時還會相互“踩腳”。

現有的對外文化宣傳交流在相當程度上還是以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為主,缺少現代感,缺少面向未來具有思想深度的內容,介紹方式也主要集中在演出、展覽等形式,缺少具有生動活潑、互動性強的創意形式,以及現代數字技術的新媒體手段,一些宣傳活動的受眾主要集中在海外華僑華人,缺少對當地社會主流群體特別是青年人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現行的管理規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的深化發展。受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邀請的大型特色文化交流演出展覽活動,國內從籌劃派團到出訪交流時間一般都較短,而在馬德裏這樣的歐洲城市,好一點的演出展覽場地通常都要提前一年預定,導致國內高水平演出團組到了馬德里後不得不在區級場所演出展覽,有時因為停留的時間短促,演出展覽的影響力和效果難以有力彰顯,不僅影響了人文交流,也造成事實上的浪費。


3.加強人文交流,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重要的民意基礎


從過去幾年的發展實踐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的建設和發展,能夠加深駐在國公眾對中華文化的認知和了解,增加對中華文化的親近感。在“一帶一路”建設快速推進、對外經濟合作不斷加深的背景下,用好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這一平台,做好對外文化交流工作,用海外讀者樂於接受的方式、易於理解的語言,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進而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重要的民意基礎,是新形勢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必須努力的方向。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要深刻認識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對於實現民心相通的重要意義。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和運營要從搭台唱戲經過借台唱戲努力實現讓別人唱我的戲的目標,不斷增強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進而不斷增強我國的軟實力。在“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從願景邁向行動的過程中,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成為闡釋“一帶一路”戰略理念的重要平台。開羅中國文化中心“一帶一路”座談會、柏林中國文化中心“一帶一路”沿線風情攝影展、馬耳他中國文化中心“影像絲綢之路——甘肅風情”攝影作品展、東京中國文化中心“當今絲綢之路”特別講座、烏蘭巴托中國文化中心《絲路情》歌舞晚會等活動的舉辦,加深了駐在國民眾對“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和中華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建議今後在這些活動中,進一步增強宣傳闡釋的學術和理論上的針對性和說服力,提高專業化水平。邀請去講的人,不光要講,還要講準講好,透徹生動地傳播“一帶一路”的理念和價值,達到正面傳播的效應。

第二,以實施“十三五”規劃為契機研究制訂對外文化傳播交流發展戰略。截至2014年,中國對海外文化中心建設總投資達13.36億元,2015年落實海外文化中心建設、運行和業務經費預算達3.6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國家漢辦的孔子學院投入更大。今後幾年,為了實現到2020年建成50個中心的發展目標,財政投入還會有更大幅度增長,海外文化中心業務發展與其他對外文化宣傳部門的業務交叉問題也日益凸顯,迫切需要制定一個整體性的國家戰略,指導各部門有序開展工作。建議把對外文化傳播交流作為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在國家戰略層面深入研究基礎上,提出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第三,要進一步創新對外文化工作。要以開放的姿態,調動相關部門、地方和民間的積極性一起推動這項工作,應當創新理念加大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要加強戰略謀劃,既要展示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又要傳播當代中國蓬勃發展的多彩文化,既要展示中國古代先賢的哲學智慧,又要傳播當代中國人的思想和理想訴求,把最能體現中國人文精神、最具思想性、最有價值的東西宣揚出去。避免一味以舞龍舞獅、紅燈籠等傳統方式宣傳中國傳統文化,把一些文化含量不高的內容拿到國外宣傳的慣用做法。不能從自身出發,不問對象、不問效果,憑老經驗老做法開展對外宣傳交流工作。要著眼未來,瞄準目標人群特別是青年領袖、媒體達人等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人士,有針對性地開展人文交流。

第四,要充分運用現代網絡傳媒手段,多渠道、全方位地傳播中華文化。互聯網是當今塑造和推廣國家形象最方便最快捷的渠道。青少年和具備一定知識和文化的民眾是互聯網用戶的關鍵多數,他們是駐在國的未來和主流,是中國文化中心應重點傳播的對象。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應精心設計中心網站,並將之與駐在國主流網站相鏈接,擴大點擊率,增加受眾量。要根據當地受眾心理和實際需求,強化網站內容建設,以受眾聽得懂、聽得進去特別是喜聞樂見的產品和方式,傳播中國的文化、中國的理念和價值觀。《光明日報》( 2016年10月05日 05版)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October 12, 2022 at 9:13pm


數字文化貿易成「一帶一路」合作新亮點

數字文化貿易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近日舉辦的第五屆「一帶一路」服務貿易合作論壇上,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院長趙萍表示,數字文化貿易是新形勢下「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合作領域、新貿易增長點,對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意義重大,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政策溝通新領域。全球性的數字文化貿易規則尚未形成,加快構建「一帶一路」數字文化貿易規則意義重大。

二是民心相通新路徑。數字文化貿易以數字技術為手段,以文化交流為核心,以服務貿易產品為載體,有利於促進文明互鑒,加強跨文明交流。

三是設施聯通新抓手。帶動數字基礎設施完善優化助力打通數字絲綢之路,縮小區域數字鴻溝。

四是貿易暢通新引擎。增長潛力大、附加值高的優勢為「一帶一路」貿易增長拓展新空間,培育新增長點。

五是資金融通新模式。為資金融通提供更豐富的場景,推動跨境金融產品不斷創新。


什麽是「數字文化貿易」?趙萍認為,數字文化貿易是基於互聯網等數字技術,以數字文化產業為載體,以數字內容為貿易對象,以數字交付為實現方式的新型文化貿易,其核心領域涉及數字文化技術服務、數字文化內容服務、數字文化傳播渠道服務等。

近年來,中國數字文化貿易產業基礎不斷夯實,發展勢頭強勁。從用戶規模看,截至2021年年底,中國已擁有9.27億網絡視頻用戶、7.43億網絡新聞用戶、6.58億網絡音樂用戶、5.18億網絡遊戲用戶、4.6億網絡文學用戶。2021年,中國數字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實現營收約4萬億元,同比增長18.9%,高於文化企業平均水平11.6%個百分點,占比為33.3%。


在此背景下,中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文化貿易發展蘊含著巨大機遇。趙萍表示,從進口看,龐大的文化市場規模、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為「一帶一路」數字文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更多機遇。數據顯示,中國對全球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提升。2021年,中國遊戲市場規模位居世界首位,全球占比超三成;中國在全球十大音樂市場中排名第六位。從出口看,「一帶一路」是中國數字文化貿易重要市場,對沿線產業發展、釋放消費活力、完善經貿規則、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具有重要作用。

機遇的背後也有挑戰。一是數字文化貿易面臨大量區域貿易壁壘。例如,歐盟出臺多項新規嚴管數字內容,東南亞等市場開放程度不夠、國別差異大等。二是數字基礎設施滯後影響文化傳播效果。「一帶一路」部分國家和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數字文化貿易的範圍。三是知識產權侵權嚴重影響行業健康發展。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支出占比較高,但成效有限,盜版損失仍然較大。四是「文化折扣」增加跨文化傳播成本。跨文化傳播的「文化折扣」形成了天然的出海壁壘,導致現階段數字文化內容的翻譯、配音及後期等成本占比較大。


在此背景下,數字文化貿易企業應該如何拓展「一帶一路」市場?趙萍給出了五點建議:

一是優化「走出去」的模式。兼顧「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兩種模式,提升本土化水平,善用本土化表達方式,減少文化衝突,推動優秀內容「走出去」。

二是提升數字化運營能力。利用數字技術豐富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內容與形式,推動新技術應用賦能文化產業和貿易全鏈條。

三是打造數字文化精品。加強大製作、精良製作的研發和投入,增加數字文化產品優質原創內容供給。

四是加強跨領域合作。充分發揮動漫遊戲、網絡文學等不同數字文化產業形態的比較優勢,打造數字文化內容新生態,培育和創新中國文化大IP。

五是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優勢。打磨產品、優化模式、創新數字文化產品,推動中國數字文化產業加快走向國際市場。(2022-09-22 文章來源:國際商報)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